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布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00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的座椅布置,其包括:一个具有从前部开始依次呈阶梯状排列的第一部分(5)、第二部分(6)和第三部分(7)的地板(F);一个安装在地板(F)的第一部分(5)的第一排座椅(2);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F)的第二部分(6)且能向前折叠成大致水平状态的第二排座椅(3);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F)的第三部分(7)、且可以跟相连的座椅底座(4c)一起向后旋转到水平状态的第三排座椅(4)。在第二排座椅(3)的靠背(3b)被向前折叠,且第三排座椅(4)的座椅底座(4c)被向后旋转了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具有平坦底面的行李舱。(*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布置,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车辆的座椅布置当座椅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可以形成具有平坦底部的车厢;另一方面,当座椅全部被打开的时候,可供所有乘客都面朝前,视线朝前地乘坐。近些年来,市场上很常见具有三排座椅以易于容纳多名乘客的小型货车或旅行车,其所使用的座椅布置中,座椅是可以折叠的,这样可以方便装卸货物,因此被推崇用于这种车辆。在现有的这种三排座椅的车辆中,所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三排座椅是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的,所以很难保证用于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二和第三排座椅的空间。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车辆中,所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因为三排座椅是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的,所以坐在第二排或第三排座椅的乘客向前的视线很容易被阻挡。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布置,其包括一个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地板,从前部开始每个部分依次呈阶梯状排列;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排座椅;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排座椅,包括一个可竖起且可向前移动的座椅底座和一个能向前折叠成大致水平状态的座椅靠背;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的第三部分的第三排座椅,包括一个座椅底座和一个可以折叠到相连的座椅底座上并可以跟相连的座椅底座一起向后旋转到水平状态的座椅靠背,在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被向前折叠,且第三排座椅的座椅底座被向后旋转了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底部平坦且从第一排座椅后面的部分延伸到处于被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三排座椅的后端的行李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座椅布置,通过折叠第二排座椅并将第三排座椅贮藏可以保证上述行李舱具有一个平坦的底部,方便装卸货物,另一方面,当使用这种座椅的时候,由于地板呈阶梯状上升,可以保证乘客,特别是坐在第二和第三排座椅上的乘客,拥有向前的、宽阔的良好视野,这样,就可以提高乘客的视野和乘坐舒适性,因此可以获得车厢舒适的车辆和使用便利的车厢。在上述座椅布置中,行李舱的底部包括处于被折叠了的状态的第二排座椅的靠背和处于被旋转了的状态的第三排座椅的底座。根据上述的座椅布置,能保证一个行李舱,其底部平坦且从第一排座椅后面的部分延伸到处于被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三排座椅的后端。在上述的座椅布置中,地板上的阶梯的尺寸设定得使乘坐在第二排或第三排座椅上的乘客的向前视线不会被坐在第一排或第二排上的相同身高的其他乘客阻挡。根据上述的座椅布置,当使用这种座椅的时候,乘客向前的视线,特别是坐在第二和第三排座椅上的乘客的视线不会被坐在前面的其他乘客阻挡,所以可以更好地提高乘客的视野和舒适性。在上述的座椅布置中,第二排座椅的座椅底座可以与其靠背分离,并可以移动到第一排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正后方的位置。根据上述的座椅布置,行李舱的尺寸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其座椅处于贮藏状态。图3是从车辆车厢的前部向后看到的附图说明图1状态下的座椅的透视图。图4是从车辆车厢的后部向前看到的图2状态下的座椅的透视图。图5是第二排座椅的侧视图。图6是第二排座椅在贮藏过程中的侧视图。图7是第二排座椅在贮藏完成之后的侧视图。图8是第三排座椅的一部分在贮藏过程中的侧视图。图9是第三排座椅在贮藏完成之后的侧视图。在图1和2中,附图标记1表示一辆两厢型车。车辆1的座椅布置是在地板F上,依车辆的从前到后的顺序布置有第一排座椅2、第二排座椅3和第三排座椅4。更具体的布置是,安装有第一排座椅2的第一地板部分5连接到安装有第二排座椅3的第二地板部分6上,第二地板部分比第一地板部分5高一个阶梯d1。第二地板部分6连接到安装有第三排座椅4的第三地板部分7上,第三地板部分7比第二地板部分6高一个阶梯d2。第一地板部分5的前端连接到仪表板8的下端。第三地板部分7的后端连接到位于行李舱后部、呈凹陷形状、用来储存备胎的凹陷部分10中。因此,地板F的结构是从地板前部开始,第一地板部分5、第二地板部分6和第三地板部分7依次向后逐级升高。阶梯d1和d2的尺寸的确定是要使得坐在第二排座椅3或第三排座椅4中的某一座椅上的乘客向前的视线不会被坐在第一排座椅2或第二排座椅3中的另一座椅上的相同身高的乘客的头部挡住。在图1和2中,附图标记P表示人体髋部。发动机11安装在车辆1的前部,其上连接有传动轴12。连接到传动轴12后端的差速齿轮箱13位于第三地板部分7下面的空间14中。而且,燃油箱16位于第二地板部分6下面的空间15中。燃油箱16的底部、差速齿轮箱13的底部和凹陷部分10的底部的高度大致相同。因此,就保证了车辆1有一个由离地间隙由燃油箱16的底部、差速齿轮箱13的底部和凹陷部分10的底部决定的足够的离地间隙H,另一方面也充分保证了第一地板部分5上部的空间(高度h1)和第二地板部分6上部的空间(高度h2)。如图3所示,第一排座椅2、第二排座椅3和第三排座椅4分别包括座椅底座2c、3c和4c,还有可折叠座椅靠背2b、3b和4b。第一排座椅2和第二排座椅3分别包括多个并排的单独座椅。第三排座椅4是所谓长条座椅(bench seat)。第一排座椅2、第二排座椅3和第三排座椅4的座椅靠背2b、3b和4b分别配备有头枕2r、3r和4r。第二排座椅3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座椅底座3c和座椅靠背3b,座椅底座3c可以升降,并可以向前移动,座椅靠背3b制成可以向前折叠成大致水平状态。更详细的布置如图5到7所示,第二排座椅3中的每一个都配备有一对在第二地板部分6上沿着车辆1的纵向伸展的滑轨17。经由托架20,连杆18可沿纵向滑动地在其大致末端处被滑轨17支承枢支,经由托架21,座椅底座3c在其前端被连杆18的顶端枢支。经由铰链托架19,座椅靠背3b在其下端处被滑轨17的后端可折叠地支承。头枕3r可向前倾斜地被座椅靠背3b的上端支承。附图标记27A表示地毯,其一端连接到第二排座椅3的座椅靠背3b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到第三地板部分7上。因此,第二排座椅3可以以如下步骤贮藏将座椅底座3c向前滑动(如图5中箭头(1)所示);边旋转连杆18边提升并向前移动座椅底座3c(如图6中箭头(2)所示);向前倾倒头枕3r(如图6中箭头(3)所示),并将座椅靠背3b围绕铰链托架19向前旋转(如图7中箭头(4)所示)。结果,如图7所示,座椅靠背3b上的头枕3r被容纳于一对连杆18之间,并且座椅靠背3b的背面和第三地板部分7位于一个大致的平面。在这种状态下,座椅靠背3b和第三地板部分7通过地毯27A连接成大致的平面状态。滑轨17的高度与座椅靠背3b的厚度之和大致等于阶梯d2的高度。在图7所示的状态中,即使座椅底座3c的前端和头枕3r的顶端从第二地板部分6上突出,但是这些突出部分容纳于第一地板部分5和第二地板部分6之间的阶梯d1中;因此,折叠过程和座椅靠背3b的性能都不会受到这些突出部分的影响。第三排座椅4是长条座椅,包括座椅底座4c和座椅靠背4b,其中,所述座椅靠背4b能折叠到座椅底座4c上,并且可以跟座椅底座4c一起向后旋转至跟座椅底座4c一起容纳在用于容纳备胎9的凹陷部分10中的大致水平状态。更详细的布置如图8和9所示,第三排座椅4的底座4c的背部侧面设有水平突起的支承轴22。第三排座椅4的底座4c经由支承轴22被车辆的侧壁(未示出)枢支。而且,第三排座椅4的底座4c的前部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座椅布置,其包括: 一个具有第一部分(5)、第二部分(6)和第三部分(7)的地板(F),从前部开始每个部分依次呈阶梯状排列; 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F)的第一部分(5)的第一排座椅(2); 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F)的第二部分(6)的第二排座椅(3),包括一个可竖起且可向前移动的座椅底座(3c)和一个能向前折叠成大致水平状态的座椅靠背(3b); 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F)的第三部分(7)的第三排座椅(4),包括一个座椅底座(4c)和一个可以折叠到相连的座椅底座(4c)上并可以跟相连的座椅底座(4c)一起向后旋转到水平状态的座椅靠背(4b), 在第二排座椅(3)的靠背(3b)被向前折叠,且第三排座椅(4)的座椅底座(4c)被向后旋转了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底部平坦且从第一排座椅后面的部分延伸到处于被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三排座椅的后端的行李舱。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浩司大槻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