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师尹专利>正文

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东(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93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本技术的实质是利用一种挠性隔膜将运输罐车(船)之罐内容积隔为互不连通的两个空间,往返运输过程中可分别装运不同粉状或粒状物料,而不互相污染;此项新设计可使目前在世界上已广泛应用的散装罐车(船)运输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完善,解决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返程空载难题,可显著提高铁路、公路、水运设施的利用率,明显缓和运输紧张问题。(*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一种具有新式结构的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我国水泥年产量已达一亿九仟万吨,目前仍以每年一仟肆百多万吨的速度增涨;但目前存在最大问题是包装纸袋紧缺;且纸袋水泥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高达10~30%,由此而造成的水泥伤失量为总产量的2.5%~5%左右,即为500~1000万吨/年,折算人民币为十几亿元/年。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途径为实行水泥散装运输;目前发达国家水泥散装运输率已达60%~90%,而我国只有10%~20%;水泥的散装运输是我国的重大技术政策之一。但迄今国内外散装水泥的运输罐车(船),囬程都为空程,因此而增加运费30~40%,在目前我国运输与能源紧张的形势下,必须寻找新的技术途径。本技术之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式结构的散装水泥运输罐车(船),以解决散装水泥罐车(船)往返运输不同物料互相掺混污染问题,以实现此种罐车(船)的往返无空程运输。本技术的实质是利用一种柔韧的挠性分隔膜,将装运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现有散装罐车之散装罐体内容积分隔为A与B两个互不连通的空间;由于隔膜具有挠性,当隔膜之一侧贴附于罐体一侧内壁时,则空间A占有整个罐内空间,而当此隔膜贴附于罐体另一侧时则空间B 占有整个罐内空间,如此则可在往 程与返程中在空间A与B内充分利用散装罐体容积,可分别装运不同物料(如水泥、化肥、粮食、矿粉等粉状或粒状物料),既避免返程空载,又可避免不同物料之相互掺杂污损。在散装罐体之中部上下对称开两个装(卸)料孔,装(卸)料孔备有密封盖;并设有一组保证散装罐体可绕其长轴迴转的装置,在散装罐车(船)自备动力或利用站台(码头)固定牵引动力拖动下使散装罐体绕罐之长轴迴转,并能定位,以便于改变装(卸)料孔位置来装卸物料。至于本往返无空程散装罐车(船)之车(船)底盘与现有技术相同,散装罐体藉罐上之滚圈与托轮支持于车(船)底盘之上。作为本技术的另外一种构型,在上述挠性分隔膜的中央,开设卸料孔,在挠性分隔膜卸料孔周边内装有钢质吸合圈,罐体装(卸)料孔外侧装有电磁吸合线圈,当挠性分隔膜贴在罐壳体一侧时,挠性分隔膜上钢质吸合圈与罐壳体装(卸)料孔外侧的电磁吸合线圈相吸合,以实现定位和密封。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作用附图1为对现有技术一般水泥或其他物料散装罐车(船)之散装罐改进后之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的基本原理图。附图2为附图1之横剖面图,系罐车(船)之罐体在迴转中挠性分隔膜位置变化情况。附图3为附图1之细部,挠性分隔膜用法兰-螺钉固定于罐体上的情况。附图4为附图1之又一横剖面图,罐口和密封盖配合情况及传动机构滚圈-托轮配合情况。附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构型,挠性分隔膜中间开孔。附图6为图5之细部,挠性分隔膜卸料孔与罐体装(卸)料孔之间配合情况。图中之编号1.挠性分隔膜2.罐壳体3.(3′)罐装(卸)料孔(简称罐孔)4.(4′)罐装(卸)料孔密封盖5.(5′)滚圈6.法兰7.托轮8.罐体装(卸)料孔外周边上的电磁吸合圈9.挠性分隔膜中央的卸料孔qa挠性分隔膜卸料孔周边内的钢质吸合圈qb挠性分隔膜卸料孔的周边10.密封盖锁紧装置11.法兰-螺钉结构12.罐体装(卸)料孔与挠性分隔膜卸料孔通过电磁吸力实现配合情况本技术第1种构型如图1~图4所示,主要由挠性分隔膜1,罐壳体2,罐孔3(3′),罐孔密封盖4(4′)和驱动罐体迴转的传动机构组成;带动罐体迴转的传动机构可用滚圈5(5′)和托轮7(7′)支承并传动;也可用齿轮传动,用轴承-轴支承,并设有定位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种构型为附图5~6所表示的,其特征是在前述挠性分隔膜之中央开设有卸料孔9,罐壳体上的装(卸)料孔3(3′)与挠性分隔膜上之卸料孔9在同一直线上,而挠性分隔膜上的卸料孔9的周边上有一钢质圈9a,被挠性材料包覆;在罐壳体装(卸)料孔3(3′)外周边上绕有电磁线圈8,当装(卸)物料时,将电磁线圈8通电,产生电磁吸力将9吸住固定在罐体装(卸)料孔3(3′)上。在第1种构型实施时,将甲地的A物料从装(卸)料孔3装入A空间(参见图2),到达乙地后,将罐体迴转180°,使A物料仍经过装(卸)料孔3从A空间卸出,此时装(卸)料孔3′朝上放置,可将乙地的B物料从装(卸)料孔3′装入B空间运往甲地,以完成往返无空程运输的任务。图5所示的另一种实施构型,将甲地的A物料从装(卸)料孔3装入A空间(参见图5),运往乙地后,罐体不需迴转,即可从装(卸)料孔3′卸出A物料,然后将罐体迴转180°,此时装(卸)料孔3′朝上,罐内挠性分隔膜的开孔9落下,被装(卸)料孔3的电磁线圈吸住,将密封盖4盖上,再从装(卸)料孔3′将乙地的B物料装入B空间运甲地,完成往返无空程运输任务,在罐车(船)运输途中,由于实现挠性分隔膜卸料口之定位,并且已有物料压载,电磁吸合线圈不需继续通电,所以一般情况下途中并不消耗电能而罐车(船)也不需备有电源。本技术的实施效益如下①可使目前已在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散装罐车(船)运输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完善,解决多年未能解决之返程空载难题,可显著提高铁路、公路、水运设施之利用率,明显缓和运输紧张问题。②可显著节省返程空载之大量无功能源消耗。③使水泥或其他物料散装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更进一步推广,从而,(a)可以节省大量纸袋和纸张进口,节省大量造纸木材,节省外汇,缓和纸袋供求矛盾,不会因纸张紧缺影响水泥工业的发展。(b)可避免因纸袋破损而造成的水泥浪费(每年约十余亿元)。④可避免由于散装罐车(船)返程空载而增加的运费(据统计约佔运费的30~40%),如采用本技术仅据保守估计每年即可为国家节省2.2亿元。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新式结构的往返无空载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其特征是利用一种柔韧的挠性分隔膜,将装运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的散装罐内容积分隔为A与B两种互不连通的空间;在罐壳体之中部上下对称开两个装(卸)料孔;并设有一组保证散装罐体绕其长轴迴转的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其特征是所述的罐壳体的装(卸)料孔备有密封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其特征是所述罐车(船)的迴转机构为滚圈-托轮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轮罐车(船),其特征是所述罐车(船)的迴转机构为轴-轴承+齿轮传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其特征是所述的挠性分隔膜的中央部位开设有卸料孔,此卸料孔的周边内有钢质吸合圈,罐壳体装(卸)料孔外面有电磁吸合圈,当挠性分隔膜之一侧贴附于罐体一侧内壁时,挠性分隔膜卸料孔的钢质吸合圈与罐壳体装(卸)料孔外之电磁吸合圈相吸合,以实现定位和密封。专利摘要一种往返无空程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本技术的实质是利用一种挠性隔膜将运输罐车(船)之罐内容积隔为互不连通的两个空间,往返运输过程中可分别装运不同粉状或粒状物料,而不互相污染;此项新设计可使目前在世界上已广泛应用的散装罐车(船)运输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完善,解决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返程空载难题,可显著提高铁路、公路、水运设施的利用率,明显缓和运输紧张问题。文档编号B60P9/0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新式结构的往返无空载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运输罐车(船),其特征是利用一种柔韧的挠性分隔膜,将装运散装水泥或其他物料的散装罐内容积分隔为A与B两种互不连通的空间;在罐壳体之中部上下对称开两个装(卸)料孔;并设有一组保证散装罐体绕其长轴回转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师尹江崇玉
申请(专利权)人:王师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