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99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灯1的灯壳2向前开口,前透镜13罩住灯壳的前开口。灯壳2及前透镜13构成灯室22,电灯泡位于其中。前透镜有一装配部分15,是从前透镜外缘向后伸出,灯壳的开孔肋片与面向前的装配槽5做成一体。垫片20放进装配槽内,在透镜固定到灯壳上时,装配部分后端面17与灯壳装配槽的外侧壁的前端面接触,因此,垫片被压紧在装配部分后端面和装配槽底面之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独特的车灯,具体地说,涉及到确保垫片耐用并使车灯自身厚度保持不变的一种方法,车灯的灯壳和前透镜是通过垫片夹紧到连接零件的。普通车灯是用粘合剂把灯壳与前透镜连接起来的。但在需要更换前透镜的场合,这种车灯就不适用了,因为它的前透镜是不能更换的。所以,已经有人提出一种车灯,通过垫片使灯壳和前透镜固定在连接件上。例如,如图7所示,通过以下步骤使前透镜固定到灯壳a上在灯壳a的开口侧开一面朝前的装配槽b,把垫片c装入此装配槽b内,把透镜的装配部分d的后端部从垫片c的前侧插进装配槽c,把弹性材料做的c形钢夹e的一端与构成灯壳a上形成装配槽b的安装肋片f的背面相联接,以及把c形钢夹e的另一端与凸台g的前端面作弹性接触,该凸台g是从透镜装配部分d的后端向外伸出的。但是,在图7所示的推荐的安装结构中,由于垫片被压在装配槽b的底面和装配部分d的后端面之间,且由于钢夹e的弹力时刻都是充分作用着,所以垫片c受压缩超过其形变极限而容易造成损坏,于是发生密封性能难以持久的问题。况且,钢夹e的弹力和垫片c的回弹力的变化使垫片c的压缩量不稳定。于是还出现一个问题,不仅车灯h的厚度D(见图7)而且车灯与车身钢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得不确定起来。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确保垫片耐用,并使车灯自身厚度恒定。为了解决此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车灯应是这样的透镜在装到灯壳上时,其装配部分的后端面与灯壳的装配检测壁的前端面相接,从而使垫片在装配部分后端面和装配槽底面之间受压缩。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灯中,装配部分沿着使垫片压缩的方向运动,而当其后端面与灯壳上装配槽的一个侧壁的前端面接触时便停止运动。因此,垫片压缩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预先定好的,这样,垫片耐用性提高了,因为不会受过大的压紧力。由于前透镜朝灯壳移动时,装配部分后端面碰到装配槽侧壁前端面便停止移动,所以车灯的厚度也是固定的。附图说明图1是示于图2至图6的本专利技术汽车头灯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汽车头灯的正视图;图3是汽车头灯的后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Ⅳ-Ⅳ线截取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灯壳的正视图;图6是显示垫片装入装配槽中状态的主视图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普通车灯一个实例的垂直剖面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图中示出应用于汽车头灯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灯壳2由合成树脂或玻璃钢制造,有一向前开口的凹进段。安装肋片4从灯壳2的开口边向外伸出而成,其上有面朝外的装配槽5。就形成装配槽5的两个侧壁段6、7而论,外面侧壁段6向前伸的量小于里面侧壁段7的伸出量。此外,沿纵向延伸的肋8形成在侧壁段7内侧面适当位置上,因此,由于这样形成的肋8,装配槽5的宽度就缩短不少。此外,从装配槽5的底面9互相平行地伸出两条密封凸台10,其横截面基本上是V形。在安装肋片4的背面的外端边有向后略微凸出的联接凸台11。此外,两条限位凸块12沿安装肋片4宽度方向从联接凸台11两侧位置向里跨过安装肋片4。前透镜13是由玻璃制造的,其装配部分15从其正面部分14的外周边缘向后伸出,此正面部分14基本上是向前的。此外,装配部分15的后端的外表面肋16向外伸出。此外,包括伸出肋16在内的装配部分15的后端面17基本上是个平面,其宽度比灯壳2的装配槽5的宽度大,而且其外缘基本上与装配槽5的外侧壁6的外缘尺寸一致。还有,从装配部分15的后端面上伸出一条密封凸台18,它位于与装配槽5的底面9相对的部位且沿装配部分15延长方向伸展。此密封凸台18的横截面也是V形。此外,在前透镜13装配部分15伸出肋16的外缘前表面上有联接突起19,各联接突起19略向前突出在适当位置。垫片20是弹性材料制造的,如橡皮、多孔塑料等,做成环形,其横截面基本上是矩形。垫片20的宽度略小于装配槽5的宽度,略大于它在两条肋8形成处的宽度,而其厚度略大于装配槽5的深度。垫片20装入装配槽5,并在肋8的前棱和外侧壁6的内表面之间受到较轻的压缩,因而垫片20在前透镜13固定到灯壳2之前不会离开装配槽5。虽然垫片可以通过使装配槽的总宽度小于垫片宽度而不会从装配槽中掉出,但问题是,把垫片装入槽中做起来不方便,所以,已经设法把装配槽5的宽度做成大于垫片20的宽度,使垫片装入装配槽5时比较容易,并在肋8所在位置使装配槽5的宽度大于变小,因而防止垫片从槽5中滑出。肋8可以形成在外侧壁6的内表面,也可以在两个侧壁6、7的表面都有。但是当肋位于两个侧壁6、7内表面时最好交替布置。在形成装配槽5的侧壁6、7中,内侧壁7做得比外侧壁向前突出。内侧壁7的前端位置在垫片20前端之前,因而当垫片要装入装配槽5时,只要把垫片20沿内侧壁7的外侧面滑进装配槽5即可。如图6所示,垫片20装进装配槽5后,它比装配槽5的外侧壁6的前端略为突出。然后,灯壳2的正面罩上前透镜13,装在装配槽5内的垫片5被装配部分15的后端面17压缩,而后端面17的外端部与装配槽5的外侧壁6的前端面接触,因而前透镜13就不会再向后运动。形成在装配槽5底面9上的密封凸台10逐渐挤入垫片的背面,而前透镜15的后端面上的密封凸台18也逐渐挤入垫片20的正面,从而提高了该处的密封性,从图4的纵向看,这时密封凸台10和18在装配槽5的宽度方向是交错布置的,可防止应力集中在特定点上。因此,垫片也不会损坏。如上所述,前透镜13在装到灯壳2的正面时,用钢夹21固定到灯壳2上。这时,装配部分15的伸出肋片16上形成的联接突块19最终与灯壳2的安装肋片4上形成的联接突块11接合好。钢夹21的制造材料是板簧,其侧视图呈C字形。钢夹21的一端21a与前透镜13的装配部分15伸出肋片16的正面作弹性接触,也与联接突块19弹性联接;而钢夹的另一端21b与灯壳2的装配肋片4的背面弹性接触并与联接突块11弹性联接。此外,钢夹21的另一端21b位置在两个限位突起中间,限位突起12使钢夹21不能沿着安装肋片4的走向移动。所以,钢夹21的两端21a、21b不会离开联接突块19、11的。灯壳2的前面开口就这样用前透镜13罩住,这样就隔成一个灯室22。此外,作为光源的电灯泡固定到灯壳2中央后面部分,光源23就定位在灯室22中。汽车头灯1的前透镜13的装配部分15与灯壳2上装配槽5外侧壁6的前端面接触,而不能再朝灯壳2移动。因此,在装配槽5的底面9和装配部分15的后端面17中间的垫片20,其压缩量是确定的。换句话说,垫片20决不会被压缩得过分,因而提高了垫片20的耐用性。由于前透镜13固定到灯壳2有移动量总是不变的,因而汽车灯头1的厚度也是一定的,所以车灯与车身钢板的相对位置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如上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车灯灯壳是向前开口的,前透镜罩于其上,灯壳及前透镜构成灯室,光源就在其中。前透镜有装配部分,是从前透镜外缘向后伸出,而灯壳的开口端有装配槽,面朝前。此外,垫片装入装配槽内,在透镜固定到灯壳时其装配部分的后端面与灯壳装配槽的一个侧壁的前端面接触,这样垫片就被压在两者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车灯中,当装配部分向压缩垫片的方向运动到前透镜装配部分的后端面与灯壳装配槽一个侧壁的前端面接触时,运动便停止了。因此垫片压缩量总是预先规定的,这种垫片耐用,因为其上压紧力不会过大。由于前透镜与装配槽侧壁前端面接触时相对运动便停止,所以车灯厚度是一定的。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灯的包括有:一灯壳,具有一前开口和一开口的肋片,还有一装配槽,开口的肋片包括一向前伸的第一侧壁和一向前伸的第二侧壁,此第一、第二侧壁就是面朝前的装配槽的边界,第一侧壁前伸长度短于第二侧壁;一前透镜,它被连接到灯壳的前开口上,且 有一装配部分从其外缘向后伸出,装配部分的后端面与灯壳第一侧壁的前端面接触;一垫片,装入灯壳的装配槽内,当前透镜连接到灯壳前开口时被压在前透镜的装配部分和灯壳的装配槽底面中间;灯室的界限就是灯壳和前透镜;以及一光源,位于灯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丝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