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070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具有装饰花纹,该装饰花纹具有使出现在胎侧部的表面的凹凸不明显的隐蔽效果。该充气轮胎在胎侧部(2)的表面(2S)形成有装饰花纹(3),装饰花纹(3)包括多个单位花纹(6),各单位花纹(6)包括:轮胎径向的中央部(Sc)、与中央部(Sc)连续的外侧部(So)以及内侧部(Si),中央部(Sc)为直线状花纹(7),外侧部(So)为朝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8),内侧部(Si)为朝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9),外侧部(So)以及内侧部(Si)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状花纹(8、9),装饰花纹(3)在外侧部(So)以及内侧部(Si)包括相邻的单位花纹(6)交叉的多个交点(P),中央部(Sc)不具有交点(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胎侧部的表面形成有装饰花纹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充气轮胎的胎侧部例如被厚度小的橡胶所覆盖。因此,由于轮胎内部结构材料亦即胎体的接缝或残留空气等而易在胎侧部的表面出现被称为隆起或凹陷的局部性的凹凸。以往,为了使凹凸不明显,提出有在胎侧部的表面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带状的装饰花纹的充气轮胎。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如图6所示,提出有将沿轮胎径向延伸的曲线状花纹b与同曲线状花纹b交叉的形状不同的线状花纹c沿轮胎周向反复配置而形成的装饰花纹a。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828号公报然而,近年来,为了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存在以厚度更小的橡胶来覆盖胎侧部的倾向。因此,在胎侧部的表面容易出现所述凹凸,以往的装饰花纹a存在难以获得使凹凸不明显的充分的隐蔽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装饰花纹的充气轮胎,其中,该装饰花纹具有使在胎侧部的表面出现的凹凸更不明显的隐蔽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带状的装饰花纹,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花纹包括沿轮胎周向反复配置的多个单位花纹,各所述单位花纹包括: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外侧连续的外侧部、以及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续的内侧部,所述中央部为直线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内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状花纹,所述装饰花纹在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相邻的单位花纹交叉的多个交点,所述中央部不具有所述交点。并且,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各所述单位花纹而言,连结所述单位花纹的轮胎径向的内端与外端的直线位于轮胎径向线上。并且,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所述直线状花纹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为45°以下。并且,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所述单位花纹的轮胎径向长度L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长度L1之比L1/L处于0.04~0.19的范围。并且,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曲率半径最小的第一圆弧状花纹、曲率半径最大的第二圆弧状花纹、以及曲率半径处于所述第一圆弧状花纹与所述第二圆弧状花纹的曲率半径之间的第三圆弧状花纹,所述第一圆弧状花纹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三圆弧状花纹的曲率半径R3之比R1/R3处于0.36~0.93的范围,所述第二圆弧状花纹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三圆弧状花纹的曲率半径R3之比R3/R2处于0.31~0.81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装饰花纹包括沿轮胎周向反复配置的多个单位花纹。各单位花纹包括: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外侧连续的外侧部、以及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续的内侧部。所述中央部为直线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内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分别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状花纹。所述装饰花纹在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相邻的单位花纹交叉的多个交点,所述中央部不具有所述交点。各所述单位花纹的外侧部以及内侧部为圆弧状花纹,是比中央部的直线状花纹复杂的形状。此外,装饰花纹在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多个交点,对花纹密度附与变化。花纹密度低的部分难以形成阴影。相反,花纹密度高的部分则形成更多的阴影。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提高装饰花纹的反差性,使装饰花纹醒目,从而提高使胎侧部的隆起或凹陷等的凹凸不明显的隐蔽效果。此外,由于外侧部与内侧部的圆弧的突出方向互不相同,照射到胎侧部的光会朝不同的方向反射。因此,外侧部的圆弧花纹与内侧部的圆弧花纹容易被视为具有不同的高度。这种效果使得更加难以看出所述凹凸。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隐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面放大后的局部侧视图。图2是图1的胎侧部的A-A截面的简图。图3是图1的装饰花纹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单位花纹的放大俯视图。图5的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示出以往的装饰花纹的胎侧部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轮胎;2…胎侧部;2S…表面;3…装饰花纹;6…单位花纹;7…直线状花纹;8…圆弧状花纹;9…圆弧状花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了将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存在仅记载为“轮胎”的情况)1的侧面放大后的局部侧视图。图2中示出包括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亦即图1的A-A截面的简图。如图1或图2所示,在轮胎1的胎侧部2的表面2S形成有装饰花纹3。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为正规状态下的值。所述“正规状态”是指轮胎1被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状态。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确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是TRA则为“DesignRim”,若是ETRTO则为“MeasuringRim”。所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确定的空气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若是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S”。胎侧部2例如具有:胎体5、和配置于胎体5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胎侧橡胶2G。胎侧部2的表面2S由胎侧橡胶2G形成。装饰花纹3在胎侧部2的表面2S沿轮胎周向以带状延伸。所述“带状”包括:沿轮胎周向以环状连续延伸的花纹、以及成为轮胎周向的一部分的圆弧状的花纹。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花纹3例如形成为沿轮胎周向连续的环状。装饰花纹3是通过例如硫化成形或切削加工等而形成在胎侧部2的表面2S的花纹。从耐久性以及生产性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装饰花纹3例如通过硫化成形形成。在装饰花纹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外侧或两侧例如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4。为了抑制以装饰花纹3的轮胎径向的两端为起点的龟裂等的发生,本实施方式的肋4包括外侧肋4A或内侧肋4B。外侧肋4A以及内侧肋4B各自朝轮胎轴向外侧突出。图3中示出将图1的装饰花纹3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装饰花纹3包括沿轮胎周向反复配置的多个单位花纹6。图4中示出将图3的单位花纹6中的一个放大后的放大俯视图。如图3或图4所示,各单位花纹6包括:轮胎径向的中央部Sc、与中央部Sc的轮胎径向外侧连续的外侧部So、以及与中央部Sc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续的内侧部Si。在单位花纹6中,中央部Sc为直线状花纹7,外侧部So为朝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8。内侧部Si为朝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9。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部So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状花纹。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部So例如包括:具有曲率半径最小的R1的第一圆弧状花纹8A、具有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带状的装饰花纹,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花纹包括沿轮胎周向反复配置的多个单位花纹,各所述单位花纹包括: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外侧连续的外侧部、以及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续的内侧部,所述中央部为直线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内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状花纹,所述装饰花纹在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相邻的单位花纹交叉的多个交点,所述中央部不具有所述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1 JP 2013-083218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带状的装饰花纹,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花纹包括沿轮胎周向反复配置的多个单位花纹,各所述单位花纹包括: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外侧连续的外侧部、以及与所述中央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续的内侧部,所述中央部为直线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内侧部为朝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圆弧状花纹,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状花纹,所述装饰花纹在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包括相邻的单位花纹交叉的多个交点,所述中央部不具有所述交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对于各所述单位花纹而言,连结所述单位花纹的轮胎径向的内端与外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