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包括液压缸,及设置在液压缸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压缸的外部,并于该端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筒形的固定件,并通过该固定件固定有次级减震组件,所述次级减震组件包括外壳、减震杆和封盖;该装置可以对车体所受到的震荡力进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颠簸对车体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包括液压缸,及设置在液压缸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压缸的外部,并于该端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筒形的固定件,并通过该固定件固定有次级减震组件,所述次级减震组件包括外壳、减震杆和封盖;该装置可以对车体所受到的震荡力进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颠簸对车体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专利说明】 —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
技术介绍
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弹性元件,它是由若干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弹性梁,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钢板弹簧的两端通常通过销钉和吊耳与车体大梁连接。钢板弹簧能够缓合和吸收车辆行驶中受到的冲击和振动。 当汽车承载较大的重量,在路况恶劣的路面上行驶时,钢板弹簧会受到过度冲击,使车轴撞击到车厢底部,并且钢板弹簧会受到由于反复冲击,在弹簧的两端与车厢的连接处容易发生疲劳断裂,对车辆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理由,简单的钢板弹簧无法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该装置可以对车体所受到的震荡力进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颠簸对车体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包括液压缸,及设置在液压缸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压缸的外部,并于该端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筒形的固定件,并通过该固定件固定有次级减震组件,所述次级减震组件包括外壳和减震杆,所述外壳具有一个阶梯状的通孔,所述减震杆安插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减震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外壳外部,所述通孔的阶梯面上定位有一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的外杆壁上套设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与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面相抵,所述减震杆与所述通孔的小直径端的孔壁之间设置有一个防尘圈,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紧固有若干个螺丝。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的下端面具有一个-30°?-60°的锥角,所述固定圈的顶部具有与该锥角相同锥度的锥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杆为实心杆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个供所述减震杆穿过的第一通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与所述减震杆的外杆壁之间具有 0.1mm?0.35mm的间隙。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设置的液压缸以及次级减震组件,使得本装置可以对车体所受到的震荡力进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颠簸对车体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同时本装置的使用寿命较为持久,维护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包括液压缸1,及设置在液压缸I内的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压缸I的外部,并于该端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筒形的固定件3,并通过该固定件3固定有次级减震组件,所述次级减震组件包括外壳401和减震杆402,所述外壳401具有一个阶梯状的通孔411,所述减震杆402安插在所述通孔411内,所述减震杆402的两端均延伸至外壳401外部,所述通孔411的阶梯面上定位有一个减震弹簧403,所述减震杆402的外杆壁上套设有定位圈412,所述定位圈412与所述减震弹簧403的上端面相抵,所述减震杆402与所述通孔411的小直径端的孔壁之间设置有一个防尘圈414,所述外壳401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圈405,所述固定圈405与所述固定件3之间紧固有若干个螺丝5。 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固定件3的下端面具有一个-60°的锥角,所述固定圈405的顶部具有与该锥角相同锥度的锥孔。 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减震杆402为实心杆件。 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外壳401的顶部设置有封盖406,所述封盖406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个供所述减震杆402穿过的第一通孔(未图示)。 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与所述减震杆402的外杆壁之间具有0.1mm的间隙。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设置的液压缸以及次级减震组件,使得本装置可以对车体所受到的震荡力进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颠簸对车体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同时本装置的使用寿命较为持久,维护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及设置在液压缸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压缸的外部,并于该端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筒形的固定件,并通过该固定件固定有次级减震组件,所述次级减震组件包括外壳和减震杆,所述外壳具有一个阶梯状的通孔,所述减震杆安插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减震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外壳外部,所述通孔的阶梯面上定位有一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的外杆壁上套设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与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面相抵,所述减震杆与所述通孔的小直径端的孔壁之间设置有一个防尘圈,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紧固有若干个螺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下端面具有一个-30°?-60°的锥角,所述固定圈的顶部具有与该锥角相同锥度的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为实心杆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个供所述减震杆穿过的第一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与所述减震杆的外杆壁之间具有0.1mm?0.35mm的间隙。【文档编号】F16F9/32GK203948550SQ201420378485【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专利技术者】吴任贤 申请人:宁波市百孚车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二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及设置在液压缸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压缸的外部,并于该端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筒形的固定件,并通过该固定件固定有次级减震组件,所述次级减震组件包括外壳和减震杆,所述外壳具有一个阶梯状的通孔,所述减震杆安插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减震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外壳外部,所述通孔的阶梯面上定位有一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的外杆壁上套设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与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面相抵,所述减震杆与所述通孔的小直径端的孔壁之间设置有一个防尘圈,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紧固有若干个螺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任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百孚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