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746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门内板结构包括车门内板和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窗框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的一侧用于与车身进行配合,其中,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大于在其余部位处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内板结构,通过增加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能够局部增加配合凸台的截面面积,提高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强度,尤其是半角强度,进而能够选用较小厚度的板材来制造车门内板或窗框加强板,降低制造成本与整车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门内板结构包括车门内板和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窗框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的一侧用于与车身进行配合,其中,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大于在其余部位处的宽度。本技术的车门内板结构,通过增加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能够局部增加配合凸台的截面面积,提高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强度,尤其是半角强度,进而能够选用较小厚度的板材来制造车门内板或窗框加强板,降低制造成本与整车重量。【专利说明】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门是车身重要组成部分。车门刚度不足会引起车门边角处变形量过大,导致车 门出现卡死、所需关闭力较大、密封不严引起的漏风、渗水现象等问题。严重时,还会产生车 门容易共振,带来噪音,降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而且会造成车门内部零部件的疲劳损坏, 破坏车身表面保护层,从而削弱车身的抗腐蚀能力等。 半角刚度属于车门刚度的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是考察窗框中间点位置的 刚度,通常是整个车门刚度中最难满足的关键项。而半角刚度不达标将直接导致车门密封 刚度不合格,并产生高速漏风、漏雨、漏灰等严重影响整车性能的结果。 车门窗框主要由内板与窗框加强板组成。在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配合凸台与车身配 合。参见图1,在现有技术的车门中,配合凸台4a为等宽度设计。由于窗框上部处的尺寸较 小,从而整个配合凸台的宽度较窄,宽度通常设置为10毫米或12毫米。而由于避让车门内 饰件安装孔31、后视镜安装孔32、后视镜线束过孔33、车门密封胶条安装孔34、车门内护板 安装孔35等工艺孔的原因,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的强度较低。为了满足强度要求,通常是 采用〇. 8毫米或更厚的车门内板或者窗框加强板,从而重量较重、成本较高。 因此,希望有一种车门内板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 一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内板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 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板结构,所述车门内板结构包括车门内板和连 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窗框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的一侧 用于与车身主体进行配合,其中,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大于在其 余部位处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文中的车身主体是指车辆去除车门之后的其余部分。 优选地,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具有渐增的宽度。也就是说,所述 配合凸台从其余部分处的宽度,向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最大宽度处逐渐变化。换句话 说,所述配合凸台的宽度从所述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的边缘区域处的最小宽度向中心部位 处的最大宽度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最大宽度为所述其余部位处的 宽度的1.5倍至2倍。 优选地,所述最大宽度在20毫米至24毫米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最大宽度位置位于车门窗框底边的延长线与所述配合凸台的相交 处。 优选地,所述最大宽度位置邻近所述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的在半角刚度对应边界 条件下应变能集中的部位。 优选地,所述窗框加强板点焊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配合凸台形成闭合截 面框架。 优选地,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在0. 65毫米至0. 75毫米的范围内。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 优选地,所述车辆为轿车。 通过增加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能够局部增加配合凸台 的截面面积,提高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强度,尤其是半角强度,进而能够选用较小厚度 的板材来制造车门内板或窗框加强板,降低制造成本与整车重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车门内板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门内板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车门内板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示出了配合凸台的截面形状。 附图标记: 【权利要求】1. 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和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窗框加强 板,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的一侧用于与车身主体进行配合,其 中,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大于在其余部位处的宽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 端部处具有渐增的宽度。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 端部处的最大宽度为所述其余部位处的宽度的1. 5倍至2倍。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宽度在20毫米至24毫米 的范围内。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宽度位置位于车门窗框 底边的延长线与所述配合凸台的相交处。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加强板点焊连接至所述 车门内板,与所述配合凸台形成闭合截面框架。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 在0. 65毫米至0. 75毫米的范围内。8. -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轿车。【文档编号】B60J5/04GK204098724SQ201420512950【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专利技术者】夏罡臻, 刘美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和连接至所述车门内板的窗框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的一侧用于与车身主体进行配合,其中,所述配合凸台在车门内板窗框前端部处的宽度大于在其余部位处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罡臻刘美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