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123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异的泥路性能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设置有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3)、和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4),从而具有在胎肩主沟与胎冠主沟之间划分出的中间陆地部(6)。在中间陆地部形成有:从胎肩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沟(11);和从胎冠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沟(12)。外侧中间横纹沟(11)及内侧中间横纹沟(12)的沟宽分别朝向终端减小。外侧中间横纹沟以作为外侧中间横纹沟之间的间距的第一间距和大于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出现的方式配置。内侧中间横纹沟实质上以恒定的间距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发挥优异的泥路(mud)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对于4WD车而言,不仅在铺装过的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机会较多,在泥泞地等不平整路面上行驶的机会也较多。对安装于这种车辆的充气轮胎而言,要求其具备能够在泥泞地发挥较大的驱动力的所谓的泥路性能。以往,为了提高泥路性能而提出了在胎面部设置具有较大容积的沟的充气轮胎的方案。然而,当上述充气轮胎在铺装路面上行驶时,存在因在沟中被压缩的空气的振动而导致肃静性(噪声性能)大幅受损的问题。以下列举相关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88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86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异的泥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以及在该一对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地延伸的一条或两条胎冠主沟,由此使得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在上述胎肩主沟与上述胎冠主沟之间划分出的一对中间陆地部,所述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以及在该一对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地延伸的一条或两条胎冠主沟,由此使得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在所述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划分出的一对中间陆地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各中间陆地部形成有: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沟,该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沟从所述胎肩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具有在所述中间陆地部内中断的终端;以及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沟,该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沟从所述胎冠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具有在所述中间陆地部内中断的终端,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和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沟宽分别朝向各自的所述终端减小,所述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27 JP 2013-037626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以及在该一对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地延伸的一条或两条胎冠主沟,由此使得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在所述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划分出的一对中间陆地部,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中间陆地部形成有: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沟,该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沟从所述胎肩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具有在所述中间陆地部内中断的终端;以及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沟,该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沟从所述胎冠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具有在所述中间陆地部内中断的终端, 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和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沟宽分别朝向各自的所述终端减小, 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以作为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之间的间距的第一间距和大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出现的方式配置,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实质上以恒定的间距而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包括大于所述第一间距且小于所述第二间距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包括:第一外侧中间横纹沟;以及第二外侧中间横纹沟,与所述第一外侧中间横纹沟相比,该第二外侧中间横纹沟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更大, 所述第一外侧中间横纹沟和所述第二外侧中间横纹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包括:第一内侧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皓一朗岩崎聪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