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7223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包括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差速器和桥壳,所述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和差速器分别设置于桥壳上,所述主减速器和制动气室分别设置于桥壳的一侧,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桥壳的另一侧,所述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沿桥壳径向设置并朝向桥壳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可以有效减小与主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的传动轴的角度,进而提高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具有整车通过性能好的优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传动副件,特别涉及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驱动桥处于汽车传动系的末端,通常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组成。其基本功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传到驱动车轮,实现降低转速、增大转矩的目的;同时还得由驱动桥的差速器来解决左右驱动车轮间的转矩分配问题和差速问题。驱动桥的作用为:①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通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传到驱动车轮,实现降速增大转矩;②通过主减速器圆锥齿轮副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③通过差速器实现两侧车轮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④通过桥壳体和车轮实现承载及传力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桥,其主减速器为前置状态,且主减速器的输入凸缘往下偏移,使短轴距车型或四驱车的后传动轴角度偏大,从而减小轴承的使用寿命;此外,桥壳上的主减速器安装颈部基本与地面垂直,使得整体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很小,存在影响车辆通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小传动轴角度和增大最小离地间隙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进一步提供包含上述汽车后驱动桥装置的汽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包括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差速器和桥壳,所述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和差速器分别设置于桥壳上,所述主减速器和制动气室分别设置于桥壳的一侧,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桥壳的另一侧,所述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沿桥壳径向设置并朝向桥壳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在原有传统驱动桥的基础上将主减速器与差速器设置于桥壳的两侧并且将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沿桥壳径向设置,当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后,主减速器和制动气室朝向车体,即将主减速器上置,此时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朝前,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小与主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的传动轴的角度,进而提高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具有整车通过性能好的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安装后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安装后的结构图。标号说明:1、主减速器;2、制动气室;3、差速器;4、桥壳。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主减速器上置差速器下置并将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沿桥壳径向设置,从而提高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请参照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包括主减速器1、制动气室2、差速器3和桥壳4,所述主减速器1、制动气室2和差速器3分别设置于桥壳4上,所述主减速器1和制动气室2分别设置于桥壳4的一侧,所述差速器3设置于桥壳4的另一侧,所述主减速器1的输入端沿桥壳4径向设置并朝向桥壳4外。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突破点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桥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后,其主减速器为前置状态,且主减速器的输入端往下偏移,使主减速器中的短轴与安装于主减速器输入端的汽车后传动轴之间的角度偏大,也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在相同轴距的车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为:通过降低发动机、变速器和分动器的整体高度以减小传动轴角度;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桥装置的主减速器安装面与桥壳的中心轴平行,即安装在汽车上后与地面垂直,使得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偏小,影响整车通过性。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为:1、通过采用高架形式来提高最小离地间隙,具体为通过把轮毂和半轴结构下拉、中间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2、通过采用增加轮边减速来减小主减从动锥齿轮直经,从而提高最小离地间隙;上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需要通过改变汽车后驱动桥装置中内部结构的设置或者改变与其连接的汽车部件的安装结构设置,这些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同时成本也较高;本专利技术并没有按照上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发方向进行研发设计。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主减速器、差速器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地提高最小离地间隙。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在原有传统驱动桥的基础上将主减速器与差速器设置于桥壳的两侧并且将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沿桥壳径向设置,当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后,主减速器和制动气室朝向车体,即将主减速器上置,此时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朝前,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小与主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的传动轴的角度,进而提高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具有整车通过性能好的优异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主减速器1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和轴承,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主动斜齿轮与从动斜齿轮啮合设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设置于轴承上,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连接,所述从动斜齿轮与差速器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例的主减速器为双级主减速器,采用锥齿轮副,采用斜齿轮副,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稳定且效果好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分别为斜齿圆柱齿轮。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固定通过键槽固定设置,所述第二从动斜齿轮与差速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主减速器1的输入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连接有传动轴。进一步的,所述主减速器1具有安装面,所述主减速器1的安装面与桥壳4的中心轴垂直设置,所述差速器3具有安装面,所述差速器3的安装面与桥壳的中心轴垂直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主减速器的安装面和差速器的安装面分别与桥壳的中心轴垂直设置,当本实施例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后,桥壳上的主减速器安装面与地面平行,可进一步提高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气室2沿桥壳轴向设置。请参照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包括主减速器1、制动气室2、差速器3和桥壳4,所述主减速器1、制动气室2和差速器3分别设置于桥壳4上,所述主减速器1和制动气室2分别设置于桥壳4的一侧,所述差速器3设置于桥壳4的另一侧,所述主减速器1的输入端沿桥壳4径向设置并朝向桥壳4外。所述主减速器1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和轴承,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主动斜齿轮与从动斜齿轮啮合设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设置于轴承上,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连接,所述从动斜齿轮与差速器连接。所述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分别为斜齿圆柱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固定通过键槽固定设置,所述第二从动斜齿轮与差速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所述主减速器1的输入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主减速器1具有安装面,所述主减速器1的安装面与桥壳4的中心轴垂直设置,所述差速器3具有安装面,所述差速器3的安装面与桥壳的中心轴垂直设置。所述制动气室2沿桥壳轴向设置。试验对比: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的结构图;由图1、图2可知,当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与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时,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的最小离地间隙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包括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差速器和桥壳,所述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和差速器分别设置于桥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和制动气室分别设置于桥壳的一侧,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桥壳的另一侧,所述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沿桥壳径向设置并朝向桥壳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包括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差速器和桥壳,所述主减速器、制动气室和差速器分别设置于桥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和制动气室分别设置于桥壳的一侧,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桥壳的另一侧,所述主减速器的输入端沿桥壳径向设置并朝向桥壳外;所述主减速器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和轴承,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主动斜齿轮与从动斜齿轮啮合设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设置于轴承上,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斜齿轮连接,所述从动斜齿轮与差速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驱动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分别为斜齿圆柱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金王承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