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32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提高来自发光部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能够防止接合引线遮挡来自发光面的射出光。具备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31)、电路基板(32)、以及散热器(4)。在该车辆用灯具(1)中,将散热器(4)的正面区域分割成为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在第一区域(41)固定发光部(31),在第二区域(42)固定电路基板(32)。利用接合引线(33)将设于发光部(31)的发光部侧端子(31b)和设于电路基板(32)的基板侧端子(32d)电连接。将发光部侧端子(31b)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发光元件的发光面(31e)与基板侧端子(32d)之间的位置。板侧端子(32d)之间的位置。板侧端子(32d)之间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灯具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如下半导体光模块,在具有导电性的表面的盘状的模块上安装有半导体光源,上述模块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并集聚有控制电子装置,在该半导体光模块中,上述控制电子装置配置于上述半导体光源的周围,上述控制电子装置由至少具有两个导体路面的电路基板构成,第一导体路面在组装状态下在光的放射方向上朝向外侧,第二导体路面由设于上述模块的封闭的空洞部包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242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以往的半导体光模块虽然将半导体光源与电路基板电连接,但对于具体如何连接并未公开。因此,当通过接合引线将半导体光源与电路基板电连接时,存在因向分离的两个端子的接合而设定的接合引线遮挡从光源的发光面射出的光的担忧。
[0008]本公开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接合引线遮挡来自发光面的射出光的车辆用灯具。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电路基板以及散热器。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将散热器的正面区域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固定发光部,在第二区域固定电路基板。利用接合引线将设于发光部的发光部侧端子和设于电路基板的基板侧端子电连接。将发光部侧端子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与基板侧端子之间的位置。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因而,提高来自发光部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能够防止接合引线遮挡来自发光面的射出光。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说明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的说明图。
[0014]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的正面侧立体图。
[0015]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的正面侧分解立体图。
[0016]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所具有的散热器
·
光源侧连接器的背面侧分解立体图。
[0017]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所具有的发光部
·
电路基板
·
散热器的主视图。
[0018]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所具有的发光部
·
电路基板
·
散热器的图5的I―I线的剖视图。
[0019]图7是说明设定本公开的接合引线的正面观察时的允许角度范围即接合范围的发光部主视图。
[0020]图8是说明本公开的发光部侧端子、基板侧端子以及发光面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关系的图6的B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的方式进行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灯具1作为汽车等车辆的灯具使用,例如应用于头灯、雾灯、日间行车灯、车距灯、后灯等。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车辆用灯具1中,将车辆直进时的行进方向(前后方向)且照射光的方向设为光轴方向(在附图中设为“Z”、将照射的一方设为正面侧。),将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在附图中设为“Y”。),将与光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在附图中设为“X”。)。以下,将实施例1的结构分为“整体结构”、“光源单元结构”、“主要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0024]参照图1对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灯具1具备灯壳体11、灯透镜12、反射体13、以及光源单元2。
[0025]灯壳体11由着色、涂装后的树脂材料等的不透光性的部件形成,为前方开口、后方封闭的中空形状。在灯壳体11中,设有贯通封闭的后端的安装孔11a。在安装孔11a的边缘,大致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切口部和限位部。
[0026]灯透镜12由透明树脂部件、玻璃部件等透光性的部件形成,形成为能够覆盖灯壳体11的敞开的前端的形状。灯透镜12以密封的状态固定于灯壳体11的开口部,确保水密性。划分为灯壳体11和灯透镜12而形成灯室14。
[0027]反射体13是对从光源单元2射出的射出光进行配光控制的配光控制部,固定于灯壳体11等。反射体13配置于灯室14内。反射体13形成为在光源单元2的发光部31(后述)的附近具有焦点的弯曲形状。反射体13为内侧的面反射光的反射面13a,在底部设有安装孔13b。安装孔13b在反射体13配置于灯室14内的状态下,是与灯壳体11的安装孔11a相通的位置关系。此外,虽然将反射体13作为与灯壳体11不同的部件来形成,但也可以将一体的结构即灯壳体11的内侧的面作为反射面,也可以作为其他结构。另外,也可以代替反射体13(反射面13a),在光源单元2的光轴方向的正面侧设置导光部件,在与该发光部31不同的位置、大小不同的区域射出光,不限定于实施例1的结构。在这样设置导光部件的情况下,车辆用灯具1也能够作为例如头灯、雾灯、日间行车灯、车距灯等来使用。
[0028]在灯室14,与灯壳体11的安装孔11a和反射体13的安装孔13b相通地设有光源单元2。光源单元2在与灯壳体11之间夹设密封部件15(O形圈、橡胶衬垫),能够装卸地安装于灯壳体11的安装孔11a。此外,光源单元2也可以经由上下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左右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而设于灯室14。
[0029]在光源单元2的插座7,具备供线束16连接的电源侧连接器6。在插座7的插座主体
部71具有周壁71a、凸缘壁71b、以及安装突起71d。
[0030]接着,参照图2~图4对光源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光源单元2是将光源3、散热器4、光源侧连接器5、电源侧连接器6、以及插座7紧凑地聚集而一体化的插座类型模块(参照图1、图3)。
[0031]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光源3具有发光部31、电路基板32、以及一对接合引线33。
[0032]发光部31是通过对发光元件施加来自电路基板32的驱动电压而发光的部件,从光轴方向观察散热器4的正面时直接固定于正面区域的中央部位置。发光部31具备辅助安装基板31a、一对发光部侧端子31b、发光芯片31c、导热粘接层31d、以及发光面31e。此外,发光部31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将于后文叙述。
[0033]电路基板32基于来自搭载于车辆的图外的灯具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而生成向发光部31施加的驱动电压,直接固定于散热器4的光轴方向正面区域中的除发光部31的固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电路基板32设有具有电容器32f等的半导体元件驱动电路。除此以外,还具备一对铆接孔部32a、一对弯曲孔部32b、一对端子连接孔部32c、一对基板侧端子32d、以及粘合片32e。此外,电路基板32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将于后文叙述。
[0034]接合引线33是电气地通电的金属的导电线,金属丝两端部通过使用了超声波振动的引线接合方法而与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电路基板以及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散热器的正面区域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上述第一区域固定上述发光部,在上述第二区域固定上述电路基板,利用接合引线将设于上述发光部的发光部侧端子和设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基板侧端子电连接,将上述发光部侧端子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与上述基板侧端子之间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当将设定上述接合引线的正面观察时的允许角度范围、即利用通过上述发光部侧端子的接合中心位置的最小角度线和最大角度线设定的角度范围称为接合范围时,利用与通过上述发光面的中心位置的垂直线平行的第一平行线来设定上述接合范围的最小角度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利用与通过上述发光面的中心位置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健二清水邦宏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