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其中复合装置包括电机、用以提供转向力的油泵和用以提供制动力的气泵,所述电机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选择性传动连接。通过提供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实现一个电机同时驱动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减少电机数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同时实现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更加紧凑,节约空间。(*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转向与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人们对汽车的驾乘感受、性价比和环保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是汽车必不可少的组成,目前汽车的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是两套完全独立的系统,分别安装在各自的独立空间里,且分别配备有不同的动力源,这样不仅占用了更大的空间,而且还造成动力源的功率冗余,不利于节约能源。针对此现状,中国专利文献CN201021276Y公开一种改进后的汽车转向制动复合泵,该技术将制动真空泵传动轴的输出端与转向泵驱动轴的输入端通过凹凸方式配合,两轴配合部分用十字套定位,克服了现有制动和转向零件所占安装空间较大的不足,使发动机中的零部件布局更加紧凑,简化了安装,又节省了安装空间。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但该技术仍然使用两套动力源,占用空间仍然不小,而且未能充分利用动力源的冗余功率,不利于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使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使用同一个电机驱动,充分利用电机功率,节约能源,同时使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约空间。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包括电机、用以提供转向力的油泵和用以提供制动力的气泵,所述电机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选择性传动连接。具体地,电机启动后,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转动并带动油泵转动,当转向操控无指令时,油泵处于自卸压状态,当转向操控有指令时,油泵提供转向力;电机的第二输出端选择性带动气泵转动,当制动操控有指令时,电机带动气泵工作并提供制动力,当制动操控无指令时,气泵处于保压状态。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离合器和皮带轮组件,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端上,并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选择性连接,所述皮带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气泵之间,以实现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另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也可以包括离合器和齿轮组件,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端上,并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选择性连接,所述齿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气泵之间,以实现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另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也可以包括离合器和链轮组件,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端上,并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选择性连接,所述链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气泵之间,以实现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离合器包括衔铁和动片,所述衔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动片通过所述衔铁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只有当所述衔铁与所述动片吸合时所述电机才能带动所述气泵工作;所述皮带轮组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动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气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带动所述衔铁转动,然后所述衔铁通过与所述动片吸合带动所述动片上的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最后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带动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并将动力从所述气泵的输入端传递给气泵。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通过花键传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顶面和底面,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所述顶面上,所述气泵通过气泵安装架安装在所述顶面上,另外,所述顶面还固定有用于降噪的消音器,所述消音器通过消音器安装架安装在所述顶面上,所述消音器通过消音管路与所述气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泵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上设置有与制动系统连接的出气口,以及与所述消音管路连接的消音口。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泵设置有进油口以及与转向系统连接的出油口。特别地,所述油泵采用齿轮泵、叶片泵或者螺旋泵。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面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用于缓冲该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与整车之间的振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所述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对车辆转向与制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整车控制电源上电,整车高压系统进行预接电,预接电时长为30秒,整车高压系统就绪后,电机得电并恒速转动;S20、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转动并带动油泵转动,当转向操控无指令时,油泵处于自卸压状态,当转向操控有指令时,油泵提供转向力;S30、电机的第二输出端选择性带动气泵转动,当气泵的压力低于设定的下限压力值时,整车控制器发出气泵工作指令,气泵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电机的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电机带动气泵工作,当整车控制器未发出气泵工作指令时,气泵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电机的第二输出端断开连接,气泵停止工作,优选的,气泵的下限压力值是7bar,气泵的上限压力值是8bar。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30步骤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31、整车控制器实时采集储气罐的压力值;S32、整车高压系统初次接电,整车控制器将储气罐的压力值与上限压力值进行比较,当压力低于上限压力值且未达到整车高压系统的预接电标定时长,气泵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电机的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电机带动气泵工作,具体地,上限压力值是Sbar ;S33、整车高压系统初次接电,整车控制器将储气罐的压力值与上限压力值进行比较,当压力高于上限压力值且达到整车高压系统的预接电标定时长,气泵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电机的第二输出端断开连接,气泵停止工作,具体地,上限压力值是Sbar ;S34、超过整车高压系统的预接电标定时长后,当储气罐压力低于下限压力值时,气泵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电机的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电机带动气泵工作;当储气罐压力高于上限压力值时,气泵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电机的第二输出端断开连接,气泵停止工作,具体地,下限压力值是7bar,上限压力值是8bar。特别地,整车控制器可以通过软件模块或电平信号控制储气罐的压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提供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实现一个电机同时驱动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减少电机数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同时实现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更加紧凑,节约空间。【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的俯视图。图1至图4中:1、支架;11、顶面;12、底面;2、电机;21、第一输出端;22、第二输出端;23、电机安装架;3、油泵;31、进油口 ;32、出油口 ;4、气泵;41、储气罐;42、出气口 ;43、消音口 ;44、气泵安装架;5、第一连接组件;6、第二连接组件;61、离合器;611、衔铁;612、动片;62、皮带轮组件;621、第一皮带轮;622、第二皮带轮;623、皮带;7、消音器;71、消音器安装架;8、消音管路;9、减震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用以提供转向力的油泵和用以提供制动力的气泵,所述电机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选择性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用以提供转向力的油泵和用以提供制动力的气泵,所述电机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选择性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离合器和皮带轮组件,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端上,并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选择性连接,所述皮带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气泵之间,以实现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与制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衔铁和动片,所述衔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动片通过所述衔铁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 所述皮带轮组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士云,张海丽,吴雄,黄炳营,朱国标,李育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