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52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制动装置,它设有压力放大装置,既能减轻产生制动液压的负荷,又能确保充分制动力。还安装有防抱系统,可防止车轮抱死。也可设置制动模式切换装置,能适当地选择有效的制动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还可对前后轮实现理想的制动力分配。(*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制动装置,尤其是在高μ路等要求获得更大制动力的情况下,能对轮缸施加比例如主缸产生的主缸压力高的制动液压、并能发挥大制动力的制动装置。作为为获得最佳制动力而增大施加于轮缸的制动液压的制动装置,可以举出例如特开平7-89432号公报所记述的汽车用制动压力增大装置。在该制动装置中,在驾驶员对以最大的力踩踏制动踏板产生迟疑的紧急制动情况下,通过由制动压力增压器加大增力作用,使产生的轮缸压力大于在通常踏板力下施加于轮缸的轮缸压力,从而确保大的制动力。但是,在以往踏板力不是可调的,只是通过制动压力增压器加大增力作用,增大在施加一定踏板力时的轮缸压力,没有考虑在该增力作用加大前后减小作用于踏板的反力。因此,在增力作用加大前后,不能减轻对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的负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车辆制动时通过将由制动液压发生源产生的规定的制动液压放大并施加于轮缸以确保大制动力、同时能使在制动液压发生源中产生制动液压时的负荷减低的车辆用制动装置。为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减少在第1管路内产生第1制动液压的制动液量、并在该制动液量减少的同时将加在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上的制动液压增压到第2制动液压的压力放大装置。该压力放大装置,通过减少产生第1制动液压的制动液量,抑制第1制动液压的增大,减轻产生第1制动液压用的负荷。此外,由于压力放大装置将增压后的第2制动液压施加于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所以能确保充分的制动力。这样,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获得既能减轻制动液压发生装置产生第1制动液压的负荷又能确保充分制动力的双重作用效果。另外,在产生第1制动液压时,压力放大装置也可以使制动液从产生该第1制动液压的第1管路部位向第2管路部位移动,将压力放大后的第2制动液压加在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上。通过制动液的移动,使制动液压在第1管路部位没怎么增加,相反在第2管路部位由于制动液量的增加使其制动液压被增大了。另外,在应用于备有上述制动踏板及主缸的制动装置时,由于可利用压力放大装置对主缸产生的主缸压力的增压进行抑制,所以也减小了主缸压力产生的踏板反力。因此,当踏下制动踏板产生主缸压力时,能减轻驾驶员的踏力负担。同时,因第2管路部位的制动液压为高于主缸压力的第2制动液压,所以能充分地确保制动力。压力放大装置还可备有保持第2管路部位制动液压的保持装置。当采用比例调控制阀作为这种保持装置时,能以机械方式实现第2管路部位的第2制动液压的衰减并向第1管路部位流动。此外,还能以机械方式实现与第1制动液压成对应比例的第2制动液压。衰减流动及与按压力比进行的保持,不仅限于利用比例控制阀的机械作用,而且能通过例如具有连通·切断位置的双位阀的连通·切断控制实现,或者也可以在用泵移送制动液时,通过对泵进行电气驱动控制来实现。作为在第2管路部位保持第2制动液压的装置,例如,也可在制动液移动并达到对第1制动液压和第2制动液压设定的差压前将第1管路部位和第2管路部位之间的流通切断,以保持第2制动液压。具体地说,可采用差压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在差压阀上设定的差压值将第2制动液压保持高于第1制动液压。此外,为保持第1管路部位和第2管路部位之间的差压,可采用节流装置。即,在制动液具有动的特性时,也就是在利用构成制动液移动装置的泵等使制动液流动时,能提高第2管路部位的压力。另外,如在压力放大装置中备有第1保障装置,则即使例如设在压力放大装置中的保持装置或制动液移动装置发生故障,仍能至少在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上施加第1制动液压,因而能确保最低限度的制动力。具体地说,在保持装置上并联连接作为保障装置的单向阀。当由制动液压发生装置产生的第1制动液压降低到规定值以下、即使不对车辆施加大的制动力也可以时,也可将已被增大了的第2制动液压和第1制动液压的差压减小或使其在规定范围内,减小施加在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上的制动液压。例如,在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备有制动踏板和压力发生源的制动装置的情况下,当驾驶员离开制动踏板使压力发生源的第1制动液压降低时,可使加在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上的第2制动液压随之减小。因此,可以避免因制动的拖曳等造成的过剩制动力加在车轮上,能确保符合驾驶员意愿的制动感觉。另外,还可以根据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操作状态,决定制动液从第1管路部位向第2管路部位移动的开始时间。例如,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踏力增大后,检测应使与该踏力对应的驾驶员负担减轻的时间,减低第1制动液压,并增大第2制动液压。向第2管路部位流动的制动液也可由第1管路部位以外的制动液源补充。这时,可使第2制动液压进一步增大,可确保更大的制动力。另外,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中安装防抱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防抱系统的泵和构成制动液移动装置的泵可以共用。这时,还可设置切换装置,对泵从在防抱系统中构成的储液箱抽吸制动液、或从第1管路部位抽吸制动液,进行选择切换。即,在防抱系统中,在使贮存在储液箱内的制动液通过减压装置向轮缸等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排出时,或在防抱控制结束、使存在于储液箱内的制动液向制动液压的发生源回流时,使泵驱动。就是说,防抱系统中的泵是在储液箱内蓄有制动液时被驱动。此外,在进行防抱控制而在储液箱内贮留制动液时,意味着有必要恢复车轮制动的倾向。所以,用压力放大装置将施加于轮缸的制动液压增压到第2制动液压是不适当的。因此,在储液箱内存有制动液时,最好不要从第1管路部位吸引制动液并向第2管路部位排出。另外,在车轮制动力发生装置中,也可以将制动液移动装置和保持装置整体设置。即,可将泵和保持装置装在轮缸内整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泵将制动液从第1管路部位向第2管路部位移动及由保持装置保持第2制动液压高于第1制动液压,只在轮缸内进行。因此,在从制动液压发生装置到轮缸内的保持装置之间,存在压力低的第1制动液压,而压力高的第2制动液压仅存在于轮缸内(正确地说,是仅存在于从轮缸内的保持装置到作为实际上对车轮产生制动力的车轮制动力发生部位的轮缸活塞之间)。因此,从制动液压发生装置到轮缸之间的管路可采用强度较低的结构,因而能实现整个制动系统的成本降低。另外,作为泵的驱动力供给源,也可利用随车轮转动的转动构件、例如车轴、制动块所压紧的轮盘等转动构件。这时,随着泵的驱动对车轮施加负荷,能有效地将车轮的动能转换为制动能量。如果在将转动构件的转动传递给泵的传递构件中设置离合器机构,则当要求增大施加于车轮的制动力时,可使离合器任意动作,以增加对车轮的负荷。另外,如使防抱控制装置整体构成、并将保持装置与防抱控制装置分开设置,则不管是什么车型都能使防抱控制装置的结构具有通用性。而只将需经常根据车型改换设定值的众多的保持装置按每种车型构成。如将第2管路作为泵的回流管路,则能减小刹车制动时制动液的流阻,因而可提高响应特性。即,能通过泵的驱动加快制动液的移动速度。对于例如用电气方法对增力装置进行大气压导入等以产生主缸压力从而使轮缸压力增加的自动制动等,如采用可加快制动液移动速度的本专利技术,则能提高响应性能及加压特性。另外,作为制动液的配管,也可采用X形配管。该所谓的X形配管备有连接制动液压发生装置(例如主缸)和右前轮及左后轮的制动力发生装置(例如轮缸)的一个系统的配管、及连接制动液压发生装置和左前轮及右后轮的制动力发生装置的另一个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制动装置,它备有:制动液压发生装置,具有产生可对车辆施加制动力的第1制动液压的发生源;车辆制动力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对车轮的制动力;及连通上述制动液压发生装置和上述车辆制动力发生装置的第1管路;该车辆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压力放大装置,在产生上述第1制动液压时,用于使在上述第1管路中产生该第1制动液压的制动液量减少规定量,用该减少的规定量部分的制动液量将施加在上述车辆制动力发生装置上的制动液压增压到第2制动液压,并传送到上述车辆制动力发生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村修一安部洋一泽田护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