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健一专利>正文

小型动力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06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动力搬运车,由马达轴固设一滑轮,而以皮带引动皮带轮,该皮带轮则固设于一引动轴上,引动轴上固设二回带轮与二活动轮,在每一组回带轮与活动轮上回套皮带与离合器套设,各离合器组中央具拨杆,且动力轴则各连设转向轴至减速箱,由减速箱传送至左右前轮,复由前左右轮轴以链条带动后轮,藉皮带轮操纵杆及左、右离合器操纵杆的选择,令搬运车具有前进、后退及右旋、左旋360℃原地掉头回转的操控性能。(*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动力搬运车,其结构为由动力引擎藉皮带轮带动引动轴,而引动轴上间隔具二组回带轮与活动轮,供以皮带套绕左侧与右侧制动的离合器组,其两离合器组动力轴分别连设转向轴至减速箱,再转引至左、右前轮,而左右前轮以链条带动后轮,供皮带轮操纵杆及、左右离合器操纵杆引动拨杆的操控,使搬运车可前、后及向左、右360°旋转或原地掉头或只以一侧的前后轮行驶,供于不良地形或场地受限时简易操作。目前常见的搬运车大概有二种,即人力手推式及动力式,一般简易式的人力手推车多半在承载台下装上轮子,再附设手推把即可,用来装载属于较轻的物品,然而其缺点是耗费人力、机动性差又缺乏负重能力,而且常受地形的限制,一般的工作场所如为水尼地面或较平坦地尚可,一旦在室外道路坎坷不平时则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其回转掉头费力又不方便,故而有无可避免的缺陷及不适用困扰;至于动力式搬运车,由于为动力传动自然较省力乃不问可知,且荷重能力佳,在室外较不良的地形亦有较佳的机动能力,惟由于其乃属于低速行驶的车辆,在设计上自然与一般道路高速行驶的车辆不同,基本上设计的重点乃在于能省力、荷重佳,操控性能良好使在任何地形或条件下仍能行驶自如为要,然而目前所见的动力搬运车,其结构设计及传动系统尚有理想的地方,致功能难臻完善,特别是在有些工作场合甚至没有明显或够宽的路面,因此当搬运车需作转弯或调头时,往往大费周章,或在一侧轮胎陷入泥泞地、坑、洞时即很难脱困,凡此并非单纯加大马力或换装特殊轮胎即可解决,因而,习用的搬运车经常为此功能上的不足而受困,阻碍了工作的进展,实有待克服。申请人有鉴于前述事实需要,进而思及目前一般所使用的此类小型动力搬运车尚有改良其结构功能的余地,基于此,乃积极进行研究、设计及开发,而为使本技术能发挥更佳实用性能,期间无历经多次试作、改良,终完成一种小型动力搬运车。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小型动力搬运车,使搬运车可简易的操控前、后及向左、右360°旋转或原地掉头,且令左侧轮或右侧轮均可独立具动力,供于不良地形如深陷泥泞、坑洞或场地受限时,轻而易举的脱离困境。为达成前述目的,是以本技术将其动力输出轴固设一滑轮,且以皮带引动皮带轮,该皮带轮则固设于一可被一起带动的引动轴上,引动轴上固设有二回带轮与二活动轮间隔设置,在每一组回带轮与活动轮上回套皮带与固设于后轮侧而具双轮碟的离合器套设,各离合器组的中央拨杆在常态下均咬合后离合器片,而两离合器动力轴则各连设转向轴至减速箱,由减速箱传送至左右前轮,复由前左右轮轴以链条带动后轮,藉皮带轮操纵杆及左、右离合器操纵杆的选择操作,令搬运车得以前进、后退及右旋、左旋360°并原地掉头回转或以一侧前后轮行驶。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皮带轮作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离合器制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离合器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传动结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车体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3图及图7所示,本技术小型动力搬运车的操控是以人在车体后方驾驶其向前的形态,(当然亦可在引擎侧设座位,或向后延伸设座位及把手操控的形态,惟此部分及附加的设计,并非本技术的诉求范围,故不予赘述)其动力由引擎马达输出轴固设一滑轮1,而可以皮带11引动一皮带轮12,且相对于其后方由车体枢设一操纵杆13,藉连杆14可作动一顶轮15顶向皮带11迫使滑轮1与皮带轮12产生连动(参阅图2所示),该皮带轮12则固设于一枢设于车体而可被一起带动的引动轴16上,而引动轴16上固设有二回带轮17、18与二内设轴承的活动轮19、20呈间隔穿插的设置,在每一组的回带轮17与活动轮19、回带轮18与活动轮20上,藉皮带21、22与轴向与其呈垂直而固设于左后轮23、右后轮24内侧且具双轮碟的离合器组25、26回套;请配合参阅图4、5所示,两离合器组25、26的结构相同,故取其中一离合器组25说明之,该离合器组25的动力轴251上两侧固设有离合器片252,而中央为固设成一体的双轮碟253、254,两轮碟253、254中间轴上具一拨杆255,中央拨杆在常态下因受弹簧27的引拉力故均咬合后离合器片252,且拨杆255引接连杆28后均可为操纵杆29、30作动向前咬合前离合器片252;请参阅图7所示,两离合器组25、26动力轴251则各向前连设转向轴31至减速箱32,再由减速箱32传送动力至左右前轮23、24,复由前左右轮轴以链条33、34带动左后轮35、右后轮36。前述的结构及传动系统,令其操控及动作如下当起动引擎时,乃令滑轮1反转,惟皮带11因呈松动状态而未能将动力传送至皮带轮12进而使引动轴16转动,故搬运车为在原地空转不动,当操纵杆13后推时乃作动顶轮15后顶皮带11而紧绷作动皮带轮12,进而作动引动轴16反转,当引动轴16反转即一体带动固设其上的回带轮17、18一同反转,透过皮带21的回绕使活动轮19、20为正转,由于两离合器组25、26的轮碟253均受弹簧27的作用力而靠向后离合器片252,令动力轴251为反转,而前轮碟254因未与前离合器片252咬合,故为在动力轴251上正向空转,而动力轴251经转向轴31及减速箱32反向输出动力至前轮轴,使左、右前轮23、24均为与引擎输出的滑轮1同向而前行,藉着链条33、34引动左后轮35、右后轮36亦一体向前行。然而在此车向前行的同时,若引动控制左侧轮23、35的操纵杆29向前乃拉引拨杆255作动两碟轮253、254前移,使碟轮253脱离后离合器片252,并由碟轮254咬合前离合器片252,造成动力轴251被改变方向输出,则左侧的前、后轮23、35均为向后行驶的状态,由于右侧的前、后轮24、36仍为向前行状态,乃使车体以左后轮35为轴原地左旋回转;同时,若操纵杆29不动,在左侧轮向前行的状态下,拨动操纵杆30向前,则将使右侧的前、后轮24、36为向后行的状态,造成车体以右后轮36为轴原地右旋回转;若两操纵杆29、30同时前拨,则将使车辆变成后行当可理解。因之,本技术的功能除可使搬运车前行或后行外,由于左侧、右侧轮均可独立操控,使其原地向左或向右全方位的360°旋转,无论掉头或至任何方位皆可达成,在狭窄不易掉头的路面或困难地形皆可迎刃而解,尤其是当一侧轮胎陷入泥泞地、坑洞时由于本技术乃四轮传动,而且两侧轮是可独立传动进退,即使其中一侧两轮悬空时,另侧的两轮亦可具动力而脱困,可谓功效非凡。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前车架上可因应使用需要而设置承物斗供置放物品,且各传动系统元件可随车体的外形包套壳体,在不改变其彼此空间结构关系下而作修饰位移,凡此皆应属本技术的范围才是。因之,本技术小型动力搬运车,对于搬运车或承载物品的操控效果确属理想,其实用性与进步性具已如前述,当较习用搬运车更增进功效,且达创作的预期目的,而此一结构设计并未先见于同类产品的公开。权利要求一种小型动力搬运车,包含由车体的动力输出轴设滑轮,以皮带带动枢设于车体的引动轴,引动轴上设二回带轮与二活动轮,与固设于左后轮、右后轮内侧的离合器组连动,两离合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动力搬运车,包含由车体的动力输出轴设滑轮,以皮带带动枢设于车体的引动轴,引动轴上设二回带轮与二活动轮,与固设于左后轮、右后轮内侧的离合器组连动,两离合器组的动力轴各向前连设转向轴至减速箱,再由减速箱传送动力至左右前轮,复由前左右轮轴以链条带动左后轮、右后轮作动;其特征是:动力输出轴的滑轮由皮带引动皮带轮,而车体枢设一操纵杆,可藉连杆作动一顶轮使滑轮与皮带轮连动,该皮带轮则固设于引动轴上,且引动轴上的二回带轮与二活动轮呈间隔穿插的设置,于每一组的回带轮与活动轮上,藉皮带与轴向与其呈垂直且具双轮碟的离合器组回套;而两离合器组的动力轴上两侧固设有离合器片,且中央为固设成一体的双轮碟,两轮碟中间轴上具一拨杆,此拨杆在常态下受弹簧引拉而令后轮碟咬合后离合器片,且拨杆引接有连杆而可为操纵杆作动向前咬合前离合器片;由皮带轮操纵杆及左、右轮离合器操纵杆的选择操作,令搬运车具有前进、后退及右旋、左旋360°全方位选向,或原地掉头回转及单侧轮独立传动行驶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张健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