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及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2974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及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前者包括由横拉杆、前桥工字梁和两个转向梯形臂构成的转向梯形机构,第二前桥独立转向装置还包括压力传动系统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输出的转角信号输入至压力传动系统的控制单元中,压力传动系统的压力缸安装在前桥工字梁上,压力缸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转向梯形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因取消了原有连接于第一前桥转向装置与第二前桥之间的所有传动臂和连杆,所以具有装配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整车重量、避免发生干涉的优点;另外,又由于第二前桥转向装置由单独的液压传动系统提供动力,而无需通过第一前桥转向装置传递动力,因此还具有转向轻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及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及双前桥汽车转 向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通常包括第一前桥转向装置和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如图 1所示,第一前桥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A4、第一转向垂臂A1、第一前桥直拉杆A2和第一前 桥A3,其中,第一转向垂臂A1与转向器A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前桥直拉杆A2的一端 与第一转向垂臂A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前桥A3的转向节臂连接;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包括转 向器A4、第一转向垂臂A1、第一过渡拉杆A5、过渡摇臂A7、第二过渡拉杆A8、第二转向垂臂 A10和第二前桥直拉杆A13,其中,过渡摇臂A7与固定安装在大梁上的过渡摇臂支架A6铰 接,第一过渡拉杆A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向垂臂A1和第一过渡摇臂A7铰接,第二过渡拉 杆A8的两端分别与过渡摇臂A7和第二转向垂臂A10铰接,而第二转向垂臂A10与固定安 装在大梁上的第二转向垂臂支架A9铰接,第二前桥直拉杆A13的一端与第二转向垂臂A10 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前桥的转向节臂连接。该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转向器 A4为转向系统提供扭矩,控制第一转向垂臂A1前后摆动,第一转向垂臂A1拉动第一前桥 直拉杆A2从而控制第一前桥A3转向;同时,第一过渡拉杆A8跟随第一转向垂臂A1的摆动 而前后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过渡拉杆A8前后运动,最终使第二前桥直拉杆A13前后运动而 拉动第二前桥A14实现转向功能。由此可见,第一前桥A3与第二前桥A14之间通过一系列 拉杆和摇臂之间的机械连接实现联动,从而保证第一前桥A3和第二前桥A14之间的运动协 调。该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存在的缺陷为:1、第一前桥和第二前桥之间的联动装置零部 件较多,存在结构复杂、装配工艺复杂及不利于控制整车重量的问题;2、由于第一前桥和第 二前桥之间空间有限,因此,在转向过程中,第一过渡拉杆容易和第一前桥轮胎干涉,第二 过渡拉杆容易与第一前桥轮胎和减震器干涉,第二前桥直拉杆容易和第二前桥轮胎干涉, 而过渡摇臂和第二转向垂臂在摆动过程中也可能与消声器和排气管等零部件干涉;3、第一 前桥和第二前桥均由转向器提供扭矩,存在转向笨重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取消中间过渡摇臂结构的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而由一根连接拉杆 直接连接第一转向垂臂和第二转向垂臂。该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上述缺陷1和2,但是仍然存在上述缺陷3,而且由于该种前桥汽车转向系统采用一根连接 拉杆的连接结构,因此还存在结构强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存在的缺陷,提供一 种可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第二前桥的独立控制的第二前桥转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包括由 横拉杆、前桥工字梁和两个转向梯形臂构成的转向梯形机构,所述第二前桥独立转向装置 还包括压力传动系统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所述压力传动系统的压力缸安装在所述前桥工 字梁上,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转向梯形臂连接,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输出的 转角信号输入至所述压力传动系统的控制单元中。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活塞杆位置的行程传感器,所 述行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传动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压力缸的循环管路上的流量控制 阀。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传动系统为液压传动系统。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转向梯形臂的内侧面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与两个转向梯形臂中的左转向梯形臂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缸与所述前桥工字梁之间通过球销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转向梯形臂之间通过球销副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包括 第一前桥转向装置和第二前桥转向装置,所述第二前桥转向装置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第二 前桥转向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传动系统经流量分配阀同时为第一前桥转向装置的转向器和 第二前桥转向装置的压力缸提供动力转向介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及双前桥汽车转向 系统因取消了原有连接于第一前桥转向装置的第一转向垂臂与第二前桥之间的所有传动 臂和连杆,所以具有装配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整车重量、避免发生干涉的优点;另外,又由于 本技术的第二前桥转向装置由单独的液压传动系统提供动力,而无需通过第一前桥转 向装置传递动力,因此还具有转向轻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双前桥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前桥转向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所述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的液压传动系统的一种实 施方式的方框原理图,其中,图中的粗实线为管路,细实线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包括现有技术的第二前桥部 分,第二前桥包括由横拉杆3、前桥工字梁2、左转向梯形臂la和右转向梯形臂lb构成的转 向梯形机构,其中,左转向梯形臂la和右转向梯形臂lb分别与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固定连 接。本技术的第二前桥独立转向装置取消原有连接于第一前桥转向装置的第一转向垂 臂与第二前桥之间的所有传动臂和连杆,取而代之地包括压力传动系统、用于检测方向盘 的转角信号的方向盘转角传感器7和控制单元9,该方向盘转角传感器7安装于转向管柱, 其输出的转角信号包括转角方向及转角大小,该压力传动系统包括作为动力元件的动转泵 81,作为执行元件的压力缸6,控制和调节介质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的控制调节元件,包 括连接管路和动力转向介质源(简称动转介质源)82(如动力转向介质为液压油则动力转 向介质源为动力转向油壶,如动力转向介质为气体则动力转向介质源为动力转向气源箱) 在内的辅助元件,及用于传递能量的动力转向介质。该压力传动系统的压力缸6例如是通 过压力缸支架5安装在前桥工字梁2上,压力缸6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转向梯形臂连接,例 如与转向梯形臂的内侧面连接,图2中与左转向梯形臂la连接,控制单元9可根据方向盘 转角传感器7输出的转角信号控制压力传动系统动作,在此,由于实际中该方向盘转角传 感器7输出的转角信号是直接输出至电子控制单元(ECU),因此,也可以设计为电子控制单 元将接收到的转角信号输出给第二前桥转向装置的控制单元9。 以压力缸6的活塞杆与左转向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包括由横拉杆、前桥工字梁和两个转向梯形臂构成的转向梯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桥独立转向装置还包括压力传动系统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所述压力传动系统的压力缸安装在所述前桥工字梁上,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转向梯形臂连接,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输出的转角信号输入至所述压力传动系统的控制单元中。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包括由横拉杆、前桥工字梁和两个转向梯形臂构成的转向 梯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桥独立转向装置还包括压力传动系统和方向盘转角传 感器,所述压力传动系统的压力缸安装在所述前桥工字梁上,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与其中 一个转向梯形臂连接,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输出的转角信号输入至所述压力传动系统的 控制单元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上安 装有用于检测活塞杆位置的行程传感器,所述行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反馈至所述 控制单元。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动系统包括 连接在所述压力缸的循环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第二前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动系统为液 压传动系统。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林王定华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