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2706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包括内柱、外柱、外柱支架、内柱支架、安全销以及减震器。内柱开设有第一孔。外柱具有将其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外柱支架与伸缩摩擦板一起紧固外柱。内柱支架由伸缩摩擦板支承并开设有第二孔。安全销位于横跨第一孔和第二孔的位置,将内柱以及内柱支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减震器与缝隙的端部内壁在内柱的轴向上对置。

Steering gear

The steering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n inner column, an outer column, an outer column bracket, an inner column bracket, a safety pin and a shock absorber. The inner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ole. The outer column has a slit formed by cutting one end of it. The outer column bracket and the expansion friction plate are used for fastening the external column. The inner column support is supported by an expansion friction plate a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holes. The safety pin is positioned across the first and second bores to connect the inner column and the inner column support in a detached manner. The shock absorber is opposed to the end wall of the gap and is axially opposed to the inner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对车轮赋予转向角的转向装置的支承构造,众所周知的是使用盒体(capsule)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如果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转向柱收到过大负荷而转向柱被压向车体前方,则盒体的一部分被切断而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保护驾驶员(操作者)免受方向盘的冲撞(二次碰撞)。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98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那样,在转向柱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情况下,如果盒体被切断则转向柱落下。因此,在为了保护体重较轻的操作者免受二次碰撞而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的情况下,转向柱容易因误动作而落下。如果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则此后难以进行转向操作。因此,难以减小脱离负荷的设定值。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内柱,其呈筒状,将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开设有第一孔;外柱,其呈筒状,上述内柱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并具有将其上述内柱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外柱支架,其固定于车体侧部件而支承上述外柱,与板材的伸缩摩擦板一起紧固上述外柱;内柱支架,其由上述伸缩摩擦板支承,并开设有第二孔;安全销,其位于横跨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的位置,将上述内柱与上述内柱支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以及减震器,其安装于上述内柱支架,与上述缝隙的端部的内壁即端部内壁在上述内柱的轴向上对置。由此,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中,如果过大负荷施加于方向盘,则该负荷经由输入轴传递到内柱,使内柱向前方移动。而由伸缩摩擦板支承的内柱支架不移动。因此,对安全销施加剪断力,在该负荷超过安全销的容许剪断力的情况下,安全销被切断。安全销被切断,则解除内柱与内柱支架的连结。内柱与内柱支架的连结被解除,而成为由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沿轴向支承内柱的状态。由此,转向柱中的内柱能够向车体前方移动。此外,即使安全销被切断,外柱仍然由固定于车体侧部件的外柱支架支承。而内柱仍然由外柱支承。因此,即使安全销被切断,转向柱也不会落下。由此,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而且,当操作操作杆后进行伸缩调整时,如果伸缩位置位于最前方则减震器与缝隙的端部内壁接触。在减震器与端部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对内柱施力时,来自端部内壁的反作用力施加于减震器。由此,减震器发生弹性变形,施加于减震器的力的一部分由于使减震器弹性变形而消耗掉。从而,与施加于减震器的力相比,较小的力传递到内柱支架,与传递到内柱支架的力大致相等大小的剪断力作用于安全销。因此,作用于安全销的剪断力小于施加给内柱的力。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向装置能够抑制进行伸缩调整时安全销的切断,来保护脱离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优选当对上述内柱施加了上述安全销的容许剪断力以上的力时,上述减震器将向上述安全销传递的力减小到小于上述容许剪断力。由此,当进行伸缩调整时,即使以大于安全销的容许剪断力的力使减震器与缝隙的端部内壁碰撞,转向装置也能够抑制安全销的切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优选上述内柱支架包括在上述内柱的径向上贯穿的贯穿孔,上述减震器包括与上述端部内壁对置的基部、以及从上述基部突出并贯穿上述贯穿孔的防脱落部。由此,当进行伸缩调整时施加于减震器的力的方向与减震器相对于内柱支架防脱落的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即使减震器反复被施力,防脱落部也不易产生磨耗。因为在防脱落部与贯穿孔之间不易产生间隙,所以防脱落部不易从内柱支架脱落。因此,转向装置能够使减震器不易从内柱支架脱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优选上述减震器包括与上述端部内壁对置的基部、以及从上述基部沿着上述内柱的轴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由此,在突出部彼此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当减震器与缝隙的端部内壁接触时,与基部相比,突出部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即,与基部相比,作为弹性体的突出部的弹簧常数较小。这样,由于减震器具备弹簧常数较小的突出部,作为减震器整体的弹簧常数能容易地成为为了抑制安全销的切断所需的优选的值。即,减震器的冲击吸收能力提高。由此,转向装置更容易地抑制进行伸缩调整行时的安全销的切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优选上述内柱支架相对于上述内柱配置在车体下方侧,并具有将与上述内柱对置的表面切开而形成的切口部,上述减震器配置于上述切口部。这样,由于减震器被收纳在切口部中,所以作为内柱支架和减震器成为一体的装置的大小得到小型化。此外,减震器成为载置在内柱支架上方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减震器从内柱支架的脱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优选上述减震器为合成橡胶制。因为合成橡胶是高弹性材料,所以减震器的弹性界限较大。因此,即使减震器反复被施力,减震器也不易发生塑性变形。因此,转向装置能够抑制由于减震器的塑性变形而导致伸缩的最前方位置从规定位置偏移的可能性。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周边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从车体上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A-A截面图。图6是图2的B-B截面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止动件的周边的图。图8是图2的C-C截面图。图9是图3的D-D截面图。图10是放大表示图9中的内柱支架的周边的图。图11是图10的E向视图。图1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内柱支架的立体图。图13是放大表示图10中的安全销的周边的图。图14是在图13中仅将安全销作为侧视图表示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切断后的安全销的状态的图。图16是表示比较示例的转向柱的位移量与为了使转向柱移动所需的负荷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柱的位移量与为了使转向柱移动所需的负荷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震器的侧视图。图19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震器的后视图。图20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震器的底视图。图2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震器的立体图。图22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震器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比较示例的内柱支架与第一端部内壁接触的状态的图。图24是表示比较示例的内柱的位置与施加于安全销的剪断力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柱支架与第一端部内壁接触的状态的图。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柱的位置与施加于安全销的剪断力之间的关系的图。符号说明12、13车体侧部件14方向盘15转向轴151输入轴152输出轴16万向接头17下轴18万向接头19小齿轮轴100转向装置21第一伸缩摩擦板22第二伸缩摩擦板31杆贯穿部33杆4内柱支架43h第二孔46切口部47贯穿孔5转向柱51内柱51h第一孔52外柱支架53操作杆54外柱541第一缝隙541e第一端部内壁542第二缝隙542e第二端部内壁7止动件8安全销9减震器91基部92前方突出部93后方突出部94下方突出部95贯穿部96定位部97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柱,其呈筒状,将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开设有第一孔;外柱,其呈筒状,所述内柱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并具有将其所述内柱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外柱支架,其固定于车体侧部件而支承所述外柱,与板材的伸缩摩擦板一起紧固所述外柱;内柱支架,其由所述伸缩摩擦板支承,并开设有第二孔;安全销,其位于横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位置,将所述内柱与所述内柱支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以及减震器,其安装于所述内柱支架,与所述缝隙的端部的内壁即端部内壁在所述内柱的轴向上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02 JP 2014-178004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柱,其呈筒状,将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开设有第一孔;外柱,其呈筒状,所述内柱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并具有将其所述内柱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外柱支架,其固定于车体侧部件而支承所述外柱,与板材的伸缩摩擦板一起紧固所述外柱;内柱支架,其由所述伸缩摩擦板支承,并开设有第二孔;安全销,其位于横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位置,将所述内柱与所述内柱支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以及减震器,其安装于所述内柱支架,与所述缝隙的端部的内壁即端部内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折原大辉丈田雅也垣田宏栗原修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