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7290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5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具有:与夹紧部(10)和车身侧托架(6)一同通过紧固机构而被紧固的摩擦板(24b)、和外嵌在内管柱(3)上,并与摩擦板(24b)结合的圆环部件(20),所述圆环部件(20)和内管柱(3)在摩擦板(24b)与圆环部件(20)的结合部附近,设有将圆环部件(20)和内管柱(3)作贯穿的贯穿孔(20a、3a),并通过插入至贯穿孔(20a、3a)内的销(21)而结合在一起,然后,又通过当在销(21)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而被破坏,从而解除圆环部件(20)与内管柱(3)之间的结合,由此能够获得更稳定、且较低的脱离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转向装置的车辆前方侧部分作为旋转中心,可调整方向盘其之上下方向位置的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转向装置的机构中,具有当在驾驶员因碰撞事故等而与方向盘碰撞时,通过使方向盘向车辆前方位移,来缓和驾驶员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轻驾驶员的伤害的构造。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夹紧装置的转向装置,该夹紧装置使用摩擦板将转向管柱牢固地夹紧在车身安装托架上,而当冲击荷载产生了超过规定以上的冲击力时,其摩擦板的一部分就会发生变形,进而解除摩擦板的固定功能。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698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构成为在转向管柱的左右两侧分别对转向管柱的移动作限制的情况下,若在制造时没有很好地做到在左右两侧可用均匀的力来限制移动的话,则会导致使转向管柱从固定状态脱离的负荷、即脱离负荷在转向管柱的左右两侧彼此不同,转向管柱会出现扭转,从而担心脱离负荷稍微变高而无法稳定地得到有意图的脱离负荷。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1,其具有:传递操舵力的转向轴2 ;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转向轴2的内管柱3 ;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转向轴2的外管柱5,其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地与所述内管柱3嵌合,并具有将所述转内管柱3紧固的夹紧部10 ;夹持所述夹紧部10而向车身固定的车身侧托架6 ;和紧固机构,其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将所述车身侧托架6和所述夹紧部10紧固,由此将所述内管柱3以及所述外管柱5固定,并通过进行其解除而能够进行方向盘的倾斜方向以及伸缩方向的调整,所述转向装置I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车身侧托架一同通过所述紧固机构而被紧固的摩擦板24b ;和外嵌于所述内管柱3上,并与所述摩擦板24b结合的圆环部件20,所述圆环部件20和所述内管柱3在所述摩擦板24b与所述圆环部件20的结合部附近,设有将所述圆环部件和所述内管柱作贯穿的贯穿孔20a,并通过插入至该贯穿孔20a中的销21而结合在一起,通过当所述销21受到规定的冲击力后而遭到破坏,从而解除所述圆环部件20与所述内管柱3的结合。由此,能够得到更稳定且较低的脱离负荷。【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圆环部件的放大图。图3是为说明内管柱和圆环部件相接合的示图,表示圆环部件在宽度方向中央部位处的截面。附图标记说明I转向装置2转向轴3内管柱3a贯穿孔5外管柱6车身侧托架8加强部件10夹紧部20圆环部件20a贯穿孔21 销23内侧摩擦板24a、24b外侧摩擦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的立体图。当从通常的阅读方向来观看图1的附图标记时,其对着图1的左下侧是在将转向装置I安装到车辆上时,为车辆后方侧的一侧,而对着图1的右上侧是在将转向装置I安装到车辆上时,为车辆前方侧的一侧。在图1中,有关其以转向装置I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朝向,则是与将转向装置I安装至车辆上的状态为一致的。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转向装置I具有:传递操舵力的转向轴2 ;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内管柱3 ;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外管柱5,其与所述内管柱3在沿轴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嵌合,并设有能够将所述内管柱3作紧固的夹紧部10 ;和夹持所述夹紧部10将其向车身上作固定的车身侧托架6 ;和紧固机构,其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将所述车身侧托架6和所述夹紧部10进行紧固,由此来固定所述内管柱3以及所述外管柱5,并通过进行对其解除的操作,可实施对方向盘在其倾斜方向以及伸缩方向上的调整。所述转向装置I还具有:与所述夹紧部10和所述车身侧托架6 —同通过所述紧固机构而被紧固的摩擦板24b ;和外嵌于所述内管柱3上,并与所述摩擦板24b结合的圆环部件20。所述圆环部件20和所述内管柱3在所述摩擦板24b与所述圆环部件20的结合部附近,设有将所述圆环部件和所述内管柱作贯穿的贯穿孔20a,并在该贯穿孔的内径面上设有固体润滑镀层,然后通过插入至该贯穿孔20a中的销21而结合在一起,通过当所述销21受到规定的冲击力后而遭到破坏,从而解除所述圆环部件20与所述内管柱3的结合。而内管柱3不仅通过在外管柱5上的所述夹紧部进行紧固,还通过由内侧摩擦板23以及外侧摩擦板24a、24b所保持的圆环部件20所实施的固定,从而受到牢固地固定。按照转向装置1,通常将如所所述的那样,其内管柱被牢固地固定着,但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即使有在体重较轻的搭乘者发生二次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稳定,且较低的冲击荷载来吸收该冲击。即,不会由于圆环部件20和外侧摩擦板24a、24b而使内管柱3产生扭转,并缩短转向装置I的全长,进而使销21断裂而发生脱离来进一步吸收其冲击力。另外,按照第I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因销21被设置在圆环部件20中的,与加强部件8之结合部分的附近,所以就能够防止在二次碰撞时,其在圆环部件20上产生弯矩,并能够防止因弯矩而导致的脱离负荷的增大。另外,按照第I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内侧摩擦板23和外侧摩擦板24a、24b将通过圆环部件20构成为一体,因此,就能够防止基于摩擦的紧固力在左右出现不同的现象,从而防止在二次碰撞时,因转向管柱的扭转而使脱离负荷升高。另外,按照第I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可以实现一种即使在吸收了二次碰撞的冲击之后,转向管柱也不至于受到脱落的操舵。另外,按照第I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加强部件8将内管柱3牢固地固定,其能够提尚转向管柱的抗振刚性,并可确保操航稳定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圆环部件20中的贯穿孔20a的内径面上,设有固体润滑镀层。具体地,镀设有二硫化钼的微颗粒。此外,只要是具有润滑作用的固体,则原则上均能够使用,例如也可使用含有特氟隆的镀镍工艺等。另外,在难以仅在贯穿孔20a的内径面上镀设固体润滑层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圆环部件20其整体来进行镀设固体润滑层。通过基于固体润滑层所产生的润滑作用,可使其吸收冲击力的动作变得更加稳定。【主权项】1.一种转向装置(1),其具有: 传递操舵力的转向轴⑵; 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内管柱(3); 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外管柱(5),其与所述内管柱(3)在沿轴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嵌合,并设有能够将所述内管柱(3)作紧固的夹紧部(10); 和夹持所述夹紧部(10)将其向车身上作固定的车身侧托架(6); 和紧固机构,其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将所述车身侧托架(6)和所述夹紧部(10)进行紧固,由此来固定所述内管柱(3)以及所述外管柱(5),并通过进行对其解除的操作,可实施对方向盘在其倾斜方向以及伸缩方向上的调整,而其特征在于,具有: 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车身侧托架一同,通过所述紧固机构而被紧固的摩擦板(24b);和 外嵌于所述内管柱(3)上,并与所述摩擦板(24b)结合的圆环部件(20), 所述圆环部件(20)和所述内管柱(3)在所述摩擦板(24b)与所述圆环部件(20)的结合部附近,设有将所述圆环部件和所述内管柱作贯穿的贯穿孔(20a),并在该贯穿孔的内径面上设有固体润滑镀层,然后通过插入至该贯穿孔(20a)中的销(21)而结合在一起, 通过当在所述销(21)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而遭到的破坏,从而来解除所述圆环部件(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1),其具有:传递操舵力的转向轴(2);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内管柱(3);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外管柱(5),其与所述内管柱(3)在沿轴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嵌合,并设有能够将所述内管柱(3)作紧固的夹紧部(10);和夹持所述夹紧部(10)将其向车身上作固定的车身侧托架(6);和紧固机构,其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将所述车身侧托架(6)和所述夹紧部(10)进行紧固,由此来固定所述内管柱(3)以及所述外管柱(5),并通过进行对其解除的操作,可实施对方向盘在其倾斜方向以及伸缩方向上的调整,而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车身侧托架一同,通过所述紧固机构而被紧固的摩擦板(24b);和外嵌于所述内管柱(3)上,并与所述摩擦板(24b)结合的圆环部件(20),所述圆环部件(20)和所述内管柱(3)在所述摩擦板(24b)与所述圆环部件(20)的结合部附近,设有将所述圆环部件和所述内管柱作贯穿的贯穿孔(20a),并在该贯穿孔的内径面上设有固体润滑镀层,然后通过插入至该贯穿孔(20a)中的销(21)而结合在一起,通过当在所述销(21)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而遭到的破坏,从而来解除所述圆环部件(20)与所述内管柱(3)的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