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7224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4:20
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包括:(1)第一步:含有机硼基团的2-苯基吡啶类有机配体的合成;(2)第二步:金属铱二聚体配合物的合成;(3)第三步:有机硼基团的高效率红、绿、蓝光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该类材料通过将有机硼基团引入到传统的2-苯基吡啶类配体中,利用有机硼基团的特殊的电子性能,调节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使得红光、绿光和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色纯度和发光效率得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特别涉及一种含有机硼基团的高效率红、绿、蓝光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是一种基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自发光技术。在电场的作用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发光层,在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发生辐射衰减,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电致磷光材料的发现使获得内量子效率为100%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成为可能,因为有机电致磷光材料能够同时利用载流子复合过程中产生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用于发光。这一发现使得有机电致发光现象受到学术和工业领域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正逐渐发展为二十一世纪照明和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能耗低、对比度高、易实现全彩化和温度适应好等特性。同时,采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对于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等可以显著的节约能源,并且可以制成大面积的面光源。研究表明,2-苯基吡啶型的金属铱(III)和金属钼(II)的配合物是最优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因为这类化合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热稳定性好,同时可通过向2-苯基吡啶配体中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轻易的实现对材料的发光颜色的调控,从而合成出发光颜色跨越整个可见光谱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无论是为了实现全彩显示还是白光照明,红色和蓝色磷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相比于绿光材料取得的巨大的进步,红光和蓝光材料的研究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尤其是蓝光材料。对于红光磷光材料,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全彩显示,要求红光磷光材料拥有较高的色纯度,即要求红光磷光材料的最大发光波长较长。然而,根据能隙理论,当材料的最大发光波长增长时,材料的发光效率会随之降低。同样,为了达到较高的色纯度,蓝光磷光材料的能隙就应该足够大从而能够发出纯正的蓝光。但是,随着蓝光磷光材料的能隙的增大,电致激发的过程中的各种非辐射激发态的数量就会显著的增加,降低材料的发光效率。同样,绿光也是三原色之一,虽然绿光磷光材料目前来说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所得材料能够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化学式为:C75H73B21rN206S2,分子结构式为Ir-R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C75H73B2IrN2O6S2,分子结构式为Ir‑R1: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C75H73B2IrN2O6S2,分子结构式为Ir-Rl: 2.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C99H93B2IrN2O2Si2,分子结构式为 Ir_R2: 3.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C59H61B2IrN2O2S2,分子结构式为Ir-G: 4.含有机硼基团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C64H58B2F4IrN3O2,分子结构式为Ir-B: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项含有机棚基团的高效率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合成含有机硼基团的2-苯基吡啶类有机配体; 第二步:金属铱二聚体配合物的合成,具体为: 对于红光和黄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将有机配体与水合三氯化铱按照物质的量(2-3):I的比例投入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氛围下,向所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可将反应物溶解的四氢呋喃与水的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2-5):1,氮气氛围中加热至100°C至110°C,搅拌16小时后冷至室温;将反应混合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液,得到上层为四氢呋喃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将四氢呋喃有机层干燥,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溶剂,即可得到反应中间产物一金属铱二聚体配合物; 对于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将有机配体与水合三氯化铱按照物质的量(2-3):1的比例投入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氛围下,向所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可将反应物溶解的乙二醇乙醚与水的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乙二醇乙醚与水的体积比为(2-5):1,氮气氛围中加热至100°C至110°C,搅拌16小时后冷至室温;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倾倒入盐水中,减压抽滤收集析出的黄色固体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到金属铱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桂江徐先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