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饰组件以及具有该内饰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汽车智能化一直是汽车发展的方向,智能表面是智能化的一种,能让乘客感觉到更多科技感,但在现有汽车内饰组件上,例如:门板、仪表板、座椅等外部包覆的内饰组件,内饰组件仅作为汽车装饰的一部分,且内饰组件不能实现图案显示、触控、互动提醒等功能,没有互动体验,导致内饰组件科技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饰组件,能够实现图案显示功能,为整车提供了互动体验,大大提升了科技感。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内饰组件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饰组件,包括:
4、安装骨架;
5、雾透膜层和透光层,所述雾透膜层设于所述安装骨架的外表面,且所述雾透膜层位于所述安装骨架和所述透光层之间,所述雾透膜层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雾透膜层发光,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雾透膜层熄灭。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饰组件,通过在安装骨架上设有雾透膜层和透光层,雾透膜层可以进行发光和显示图案,能够实现内饰组件的图案显示功能,为整车提供了互动体验,且大大提升了内饰组件的科技感。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内饰组件,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安装骨架和所述雾透膜层之间。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为泡棉层。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层为电容层。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内饰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雾透膜层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间调节所述雾透膜层。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层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层的指令信号调节车辆的功能。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透膜层的厚度为d,满足关系式:0.5mm≤d≤6mm。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为皮革层。
15、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内饰组件。
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安装骨架和所述雾透膜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泡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层,所述控制层设置在所述安装骨架和所述雾透膜层之间,所述控制层被配置为调节车辆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层为电容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雾透膜层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间调节所述雾透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层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层的指令信号调节车辆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透膜层的厚度为D,满足关系式:0.5mm≤D≤6mm。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安装骨架和所述雾透膜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泡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层,所述控制层设置在所述安装骨架和所述雾透膜层之间,所述控制层被配置为调节车辆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层为电容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张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