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521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包括后窗框、后窗玻璃及拉杆;后窗玻璃的顶端枢转地安装于后窗框的上部,后窗框设有一个通孔及一固定孔;拉杆分两部分组成:包括固定于后窗玻璃上的固定端及穿过窗框通孔的操作端;固定端和操作端枢转连接,手握操作端可推、拉所述拉杆在窗框通孔内移动,且操作端设有可固定于窗框固定孔的固定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在需换气时,可通过操作拉杆推动后窗玻璃向车外枢转开启至一定的角度,且汽车高速行驶时,后窗玻璃外就形成一定真空度而与汽车内形成有负压。汽车内空气在此负压作用下自然排出车外,达到换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属于汽车
。该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包括后窗框、后窗玻璃及拉杆;后窗玻璃的顶端枢转地安装于后窗框的上部,后窗框设有一个通孔及一固定孔;拉杆分两部分组成:包括固定于后窗玻璃上的固定端及穿过窗框通孔的操作端;固定端和操作端枢转连接,手握操作端可推、拉所述拉杆在窗框通孔内移动,且操作端设有可固定于窗框固定孔的固定头。本专利技术的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在需换气时,可通过操作拉杆推动后窗玻璃向车外枢转开启至一定的角度,且汽车高速行驶时,后窗玻璃外就形成一定真空度而与汽车内形成有负压。汽车内空气在此负压作用下自然排出车外,达到换气的目的。【专利说明】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后窗就是一块固定不能开启的玻璃。在车内乘车人员需要换气时,就不得不打开侧面窗户或天窗,空气直接通过侧面窗户或天窗进入车内进行车内换气。流入车内的空气或高出车顶起的天窗部分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就形成了不小的阻力;并且外界的灰尘杂质也随着空气进入车内,影响车内卫生及乘客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增加行车阻力,且空气不直接进入车内即可进行车内换气的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其包括后窗框及可盖合于所述后窗框的后窗玻璃和用于操纵所述后窗玻璃闭、合的拉杆;其中所述后窗玻璃的顶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后窗框的上部,所述后窗框上设有一个通孔及一固定孔;所述拉杆包括固定于所述后窗玻璃上的固定端及穿过所述通孔用于操纵所述后窗玻璃闭、合的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可推拉所述拉杆在所述通孔内移动,且所述操作端设有固定于所述固定孔的固定头。进一步地,所述后窗框面向所述后窗玻璃的外壁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安装有密封条。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内的燕尾形的安装部及面向所述后窗玻璃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设有变形通孔,且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后窗框设有一个固定销,所述拉杆包括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操作端为所述第一拉杆远离铰接处的第二端,所述固定端为所述第二拉杆远离铰接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拉杆上设有一个卡扣孔,所述第一拉杆绕铰接轴可枢转至卡扣孔卡固于所述固定销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固定有橡胶凹槽,所述后窗玻璃固定于所述橡胶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后窗框背向所述后窗玻璃的内侧壁上设有拉杆座及挡块,所述拉杆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二端的容置槽及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安装孔,所述挡块的第一端可沿着所述安装孔内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挡块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置槽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内还安装有一个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抵顶于所述挡块。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拉杆座的侧面,且所述挡块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外露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固定有一个便于操作的操作板,且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设在所述拉杆座背向所述后窗框的顶面,所述容置槽的底面向所述顶面倾斜延伸有一个倾斜面,且所述安装孔贯通所述倾斜面而与所述容置槽连通。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及汽车在汽车需要换气时,通过操作拉杆推动后窗玻璃向汽车外枢转至开启一定的角度,且汽车高速行驶时,后窗玻璃外就形成一定真空度而与汽车内形成有负压。汽车内空气在此负压作用下自然排出车外,达到换气的目的。并且换气的空气气流不是与行车方向相对,从而空气气流没有增加任何行车阻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该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包括拉杆、拉杆固定座及密封条;图2表示的是图1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的是图1中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4表示的是图1中的后车窗关闭时的拉杆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的是沿着图4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其包括后窗框1、后窗玻璃3及拉杆5。后窗框I包括相对的上部及下部,后窗框I的下部处设有一个通孔11及一固定孔(图未示)。拉杆5包括固定端51及用于操纵所述后窗玻璃闭、合的操作端53。操作端53上设有一个可固定于窗框I的固定孔内的固定头531。后窗玻璃3的顶端枢转地安装于后窗框I的上部,后窗玻璃3的下端处固定于拉杆5的固定端51。拉杆5的操作端53穿过通孔11,且操作端53可推拉拉杆5在通孔11内移动。当汽车行驶中需要换气时,向汽车外推动操作端53,拉杆5沿着通孔11向汽车外移动,以推动后窗玻璃3沿着窗框I的顶部向汽车外转动,从而使得整个后窗玻璃3相对于窗框的顶部开启所需的角度。再将拉杆5的固定头531固定于窗框I的固定孔内,以将后窗玻璃3定位在所需的开启角度。此时,由于汽车的高速行驶,在后窗玻璃3外就形成一定真空度,汽车内空气在此负压作用下自然排出车外,达到换气的目的。并且换气的空气气流不是与行车方向相对,从而空气气流没有增加任何行车阻力,也即是本专利技术的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既保证了汽车内可以换气,保持汽车内空气新鲜;又没有增加汽车的行车阻力。当无需换气而需要关闭后窗玻璃3时,向汽车内拉动操作端53,拉杆5沿着通孔11向汽车内移动,以推动后窗玻璃3沿着窗框I的顶部朝向汽车的方向转动至密封盖合于后窗框1,以达到汽车的后窗密封隔音的效果。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在汽车需要换气时,通过操作拉杆5推动后窗玻璃3向汽车外枢转至开启一定的角度,且汽车高速行驶时,后窗玻璃3外就形成一定真空度而与汽车内形成有负压。汽车内空气在此负压作用下自然排出车外,达到换气的目的。并且换气的空气气流不是与行车方向相对,从而空气气流没有增加任何行车阻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既保证了汽车内可以换气,保持汽车内空气新鲜;又没有增加汽车的行车阻力。请参照图2,当后窗玻璃3密封盖合于后窗框I时,为了提高后窗框I和后窗玻璃3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中,后窗框I面向后窗玻璃3的外壁面固定有密封条515。请结合参照图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密封条515包括截面成燕尾形的安装部516及与安装部516一体成型的挤压部517,且挤压部517上设有变形通孔518,以增加挤压变形能力,加大密封性。具体地,后窗框I面向后窗玻璃3的外壁面上设有固定槽(图未不),密封条515的安装部516固定于固定槽,且使挤压部517面向后窗玻璃3。安装部516设置成燕尾形,以便于安装和安装后不向外跑动。请结合参照图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拉杆5包括第一端相互铰接固定的第一拉杆55和第二拉杆57。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拉杆55和第二拉杆57通过一个铆钉56铰接。操作端53为第一拉杆55远离铰接处的第二端,固定端51为第二拉杆57远离铰接处的第二端。第一拉杆55上设有一个卡扣孔551 ;后窗框I上设有一个固定销13。当无需换气但需要将后窗玻璃3密封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开启式汽车后窗总成,其包括后窗框及可盖合于所述后窗框的后窗玻璃和用于操纵所述后窗玻璃闭、合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窗玻璃的顶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后窗框的上部,所述后窗框上设有一个通孔及一固定孔;所述拉杆包括固定于所述后窗玻璃上的固定端及穿过所述通孔用于操纵所述后窗玻璃闭、合的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可推拉所述拉杆在所述通孔内移动,且所述操作端设有可固定于所述固定孔的固定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铁勇张凯吴东邹广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