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永林专利>正文

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32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由弹性储能机构和转接三通构成,所述弹性储能机构中设置有弧形腔和弹性胶囊,所述弹性胶囊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转接三通的一个出口与弹性胶囊的储液腔连通。所述弧形腔内设置有O形圈,所述弹性胶囊穿入O形圈中,且其外壁与弧形腔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弹性胶囊的强储能作用,使汽车的制动系统内产生脉动式压力,进而使汽车制动蹄片与轮毂之间接触为间歇式接触,因此获得良好的制动防抱死效果,且制动压力自动调节迅速、制动距离短,安装、使用和维修均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特别是一种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技术背景对于液压式汽车,在汽车制动时,制动油路压力升高,油压推动蹄片与轮毂接触产生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停车。在汽车高速行驶或行驶在冰雪、雨水、浮砂等路况差的路面上时,汽车一旦需要紧急制动,如果压力过小,使制动距离延长,不能实现快速刹车。而如果压力过大,则车轮会抱死使车轮打滑或出现侧滑现象。调查表明,许多重大的交通事故都与汽车制动抱死而发生侧滑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一套有效的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无疑能为汽车增添一道安全防线。目前人们所采用的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大多为电子式,并且这样一套电子式制动防抱死装置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即被串接入汽车制动系统内,它是利用其输出的具有特定频率的脉冲使车轮的油压推动蹄片与轮毂的接触为脉动式接触,从而达到防抱死的目的。但是,这种电子式制动防抱系统由于脉动频率固定,一般在8-12次/秒,在一些路况复杂的路面上有延长制动距离5%的倾向。而且,由于电子式采用电子传感器检测各个车轮的受力情况,然后再由中央处理器分配制动力刹车,因此其自动调节制动力的反应相对较为迟缓。在使用时,人脚踩制动踏板时,会有向上脉动弹脚的不很舒服的感觉。另外,一旦电子式制动防抱系统出现故障,其串接入汽车制动系统的联接方式容易使整个汽车制动系统失去制动性能,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动压力自动调节迅速、防抱死效果好、制动距离短,且安装、使用和维修方便的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由弹性储能机构和转接三通构成,所述弹性储能机构中设置有弹性胶囊,所述弹性胶囊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转接三通的一个出口与弹性胶囊的储液腔连通。所述弹性胶囊可以由圆柱形本体和圆形支架构成,所述支架设置于本体顶部,并与之连为一体。所述弹性储能机构中可以设置有弧形腔,所述弹性胶囊的本体自弧形腔的入口处向下伸入弧形腔内,其支架架设在弧形腔的入口上,所述弹性胶囊的本体的外壁与弧形腔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所述弧形腔内的中部位置可以水平设置有O形圈,所述O形圈的内径与弹性胶囊的本体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胶囊的本体自O形圈内穿过。所述弹性胶囊的储液腔可以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弹性储能机构可以由阀芯螺栓、阀体构成,所述阀体通过阀芯螺栓与转接三通连接,所述阀体和阀芯螺栓内开设有连通转接三通和储液腔的油路通道。所述阀体可以由上阀体和下阀体构成,所述上、下阀体之间螺接固定,所述弧形腔设置于下阀体内,所述上阀体的上部内水平设置有螺栓穿入孔。所述阀芯螺栓可以由左、右螺栓构成,所述左、右螺栓分别自上阀体的螺栓穿入孔的左右两端插入螺栓穿入孔内,且二者之间螺接,所述左螺栓的左端与转接三通的一个出口螺接。所述转接三通可以由上转接管、下转接管和水平转接管构成,所述上、下转接管之间螺接,且其中沿它们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轴向油路通道,所述水平转接管内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轴向油路通道,所述水平转接管轴装于上、下转接管的连接处,从而可绕上、下转接管旋转,所述下转接管内还设置有连通下转接管的轴向油路通道和水平转接管的油路通道的水平油路通道,所述左螺栓螺接于水平转接管的出口内。所述上阀体的顶部可以开设有与阀体内通道连通的放气孔,所述放气孔内设置有放气阀,所述放气阀内沿其中心轴设置有竖直放气盲孔,并在其底部开设有水平放气通孔,从而连通竖直放气盲孔和上阀体上的放气孔,所述竖直放气盲孔中还设置有放气螺丝。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采用弹性胶囊作为液压储能元件,因此,在制动压力过大时,弹性胶囊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而在制动压力小的时候,再将弹力转化为压力,使汽车制动蹄片与制动轮毂之间产生富有弹性的间歇式接触。同时,O型圈使弹性胶囊具有强储能作用,而圆台型的储液腔可使弹性胶囊适应于不同大小的压力,使汽车获得良好的防抱死效果。因此本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制动抱死现象,而且制动压力调节迅速,制动距离有效缩短。另外,使用时,脚踩制动踏板感觉柔软而舒适。2、由于本技术利用转接三通并联接入汽车制动系统中,从而一方面在无需对原车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即可方便的安装。另一方面,在本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出现故障时,亦可保证原车的制动系统正常工作,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安全性能更好。再者,这种并联式的结构亦具有安装方便、拆除方便、维修方便等特点。3、由于本技术采用的转接三通为可旋转式三通,因此,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方便的调节阀体的位置,使之安装位置更合理。从而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车型。4、本技术所采用的机械式结构可以不受外界磁场干扰,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转接三通的上转接管的剖面视图;附图3为图2中上转接管的左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转接三通的水平转接管的剖面视图;附图5为图4中水平转接管的左视图;附图6为图4中水平转接管的俯视图;附图7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转接三通的下转接管的剖面视图;附图8为图7中下转接管的左视图;附图9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阀芯螺栓的左螺栓的剖面视图;附图10为图9中左螺栓的左视图;附图11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阀芯螺栓的右螺栓的剖面视图;附图12为图11中右螺栓的左视图;附图13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阀体的上阀体的剖面视图;附图14为图13中上阀体的左视图;附图15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阀体的下阀体的剖面视图;附图16为图15中下阀体的左视图;附图17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弹性胶囊的剖面视图;附图18为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的排气阀的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机械式汽车防抱死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附图1,本技术一种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由弹性储能机构和转接三通构成。所述转接三通由上转接管1、下转接管2和水平转接管3构成。所述弹性储能机构由阀体和阀芯螺栓构成。为了便于安装,阀体和阀芯螺栓均采用分体式结构。所述阀体由上阀体6和下阀体9构成。所述下阀体9内设置有带有储液腔8a的弹性胶囊8。所述阀芯螺栓由左螺栓4和右螺栓7构成。所述阀体通过阀芯螺栓与转接三通的水平转接管3螺接,且所述阀体和阀芯螺栓中均设置有油路通道,从而连通转接三通和储液腔8a。参考附图1、2、3,所述上转接管1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轴向油路通道1a。参考附图7、8,所述下转接管2内同样设置有轴向油路通道2b,并且还沿其垂直轴线的方向设置有水平油路通道2a。所述下转接管2的顶部螺接入上转接管1的底部内。参考附图1、4、5、6,所述水平转接管3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轴向油路通道3a,所述轴向油路通道3a通过水平油路通道2a与下转接管2的轴向油路通道2b连通。所述水平转接管3的一端设置有轴孔3b,所述下转接管2自轴孔3b中穿过,并与水平转接管3轴接,使其可绕轴自由旋转。参考附图9、10、11、12,所述阀芯螺栓的左螺栓4和右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式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弹性储能机构和转接三通构成,所述弹性储能机构中设置有弹性胶囊,所述弹性胶囊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转接三通的一个出口与弹性胶囊的储液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谭永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