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属于汽车车身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前照灯不能实现同时多方向照明,从而影响陌生路面行车安全。本汽车前照灯装置,包括固连在车体上的壳体,还包括若干个辅助前照灯和一个主前照灯,辅助前照灯设置在主前照灯的外围,辅助前照灯和壳体之间设有能使辅助前照灯相对于壳体转动的铰链结构,壳体上还设有能够驱动辅助前照灯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汽车前照灯既能在陌生路面获得宽阔的视野,减轻行车压力,提高行车安全性,还能调节出适宜的前照灯光照强度,消除传统的前大灯照射的强光给人带来的不舒适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身配件
,涉及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
技术介绍
前照灯又称“大灯”,装于汽车头部两侧,用于夜间行车道路的照明。传统汽车的前照灯有远光和近光的功能,近光灯是近距离的时候使用,远光灯,视觉开阔,合理使用前照灯应做到会车时变成近光,会车后及时变回远光,通过交叉路口和进行超车时应以变换远近光来提示,汽车的前照灯一般有白炽、卤素、氙气等类型,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那种白炽真空灯已先后被淘汰,现在汽车的前照灯以卤素灯、氙气灯为主。汽车前照灯相当于汽车的眼睛,不断被人们改良和装饰,如专利(CN 101500850A) 公布了一种汽车前照灯,该汽车前照灯在汽车转弯时可以绕某一轴旋转,由一控制装置来其转动的角度和位置。该装置可以在车辆转弯时提供另一个方向上的视野,但是它是利用主前照灯来转动的,不能实现同时多方向照明,视野不够开阔,还可能会影响驾驶员对方向的判断,从而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而且随着智能化的推进和人们对汽车功能多元化的要求,前照灯还可以有更多的实用功能和娱乐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转动辅助前照灯来同时提供多方向照明、保障行车安全的汽车前照灯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包括固连在车体上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若干个辅助前照灯和一个主前照灯,所述的辅助前照灯设置在主前照灯的外围,所述的辅助前照灯和壳体之间设有能使辅助前照灯相对于壳体转动的铰链结构,所述的壳体上还设有能够驱动辅助前照灯转动的驱动机构。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控制驱动机构转动铰链在灯体外壳上的辅助前照灯,实现辅助前照灯转向,能使驾驶员在不熟悉的野外驾驶或陌生路面驾驶时及时了解四周的环境,减轻驾驶压力,提高行车安全性。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相对应设置的电磁铁和衔铁,每个辅助前照灯均对应一个电磁铁,所述的电磁铁固连在前照灯壳体上,所述的衔铁固连在辅助前照灯上。电磁铁是通过电信号发生作用的,易于与其他电路结构相连,每一个辅助前照灯均对应一个驱动机构,便于对个辅助前照灯单独控制。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中,所述的铰链结构包括相铰接的上摇臂和下摇臂,所述的上摇臂与辅助前照灯相连,所述的下摇臂与前照灯壳体相连的,所述的衔铁固连在上摇臂上。电磁铁对衔铁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时,会带动辅助前照灯转动,实现辅助前照灯转向。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活塞,所述的液压缸与前照灯壳体相连,所述的活塞与辅助前照灯相连。液压控制平稳,液压油路可由制动系统或ABS系统分出,且能量消耗小。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中,所述的辅助前照灯和主前照灯分别连接有可变电阻一与可变电阻二,本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和可变电阻一、可变电阻二相连接。控制器改变电阻的阻值可以对主前照灯和辅助前照灯的灯光强进行调节,在乘客外出野营休闲时,前照灯发出适宜的光照强度,能消除传统的前大灯照射的强光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中,本装置还包括一个操纵面板,所述的操纵面板上设置有转向开关和调节旋钮,所述的转向开关和调节旋钮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的转向开关能改变辅助前照灯的方向,所述的调节旋钮能调节主前照灯和辅助前照灯的灯光强度。将旋钮设置在操纵面板上,便于驾驶员选择和操纵。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中,所述的辅助前照灯的数量为2 4个,且均匀分 布在主前照灯的外围。均匀分布的辅助前照灯既美观,还能使辅助前照灯转向时光照范围较广且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前照灯装置利用驱动机构旋转若干个辅助前照灯,使汽车前照灯能在陌生路面同时提供多方向照明,减轻行车压力,提高了行车安全性,通过控制器对辅助前照灯和主前照灯的控制,可以在乘客野外露营休闲时提供照明,适宜的光照强度还能消除传统的前照灯照射的强光给人带来的不舒适的感觉。附图说明图I是本汽车前照灯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前照灯装置中驱动机构及主前照灯与辅助前照灯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前照灯装置中铰链结构和辅助前照灯结构示意图。图中,I、操纵面板;21、电阻一 ;22、电阻二 ;3、控制器;4、电磁铁;51、上摇臂;52、下摇臂;6、衔铁;7、辅助前照灯;8、主前照灯;9、铰链结构;10、壳体;11、转向开关;12、调节旋钮;13、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汽车前照灯装置安装于车身前端两侧,用于在陌生路面行车时同时提供多方向照明,减轻行车压力,提高行车安全性。如图I所示,本多功能汽车前照灯包括控制面板I、控制器3、驱动机构13、主前照灯8、辅助前照灯7、电阻一 21、电阻二 22、转向开关11和调节旋钮12等,打开操纵面板I上的转向开关,传出电信号给控制器3内的电流方向切换电路,电流方向切换电路对驱动机构13发出控制指令,实现辅助前照灯5的转动;旋转调节旋钮12,传出电信号给控制器3内的变压电路和电阻调节电路,对电阻一 21和电阻二 22的阻值进行控制,改变电流值和电压值来调节主前照灯8和辅助前照灯7的亮度,能产生扩大行车视野、提供适当强度的照明,还可以在辅助前照灯7内充入氖气和氩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控制器控制辅助前照灯两端的电压可以使得辅助前照灯发出霓虹灯效果以供娱乐。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优选为包括电磁铁4和衔铁6的结构,每个辅助前照灯7均对应一组电磁铁4和衔铁6,辅助前照灯7均匀分布在主前照灯8外围,辅助前照灯7通过一铰链结构9与壳体10连接,铰链结构9为半开的球铰链,包括上摇臂51和下摇臂52,电磁铁4和衔铁6的高度均小于上摇臂51的高度,以免遮挡灯光,辅助前照灯7的个数为2 4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个。电磁铁4和衔铁6结构简单,且易于与控制器3等连接,半开的球铰链结构9既能减小转动阻力,而且转动角度为90°以内,避免了辅助前照灯7和主前照灯8接触发生局部温度过高而损坏灯体。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控制驱动机构转动铰链在灯体外壳上的辅助前照灯,实现辅助前照灯转向,能使驾驶员在不熟悉的野外驾驶或陌生路面驾驶时及时了解四周的环境,减轻驾驶压力,提高行车安全性,可以调节各前照灯上的可变电阻,调节前照灯的灯光强度,为乘客外侧野营时提供照明,能消除传统前照灯照射的强光给人的不适。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 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包括固连在车体上的壳体(10),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若干个辅助前照灯(7)和一个主前照灯(8),所述的辅助前照灯(7)设置在主前照灯(8)的外围,所述的辅助前照灯(7)和壳体(10)之间设有能使辅助前照灯(7)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铰链结构(9),所述的壳体(10)上还设有能够驱动辅助前照灯(7)转动的驱动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中,所述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照灯装置,包括固连在车体上的壳体(10),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若干个辅助前照灯(7)和一个主前照灯(8),所述的辅助前照灯(7)设置在主前照灯(8)的外围,所述的辅助前照灯(7)和壳体(10)之间设有能使辅助前照灯(7)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铰链结构(9),所述的壳体(10)上还设有能够驱动辅助前照灯(7)转动的驱动机构(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升龙,马芳武,翟洪军,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