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320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43
轮胎被构造成使得轮胎骨架构件与胎圈芯(18)之间的接合力增大。该轮胎(10)包括:轮胎骨架构件,其由骨架用树脂材料环状地形成,并且设置有沿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地配置的一对胎圈部(12)、分别从一对胎圈部(12)沿轮胎径向向外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4)和连接一对胎侧部(14)的胎冠部(16);环状的胎圈芯(18),其埋设在胎圈部(12)内并接合至胎圈部(12),并且均通过将覆盖用树脂材料涂敷并接合至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胎圈帘线(18B)而形成;以及延伸部(100),在轮胎的侧视图中该延伸部从胎圈芯(18)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被接合至轮胎骨架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至少一部分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轮胎。
技术介绍
诸如乘用车等的车辆中采用的已知充气轮胎例如由橡胶构件、由有机纤维材料制成的构件和钢构件构成。然而,使用过的橡胶在再循环中的用途受到限制,例如利用通过焚烧进行热再循环(thermal recycling),或者通过碾碎而用作路面材料来处理橡胶。近年来,从轻量化和易于再循环的角度出发,需要诸如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等的热塑性材料用作轮胎材料。例如,日本特开2010-188634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构成轮胎骨架部的轮胎骨架构件由热塑性材料形成的轮胎制造方法。在日本特开2010-188634号公报中公开的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将胎圈芯配置在用于形成轮胎骨架构件的模具的腔中,并接着将熔融的热塑性材料注入腔内以形成轮胎骨架构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86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考虑到对通过上述方法形成的轮胎骨架构件与胎圈芯之间的接合力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增大轮胎骨架构件与胎圈芯之间的接合力。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轮胎包括:轮胎骨架构件,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由骨架用树脂材料环状地形成,并且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一对胎圈部、从所述一对胎圈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和连接所述一对胎侧部的胎冠部;环状的胎圈芯,所述胎圈芯被埋设接合于所述胎圈部,并且由沿轮胎周向延伸且覆盖接合有覆盖用树脂材料的单股或多股的胎圈帘线形成;以及延伸部,从轮胎侧面观察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胎圈芯沿着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被接合至所述轮胎骨架构件。在第一方面的轮胎中,胎圈芯和从胎圈芯延伸的各延伸部被接合至轮胎骨架构件。这例如与没有延伸部的构造相比增大了胎圈芯与轮胎骨架构件之间的接合面积,于是增大了轮胎骨架构件与胎圈芯之间的接合力。第一方面的轮胎于是使得能够增大轮胎骨架构件与胎圈芯之间的接合力。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轮胎是第一方面的轮胎,其中,所述延伸部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在第二方面的轮胎中,延伸部从各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由此与例如延伸部从各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出的构造相比能够使延伸部的延伸长度变长。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轮胎是第二方面的轮胎,其中,所述延伸部被插入所述胎侧部。行驶期间轮胎接收的力(和这些力的方向)对于胎圈部、胎侧部和胎冠部而言均不同。在第三方面的轮胎中,将延伸部插入到与胎圈部接收的力不同的胎侧部内,使得能够抑制延伸部与轮胎骨架构件之间的剥离的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轮胎是第三方面的轮胎,其中,所述延伸部被插入所述胎冠部。在第四方面的轮胎中,将延伸部插入到与胎圈部和胎侧部接收的力不同的胎冠部内,使得能够有效地抑制延伸部与轮胎骨架构件之间的剥离的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轮胎是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胎,其中,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地形成多个所述延伸部。在第五方面的轮胎中,绕着轮胎周向间隔地形成多个延伸部使得能够进一步增大胎圈芯与轮胎骨架构件之间的接合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轮胎是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胎,其中,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具有热塑性;并且所述胎圈芯和所述轮胎骨架构件通过熔接被接合。在第六方面的轮胎中,通过熔接将胎圈芯与轮胎骨架构件接合到一起使得能够简单且牢固地将胎圈芯与轮胎骨架构件接合到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轮胎是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胎,其中:所述延伸部由与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通过熔接被接合至所述轮胎骨架构件。在第七方面的轮胎中,用与覆盖用树脂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延伸部使得能够抑制生产成本。通过熔接将延伸部接合至轮胎骨架构件使得能够简单且牢固地将延伸部与轮胎骨架构件接合到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的轮胎是第七方面的轮胎,其中,通过使构成所述胎圈芯的覆盖用树脂材料的一部分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来形成所述延伸部。在第八方面的轮胎中,通过使构成胎圈芯的覆盖用树脂材料的一部分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来形成延伸部,使得例如与延伸部是待接合至胎圈芯的单独体的构造相比,能够消除对将单独体的延伸部接合到胎圈芯上的过程的需要,此外使得能够确保胎圈芯与延伸部之间的足够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的轮胎是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胎,其中,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具有比所述骨架用树脂材料高的对所述胎圈帘线的粘合性,并且被粘合至所述胎圈帘线。在第九方面的轮胎中,采用具有比骨架用树脂材料高的对胎圈帘线的粘合性的材料作为覆盖用树脂材料,使得即使在覆盖用树脂材料与胎圈帘线之间没有采用粘合剂等,也能够牢固地将两个构件接合(粘合)。这由此使得能够去除将粘合剂施加至胎圈帘线的过程,提高了生产率。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的轮胎是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胎,其中,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和所述骨架用树脂材料是相同的材料。在第十方面的轮胎中,覆盖用树脂材料和骨架用树脂材料采用相同的材料使得与采用多种树脂材料的构造相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第十一方面的轮胎是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胎,其中,通过沿着轮胎周向将覆盖接合有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的所述胎圈帘线卷绕多次并通过接合邻接的所述胎圈帘线的覆盖层来形成所述胎圈芯。在第十一方面的轮胎中,通过沿着轮胎周向将覆盖接合至覆盖用树脂材料的胎圈帘线卷绕多次并通过将邻接的胎圈帘线的覆盖层接合到一起而形成胎圈芯,使得与例如胎圈帘线沿着轮胎周向卷绕多次并接着将胎圈帘线外周覆盖接合至覆盖用树脂材料的构造相比,能够使覆盖用树脂材料与胎圈帘线之间的固定牢固。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使得能够增大轮胎骨架构件与胎圈芯之间的接合力。【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截面图。图2是图1中由箭头2X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辋组装状态。图3是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壳体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截面立体图。图4是图3中由箭头4X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半体而采用的模具的平面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已经将带覆盖物的胎圈芯配置在模具内的状态的模具。图6是图5中由箭头6X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壳体而采用的成型机的立体图。图8是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壳体而采用的轮胎支撑部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处于最小直径状态的轮胎支撑部。图9是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壳体而采用的轮胎支撑部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处于最大直径状态的轮胎支撑部。图10是用于支撑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半体和轮胎内面支撑环的轮胎支撑部的立体图。图11是说明接合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半体的过程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成型机和供给熔融树脂材料的挤出机。图12是说明将增强帘线埋设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壳体的外周部内的过程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供给增强帘线的帘线供给装置的相关部分。图13是说明用于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覆盖物的胎圈芯的过程的截面立体图,并且示出了覆盖有树脂的胎圈帘线的截面。图14是说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覆盖物的胎圈芯的变型例的覆盖有树脂的胎圈帘线的截面的截面立体图。图15示出了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覆盖物的胎圈芯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其包括:轮胎骨架构件,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由骨架用树脂材料环状地形成,并且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一对胎圈部、从所述一对胎圈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和连接所述一对胎侧部的胎冠部;环状的胎圈芯,所述胎圈芯被埋设接合于所述胎圈部,并且由沿轮胎周向延伸且覆盖接合有覆盖用树脂材料的单股或多股的胎圈帘线形成;以及延伸部,从轮胎侧面观察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胎圈芯沿着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被接合至所述轮胎骨架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12 JP 2011-2713291.一种轮胎,其包括: 轮胎骨架构件,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由骨架用树脂材料环状地形成,并且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一对胎圈部、从所述一对胎圈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和连接所述一对胎侧部的胎冠部; 环状的胎圈芯,所述胎圈芯被埋设接合于所述胎圈部,并且由沿轮胎周向延伸且覆盖接合有覆盖用树脂材料的单股或多股的胎圈帘线形成;以及 延伸部,从轮胎侧面观察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胎圈芯沿着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被接合至所述轮胎骨架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被插入所述胎侧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被插入所述胎冠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地形成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好秀今誓志长谷川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