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186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底座部的强度降低且抑制光源彼此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车辆用灯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一光源(50a)、设置于比第一光源(50a)靠车辆外侧的第二光源(50b)、具有载置上述第一光源(50a)以及上述第二光源(50b)的底座部(21)的散热器(20)、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上述底座部(21)的俯视中形成于连结上述第一光源(50a)和上述第二光源(50b)的直线(L)上的位置的贯通上述底座部(21)的贯通孔(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两个光源设置于散热器的底座部上的车辆用灯具。在该车辆用灯具中,为了抑制光源彼此之间的热量传递,作为底座部的形状为以使配置各光源的底座部的光源载置面之间离开的方式设置大致纵切光源配置面之间的凹槽的形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89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如果为设置大致纵切光源载置面之间的凹槽的形状,连接这两个光源载置面之间的结构部分的强度降低,可能会在该连接结构部分中发生变形等。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底座部强度降低且抑制光源彼此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车辆用灯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进行掌握(1)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一光源、设置于比上述第一光源靠车辆外侧的第二光源、具有载置上述第一光源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的底座部的散热器、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上述底座部的俯视中形成于连结上述第一光源与上述第二光源的直线上的位置上的贯通上述底座部的贯通孔。(2)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底座部是具备安装上述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安装面、位于比上述第一光源安装面靠车辆外侧且位于车辆上方侧的安装上述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安装面、连接上述第一光源安装面与上述第二光源安装面的纵壁面的台阶形状,上述贯通孔至少形成于上述纵壁面。(3)在上述(1)的结构中,具备与上述第一光源对置地配置且螺纹固定于上述底座部的第一螺纹固定部的第一反射镜、与上述第二光源对置地配置且螺纹固定于上述底座部的第二螺纹固定部的第二反射镜,上述贯通孔形成于位于上述第二反射镜侧的上述第一螺纹固定部与位于上述第一反射镜侧的上述第二螺纹固定部之间的位置。(4)在上述(1)的结构中,具备设置于上述底座部的与载置上述第一光源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散热片,至少一个上述散热片以跨越上述贯通孔的开口的方式设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底座部的强度降低且抑制光源彼此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车辆用灯具。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俯视图。图2是从图1中的车辆用灯具中省略外壳以及外部透镜而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光源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图2中的光源单元的俯视图。图4是从车辆中央侧观察图2中的光源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从车辆下侧观察图2中的光源单元的仰视图。图6是将图3中的E部分扩大的扩大图。图7是图3中的C-C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整体上在相同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在该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左、右表示从乘坐在车辆上搭载了车辆用灯具时的车辆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是设置于图1中所示的车辆102前方的左右的车辆用灯具101R,101L,由于左右车辆用灯具101R,101L的结构是左右对称的,以下,仅关于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01R进行说明。并且,以下,将车辆用灯具101R记载为“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具有在由在车辆前方侧具有开口的外壳与以覆盖该开口的方式安装于外壳上的外部透镜形成的灯室内配置光源单元的基本机构。图2是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前方侧观察时的主视图,是用双点斜线表示外部透镜所处的部分、省略外罩以及外部透镜而表示光源单元10。并且,在图2中,右侧是车辆中央侧,左侧是车辆外侧。(光源单元)如图2所示,光源单元10具有散热器20、在散热器20上通过透镜支架安装非球面透镜30与圆柱形透镜。图3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光源单元10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光源单元10具备安装于散热器20上并设置于车辆中央侧的第一光源50a与设置于车辆外侧的第二光源50b。另外,光源单元10具备以覆盖第一光源50a的车辆上方侧的方式与第一光源50a对置地配置的半球形状的第一反射镜60a、以覆盖第二光源50b的车辆上方侧的方式与第二光源50b对置地配置的半球形状的第二反射镜60b。来自第一光源50a的光束通过第一反射镜60a以成为例如低光束配光图案的聚光配光图案的方式向非球面透镜30反射,通过非球面透镜30向车辆前方侧照射。另外,来自第二光源50b的光束通过第二反射镜60b以成为例如低光束配光图案的扩散配光图案的方式向圆柱形透镜40反射,通过圆柱形透镜40向车辆前方侧照射。通过该聚光配光图案与扩散配光图案重叠而形成低光束配光图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形成的配光图案并不限定于低光束图案,也可以形成高光束配光图案。另外,透镜也不限定于非球面透镜30以及圆柱形透镜40,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适当的透镜。(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在第一光源50a以及第二光源50b中无论哪个都使用半导体型光源。半导体型光源如图3所示,是在形成未图示的供电图案等的基板51、53上安装如LED、EL(有机EL)等的自发光型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的光源。为了形成发光部而使用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的数量与形状未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在基板51、53上沿水平方向排列多个正方形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作为整体形成平面长方形形状的发光面,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而形成发光面。另外,可以用密封树脂密封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而封装化。(散热器)散热器20由热传导性高的金属部件、树脂部件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构成。图4是从车辆中央侧观察光源单元1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散热器20具备载置第一光源50a以及第二光源50b的底座部21、设置于底座部21的车辆上方侧的多个散热片23U、设置于底座部21的与载置第一光源50a以及第二光源50b的面21a(表面)相反侧的面21b(背面)的散热片23D。散热片23D一端连接于底座部的背面,以向车辆下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图5是从车辆下侧观察光源单元10的仰视图。如图5所示,散热片23D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多个。散热片23U如图4所示从纵壁23W向车辆前方侧形成,该纵壁23W从底座部21后端(车辆侧的端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并且,在图4中不能看到的散热片23U的下部与底座部21连接。而且,在散热器20的车辆前方侧设置透镜支架35,通过护圈31以及护圈41,非球面透镜30以及圆柱形透镜40分别安装于透镜支架35。以下,关于散热器20的机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光源50a发光时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发出的热量经由散热器20的底座部21传递,并从散热片23U以及散热片23D散热,但并不是全部的热量向散热片23U、散热片23D,该热量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20成为第二光源50b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二光源50b的发光效率降低。同样,第二光源50b发光时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4发出的热量并不是全部都向散热片23U、23D,该热量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20成为第一光源50a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一光源50a的发光效率降低。图3所示的双点斜线的直线L是表示将第一光源50a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与第二光源50b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4连结的直线的线。从上述说明的一个光源(例如,第一光源50a)侧向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灯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光源;设置于比上述第一光源靠车辆外侧的第二光源;具有载置上述第一光源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的底座部的散热器;以及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上述底座部的俯视中形成于连结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第二光源的直线上的位置的贯通上述底座部的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07 JP 2014-096087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光源;设置于比上述第一光源靠车辆外侧的第二光源;具有载置上述第一光源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的底座部的散热器;以及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上述底座部的俯视中形成于连结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第二光源的直线上的位置的贯通上述底座部的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部是具备安装上述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安装面、位于比上述第一光源安装面靠车辆外侧且位于车辆上方侧的安装上述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安装面以及连接上述第一光源安装面和上述第二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忍铃木英治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