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94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设有能简化馈电软线配设作业并使馈电软线配设作业更可靠的供电装置的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具有通过对光机构可倾动地支承在灯体7上的活动式反射器18,在灯体7后背面所形成的开口部,可自由装拆地装有背面罩5,在所述背面罩5上,设有使装配成连接所述灯体7内配设的光源的馈电软线1(或2)的终端与装配成连接向所述光源供电的电源的电源软线9的终端导通用的端子501。(*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照灯等车辆用灯具,更详细地说,涉及设有使车辆用灯具的光源与向该光源供电的电源(蓄电池)导通用的规定供电手段的车辆用灯具。历来,在向汽车前照灯等车辆用灯具所配设的光源供电的馈电软线配设手段中,是将构成该车辆用灯具的灯体的后背面侧所配设的馈电构件,具体是将从灯体背面侧与面对灯室内插装着的光源连接且配设在后方的馈电软线,连接到规定的电源(蓄电池)上。在这样的作业中,一般采用如附图说明图13所示的技术。该技术具体是,在图13中,将与未图示的光源(放电灯泡)连接的第1馈电软线31a经过未图示的点灯电路单元连接到内有镇流电路(未图示)的镇流器34上,该镇流器34还连接第2馈电软线31b并将其导出。然后,将该第2馈电软线31b的终端穿过预先准备好的橡胶制套管35之后,再穿过预先形成在灯体构件(或套管固定构件)37上的馈电软线支承孔38。然后,将穿插有馈电软线31b的所述橡胶制套管35硬嵌入馈电软线支承孔38内,同时在馈电软线31b的终端安装收容该终端部分并与未图示的电源(蓄电池)连接用的连接器33。另外,上述点灯电路单元是对未图示的放电灯泡施加高电压使灯开始点亮所不可缺的部件,是收容电子元件及变压器等点灯电路构成元件的单元,而镇流电路是使放电灯泡继续稳定放电所不可缺的电路。在图13中,举例示出具有反射器36和放电灯泡的车辆用灯具,但在以白炽灯泡及卤素灯泡为光源的情况下,也采用将与该光源连接的该第1馈电软线31a穿插过套管35,并将该套管35嵌入规定的馈电软线支承孔38,再在该终端部分安装连接器33这样的技术。但是,利用上述的现有技术,套管35对馈电软线31的安装作业,馈电软线31终端对规定的馈电软线支承孔38的穿插作业及套管35对馈电软线支承孔38的安装作业等,相当复杂且需要劳动力,尤其是对于设有反射器和放电灯泡的车辆用灯具,因为光源后方的空间40较狭小,所以该作业更是要绕弯且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所施行的供电手段可以改善与汽车前照灯等车辆用灯具的馈电软线配设有关的各构件的装配性能等,使馈电软线配设作业简化、方便,并能提高馈电软线配设作业的可靠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手段。在权利要求1中,一种具有通过对光机构可倾动地支承在灯体上的活动式反射器的车辆用灯具,配设相对在所述灯体后背面所形成的开口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的背面罩,并在该背面罩上配设端子,用于使装配成连接所述灯体内所设的光源的馈电软线的终端与装配成连接向所述光源供电的电源的电源软线的终端导通。该手段所采用的背面罩起着将馈电软线的终端和与电源导通的软线的终端相连接的中继构件(连接构件)的作用,起着使馈电软线的配设作业简化、更方便的作用。尤其是,如果在灯室内配设活动式反射器,则光源周围的构件数增多,所以灯室或光源后方的区域受到限制,变得更狭,利用所述背面罩将馈电软线与电源软线相连接的手段就更有效。在权利要求2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软线由连接在构成所述光源的放电灯泡上的第1馈电软线和从该第1馈电软线所连接的放电电路单元导出的第2馈电软线所构成。该手段适用于采用金属卤化灯等放电灯炮的车辆用灯具。即,在设有内设使放电灯泡继续稳定放电不可缺少的镇流电路(以及对放电灯泡施加高电压以使点灯开始所不可缺少的点灯电路)的单元(称为“放电电路单元”)的车辆用灯具中,配设连接放电电路单元与放电灯泡用的第1馈电软线,同时配设与该放电电路单元连接并导出的第2馈电软线,并将该第2馈电软线的终端连接在所述背面罩的端子上,从而通过背面罩,就能方便地将馈电软线与电源软线相连接。在权利要求3中,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馈电软线终端配设在相对所述馈电软线成直角的方向形成的旗形接头。该手段采用旗形接头,故能使收容该旗形接头部分的连接器壳体相对馈电软线朝向成直角方向,所以,对背面罩延伸配设和连接馈电软线变得容易。在权利要求4中,将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馈电软线通过收容该馈电软线终端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到所述背面罩的端子上。采用该手段,使馈电软线的正负终端必须分别进行2次的、背面罩对正负端子的连接作业可以通过连接器壳体来进行,所以可以集中为1次。此外,因为馈电软线的终端或设于该终端的接头不外露,所以作为防火措施也有效。在权利要求5中,将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和背面罩做成使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电软线终端不能反向连接到背面罩端子上用的形态,在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壳体外壁设有反向连接防止用部位,同时在背面罩上形成有可插入所述反向连接防止用部位的区域。采用该手段,可预先防止馈电软线的正负终端反向连接到背面罩的正负端子上。具体是,欲将连接器壳体反方向插在背面罩上时,反向连接防止用部位就不能插入背面罩的规定区域,故能防止反向连接。并且,操作者能迅速判定是反向连接。图1为示出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后背面侧的、对光源供电的供电装置的第1实施例构成的简图。图2(A)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馈电软线终端被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3上的形态的图。图2(B)为示出上述馈电软线终端被收容在连接器壳体13内时的形态的图。图3为从上方看该连接器壳体13时的俯视图。图4(A)为从内侧(光源侧)看背面罩5b的主视图。图4(B)所示为在背面罩5b内侧面形成的连接器壳体安装部(A部)的放大图。图5所示为第2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背面罩5b的侧视图。图6所示为图5中背面罩5b的后视图。图7(A)所示为从图4(A)中的I-I方向看到的该背面罩5b的向视图。图7(B)所示为从图6中的II-II方向看到的该背面罩5b的向视图。图8所示为在灯体7的后背面所形成的开口部15的主视图。图9为示出背面罩51、52安装在四灯式前照灯10中灯体701后背面的形态的主视图。图10为示出该背面罩51、52安装在灯体701后背面的形态的水平剖视图。图11所示为构成四灯式前照灯10的次光束形成用灯泡(放电灯泡)16b的侧视图。图1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具有放电灯泡161时的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13为简略示出现有技术的图。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形态。图1为示出设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后背面侧、对光源的供电手段第1实施例构成的简图,图2(A)所示为在第2实施例的供电手段中,馈电软线1的终端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3上的形态,而图2(B)所示为该终端被收容在连接器壳体13内时的形态,图3为从上方看该连接器壳体13时的俯视图,图4(A)为从内侧(光源侧)看背面罩的主视图,图4(B)为在该背面罩内侧面形成的连接器壳体安装部(A部)的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2所使用的背面罩的侧视图,图6所示为该背面罩的后视图,图7(A)所示为从图4(A)所示I-I方向看该背面罩的向视图,图7(B)为从图6所示II-II方向看该背面罩的向视图,图8所示为灯体后背面所形成的开口部的主视图,图9为示出背面罩51、52安装在四灯式前照灯10中灯体701背面的形态的主视图,图10为示出背面罩51、52安装在该灯体701背面的形态的水平剖视图,图11为构成四灯式前照灯10的次光束形成用灯泡(放电灯泡)16b的侧视图,图1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具有放电灯泡时的实施形态变形例的侧视图。首先,图1所示符号1和2是设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通过对光机构可倾动地支承在灯体上的活动式反射器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设有相对在所述灯体后背面所形成的开口部可自由装拆地装上的背面罩, 在所述背面罩上设有端子,用于使装配成连接所述灯体内所设的光源的馈电软线的终端与装配成连接向所述光源供电的电源的电源软线的终端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田和人冢本广德米山正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