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000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前照灯,反射器利用间隔调整部与灯支点部支承在灯体上,具有通过旋转间隔调整部而将反射器与灯体之间的间隔进行改变的灯调节螺钉,灯支点部使弹性构件夹在反射器与灯体互相之间并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而成,在反射器的贯通所述连接构件的部位形成凹部,使所述连接构件位于该凹部内,可使车用前照灯的外观性提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车用前照灯,详细地说,涉及如下的技术在用透镜遮住大致在前方开口的具有凹部的灯体的开口、且在用灯体与透镜划分成的灯具空间内对支承光源灯的反射器予以倾动自如地配置而成的车用前照灯中,在提高其外观的同时,提高其强度。有一种车用前照灯,用透镜遮住大致在前方开口的具有凹部的灯体的开口,且在用灯体与透镜划分成的灯具空间内通过灯调节螺钉并利用为可使对反射器与灯体之间的间隔进行变更的间隔调整部与反射器和灯体互相摆动而连接的灯支点部来配置可倾动的反射器。并且,上述灯支点部系使弹性构件夹在反射器与灯体互相之间并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而成。然而,对于上述的现有的车用前照灯,通过透镜就能非常清晰地看见连接构件,从而存在着影响外观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高使弹性构件夹在反射器与灯体互相之间并通过连接构件将灯支点部连接而成的车用前照灯的外观。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车用前照灯是,在反射器的贯通所述连接构件的部位形成凹部,并使所述连接构件位于所述凹部内。因此,对于本专利技术车用前照灯,由于连接构件位于反射器凹部内,故在通过透镜观看的场合,连接构件不会引人注目。在倾动时,由于在作为受到应力部分的连接构件贯通部上形成有凹部,故该部分的机械强度增大。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车用前照灯的实施例,是以靠下端的部分剖切后的水平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视图。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车用前照灯的实施例。此外,图示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车用的前照灯1的。灯体2用合成树脂形成,具有在前方开口的凹部3。在该灯体2上安装透镜4,以遮住其前面开口,在由灯体2与透镜4划分成的灯具空间5内,支承有向上下方向可倾动的对未图示的光源灯予以支承的反射器6。反射器6用合成树脂形成且在向前方凹陷的凹面通过反射涂敷、真空镀铝等表面处理来形成反射面7。反射器6通过1个间隔调整部8与2个灯支点部9、9而可倾动地支承在灯体2上。间隔调整部8设置在靠上端,且靠左右方向中的一方的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灯体2上的灯调节螺钉10的螺轴部11与支承在反射器6上的螺母构件12旋合,并具有使所述灯调节螺钉10旋转的齿轮部13。齿轮部13具有在齿轮箱14内互相进行啮合并大致并排配置的2个伞齿轮15、16,一个伞齿轮15与所述灯调节螺钉10连接,另一个伞齿轮16上一体形成有向斜前方延伸的操作轴17。并且,在该操作轴17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槽17a。这样,从前方向车用前照灯1与将其围住的车体侧构件之间,若插入例如一字形旋凿,使其顶端与所述操作轴17的槽17a卡合而将其旋转,则该旋转通过伞齿轮16、15而传递给灯调节螺钉10,从而,由于灯调节螺钉10的螺轴部11拧入或退出螺母构件,故可改变在该部分的反射器6与灯体2之间的间隔。灯支点部9、9分别设置在靠下端的向左右分开的位置上,且灯体2与反射器6分别通过作为连接构件的阶梯形螺钉18而连接,同时在灯体2与反射器6之间夹装弹性构件19。在灯体2上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安装凸部20,在该安装凸部20上形成有在其前端面开口的螺钉孔20a。弹性构件19由橡胶材料构成,做成一端被封住的筒状,并在其封住端部上形成有贯通孔19a。该贯通孔19a的口径比所述安装凸部20的螺钉孔20a的口径大一圈。所述阶梯形螺钉18一体形成有头部18a、与该头部18a连续的大直径部18b、与该大直径部18b连续的螺纹部18c,其外径按头部18a、大直径部18b、螺纹部18c的顺序变小。在反射器6的与所述安装凸部20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部,该突部的内侧做成向前方开口的凹部21。并且,在该凹部的后端部形成贯通孔21a,该贯通孔21a的口径与弹性构件19的所述贯通孔19a口径大致相同。这样,弹性构件19从前方外嵌在安装凸部20上,其贯通孔19a与安装凸部20的螺钉孔20a一致。而且,反射器6的凹部21后端与弹性构件19的前面紧贴,其贯通孔21a与弹性构件19的贯通孔19a一致。此外,阶梯形螺钉18的螺纹部18c从前方依次贯通于凹部21的贯通孔、弹性构件19的贯通孔19a,最后,一直到大直径部18b的螺纹部18c侧端面与安装凸部20的前端面抵接而与安装凸部20的螺钉孔20a旋合,从而成为反射器6与灯体2通过阶梯形螺钉18而连接并且弹性构件19夹在反射器6与灯体2之间的状态。此外,阶梯形螺钉18的大直径部18b成为贯通于反射器6的贯通孔21a与弹性构件19的贯通孔19a的状态。这样,在所述车用前照灯1中,如上所述,一旦在间隔调整部8中对反射器6与灯体2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则反射器6以连接2个灯支点部9、9的线为倾动轴而向上下方向作倾动。此时,位于弹性构件19、19的反射器6与灯体2之间的部分作弹性变形而允许反射器6倾动。在上述车用前照灯中,由于阶梯形螺钉18的头部18a位于反射器6的凹部21内,故即使从前方通过透镜4观看也不会显眼,从而提高其外观性。另外,在反射器6倾动时,因利用作为受应力的部分的阶梯形螺钉18的连接部做成突部且以其内侧作为凹部21,故还具有增强该部分强度的优点。从上述得知,本专利技术车用前照灯,是一种用透镜遮住大致在前方开口的具有凹部的灯体的开口、且在用灯体与透镜划分成的灯具空间内对支承光源灯的反射器予以倾动自如地配置而成的车用前照灯,其特点在于,反射器利用间隔调整部与灯支点部而支承在灯体上,具有通过旋转间隔调整部而将反射器与灯体之间的间隔进行改变的灯调节螺钉,灯支点部使弹性构件夹在反射器与灯体互相之间并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而成,在反射器的贯通所述连接构件的部位形成凹部,使所述连接构件位于该凹部内。因此,对于本专利技术车用前照灯,由于连接构件位于反射器凹部内,故在通过透镜观看的场合,连接构件不会引人注目,可提高该车用前照灯的外观性。另外,在倾动时,由于在作为受到应力部分的连接构件贯通部上形成有凹部,故该部分的机械强度增大。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由于将所述连接构件做成阶梯形螺钉,将螺纹部与头部之间的大直径部贯通于弹性构件而将弹性构件夹持在反射器与灯体之间,故可将作为夹装弹性构件的部分的反射器与灯体之间的间隔确保在规定值之内,从而能可靠地发挥作为灯支点部的功能。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及结构,只不过都是表示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而作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不能作限定性解释。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前照灯,一种用透镜遮住大致在前方开口的具有凹部的灯体的开口、且在用灯体与透镜划分成的灯具空间内对支承光源灯的反射器予以倾动自如地配置而成的车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反射器利用间隔调整部与灯支点部而支承在灯体上,具有通过旋转间隔调整部而将反射器与灯体之间的间隔进行改变的灯调节螺钉,灯支点部使弹性构件夹在反射器与灯体互相之间并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而成,在反射器的贯通所述连接构件的部位形成凹部,使所述连接构件位于该凹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是阶梯形螺钉,螺纹部与头部之间的大直径部贯通于弹性构件,弹性构件夹持在反射器与灯体之间。全文摘要一种车用前照灯,反射器利用间隔调整部与灯支点部支承在灯体上,具有通过旋转间隔调整部而将反射器与灯体之间的间隔进行改变的灯调节螺钉,灯支点部使弹性构件夹在反射器与灯体互相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前照灯,一种用透镜遮住大致在前方开口的具有凹部的灯体的开口、且在用灯体与透镜划分成的灯具空间内对支承光源灯的反射器予以倾动自如地配置而成的车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反射器利用间隔调整部与灯支点部而支承在灯体上, 具有通过旋转间隔调整部而将反射器与灯体之间的间隔进行改变的灯调节螺钉, 灯支点部使弹性构件夹在反射器与灯体互相之间并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而成, 在反射器的贯通所述连接构件的部位形成凹部,使所述连接构件位于该凹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月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