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领振专利>正文

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32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改进的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为克服全浮式半轴因推力拉杆的设置不尽合理所产生的较大位移量的缺陷而设计。其结构是推力拉杆的前端接车架,后端接于后桥中的半轴壳上,推力拉杆的前端延长至发动机处,并连接在发动机旁的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延长推力拉杆,使在车架产生相同上下位移量时,后桥的水平位移量明显缩小,从而减少离合机构和刹车机构的误动作,防止传动皮带的过松和过紧,保障了行车安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动车,具体地说是一种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对于后桥中采用全浮式半轴的农用运输车,由于半轴上的弓字版的两端均不与车架固定,因此,农用车最后的动力传递完全依靠动力传递机构——即推力拉杆来实现。目前推力拉杆一般的安装方式是其前端接于车架后立杆上,其后端接于后桥中的半轴壳上。这种推力拉杆,其长度远小于离合调节拉杆和制动调节拉杆,且三拉杆的前端也不一样长。农用运输车在出厂前是按空车调整好离合拉杆及制动拉杆,但当用户在重载使用时,就会使车架下沉,并因推力拉杆的作用,使后桥与车架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或前或后,视推力拉杆的安装位置决定),这一位移量的存在,会使发动机传动皮带变紧或变松,刹车踏板行程变大(刹不住车)或变小(制动器自刹),离合器踏板行程变大(离合器不能分离)或变小(离合器处于半接合状态)。特别是在高低不平的路面,这些现象就愈发严重。其结果不仅会损坏农用车零部件,严重时还会引发交通事故。对于带推力拉杆的半浮式农用运输车,也有上述现象存在。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以克服现有推力拉杆所存在的有较大位移量的缺陷,保证车辆在空车或重载时均能正常工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动力传递机构仍为接在后桥和车架之间的推力拉杆,推力拉杆后端的连接方式保持不变,只足其前端延长至发动机处,并连接在发动机旁的车架上,从而形成一个比原推力拉杆延长一倍左右的新型动力传递机构。本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有效地延长推力拉杆的长度,使得在车架产生相同上下位移量时,后桥的水平位移量会明显缩小,从而减少离合控制机构和刹车控制机构的误动作,保障行车安全。另外,推力拉杆的前端延长至发动机处,还可将发动机与后桥的相对位移量减至最小,防止传动皮带的过松过紧,实现可靠传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推力拉杆前端连接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农用运输车的车架由上横梁2和下横梁8以及两者之间的前支杆10和后支杆14等焊接而成,在车架前部盛放并固定有柴油发动机1,柴油发动机上的配重轮9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的轴头上。输出轴上装有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3套接后桥上的皮带轮6。变速箱13位于后桥中部,其两侧接有半轴11和半轴壳12。半轴11与后轮5相接,半轴壳端部固定有弓字板4,弓字板4的两端搭接在车架吊耳上。动力传递由推力拉杆7来实现。推力拉杆的后端固定在半轴壳12上,其前端原来是固定在车架后立杆14上,改进后的技术方案是延长推力拉杆,使其前端达到发动机处,并接在发动机旁的车架上。图1中的双点划线给出的是推力拉杆7的一种连接方式,即推力拉杆7的前端接在发动机旁侧的车架上横梁2上,或者也可与车架下横梁8相接。一种较好的方式是车架前支杆10设置在与发动机输出轴相对的外侧,将推力拉杆7的前端接在车架前支杆10上。这样一来就可使推力拉杆前端与输出轴在一个竖直面内,将后桥与输出轴的距离基本锁定,使传动皮带3基本无过松或过紧现象。由上述结构可推知,本技术的最佳实现方案是推力拉杆7的前端固定点在车架前支杆10上的正对在发动机输出轴的位置处。这样在车架下降时,后桥通过推力拉杆就形成以输出轴为圆心的偏转,从而可完全消除后桥与发动机输出轴之间由于重载使车架下沉而产生的水平位移,使后桥与输出轴间的距离完全限定,从而彻底消除了传动皮带因重载而产生的过松过紧现象。为完全消除因农用车重载使离合控制机构和制动控制机构所产生的间隙,最好是将原有的离合调节拉杆和制动调节拉杆做一改动,即令两拉杆与推力拉杆的前端重合一致,三者同时偏转位移,从而使农用车在空载或重载时两调节拉杆的控制间隙均保持不变,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为此可在离合调节拉杆中间加装一个中间摇臂18,并将原制动调节拉杆的中间摇臂前移,即在推力拉杆7的前端固定点上同轴固定该两中间摇臂17、18(如图2所示),离合调节拉杆15和制动调节拉杆16分别与该两中间摇臂相接。相应地离合调节拉杆的后端与变速箱的连接形式也做对应的调整,以能排布开并能实现其动作为准。为进一步完善带本动力传递机构的农用运输车,在发动机输出轴的对应位置处,还可设置支承杆或中间摇臂,以将单杆或双杆的挂挡拉杆与上述的调节拉杆一样,作一中间转接,使挂挡拉杆也与推力拉杆等长,避免产生位移间隙,实现正常行车。-->按此方案改装农用三轮或四轮运输车后,只要调整好离合调节拉杆、制动调节拉杆、挂挡拉杆及传动皮带,那么无论在空载还是重载等各种车况下,均不会出现各机构的相应松紧变化,从而保证了各机构的良好工作状态,避免了由此所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及损坏农用车零部件等现象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推力拉杆(7)的前端接车架,后端接于后桥中的半轴壳(12)上,其特征在于推力拉杆(7)的前端延长至发动机(1)处,并连接在发动机旁的车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CN 1999-9-16 99243041.01、一种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推力拉杆(7)的前端接车架,后端接于后桥中的半轴壳(12)上,其特征在于推力拉杆(7)的前端延长至发动机(1)处,并连接在发动机旁的车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推力拉杆(7)的前端接在发动机旁側的车架上横梁(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运输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推力拉杆(7)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领振
申请(专利权)人:张领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