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4227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低成本且简单的结构来提高侧面碰撞时的乘员保护性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杆(50)的下侧连结部分(51)与上下延伸部(57)的下端连接。下侧连结部分(51)包括:从上下延伸部(57)的下端沿大致水平方向折曲的水平延伸部(54);和从该水平延伸部(54)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并穿插在穿插孔(36)中的穿插部(53)。穿插部(53)包括:经由引导部(37)而嵌合在穿插孔(36)中的大径部(71);和从该大径部(71)的下端向下方连续地延伸的小径部(72)。在小径部(72)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大径部(71)而末端扩开的锥部(72a),直线状的直线部(72b)从该锥部(72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门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车身及车门上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公知有如下车辆用门锁装置:通过拉拽车门外把手,经由杆使闩锁单元动作,从而解除车门的闭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3))。该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车门上设有能够进行闭锁及闭锁解除运动的闩锁单元、和进行该闩锁单元的闭锁解除操作的车门外把手。闩锁单元用于对设置在车身上的闩眼(striker)进行闭锁及闭锁解除运动。通过对车门外把手进行解除操作,将与车门外把手连结的杆下压,该杆将闩锁单元的闭锁解除杆下压,由此解除闩锁单元的闭锁。基于图13说明专利文献1的概要。图13的(a)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普通状态的说明图。杆100的下部呈曲柄形状。杆100嵌合在闭锁解除杆101的开口102中。倾斜部104相对于开口102的中心线103的倾斜角为θ。由于倾斜角θ较大,所以通过使杆100与闭锁解除杆101连结,并使杆100向下方如箭头Dw那样移动,闭锁解除杆101也向下方(Dw)移动。图13的(b)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碰撞时的状态的说明图。车辆碰撞时,若闩锁单元由于冲击力而相对于车门外把手相对地向前方如箭头Fr那样移动(闩锁单元和车门外把手向接近方向移动),则闭锁解除杆101也相对地向前方移动。由此,杆100从假想线所示的原位置向实线所示的位置倾斜。其结果为,倾斜角θ减小,杆100以向下方穿挤的方式移动,由此,杆100与闭锁解除杆101的连结被解除。另外,汽车的车门在例如从侧面对车辆作用有碰撞载荷时,由于所谓的侧面碰撞导致车门发生变形而凹陷。若车门发生变形,则车门外把手被拉入凹陷侧,杆也追随车门外把手而被拉拽。由于车门外把手向远离闩锁单元的方向移动,所以在上述构造中不会解除连结。而且,由于车门发生变形而凹陷,所以闭锁解除杆通过杆而向下压方向变位,从而能够解除闭锁。在侧面碰撞时闭锁解除杆被下压对于提高车辆内的乘员的保护性能的方面是不利的。作为对策,考虑在车辆用门锁装置上另行设置侧面碰撞时的闭锁解除防止机构。但是,侧面碰撞时的闭锁解除防止机构结构复杂且装置的成本有升高的趋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8748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通过低成本且简单的结构,提高侧面碰撞时的乘员保护性能。根据方案1的专利技术,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闩眼,其设置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闩锁单元,其能够对该闩眼进行闭锁动作及闭锁解除动作;闭锁解除杆,其设置在该闩锁单元上,通过向下方转动而对上述闩眼进行闭锁解除;以及车门外把手,其经由杆而对该闭锁解除杆进行闭锁解除操作,上述闩锁单元和比该闩锁单元位于高的位置的上述车门外把手设置在车门上,上述杆的上端部与上述车门外把手连结,上述杆的下端部以与上述车门外把手的闭锁解除操作连动而能够将上述闭锁解除杆向成为上述闭锁解除方向的下方按压而使上述闭锁解除杆变位的方式与上述闭锁解除杆连结,上述杆具有穿插部,该穿插部从上方穿插在设于上述闭锁解除杆且上下贯穿的穿插孔中,该穿插部具有:嵌合在上述穿插孔中的大径部、和从该大径部向下方连续地延伸且直径小于上述大径部的小径部。根据方案2的专利技术,优选的是,上述穿插部的轴线随着趋向于下方而比上述穿插孔的轴线更向前方倾斜。根据方案3的专利技术,更优选的是,上述小径部的从上述大径部的下端到上述杆的前端的全部区域形成为小径。根据方案4的专利技术,更优选的是,上述小径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上述大径部而末端扩开的锥部。根据方案5的专利技术,更优选的是,上述闭锁解除杆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用于在将上述穿插部从上方穿插于上述穿插孔时将上述穿插部引导到上述穿插孔中,该引导部具有从上向下而前端变细的引导面,该引导面在上述穿插孔的从车宽方向侧方到后方的范围内形成。专利技术效果在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杆具有从上方穿插在设于闭锁解除杆且上下贯穿的穿插孔中的穿插部,该穿插部具有:嵌合在穿插孔中的大径部、和从该大径部向下方连续地延伸且直径小于大径部的小径部。当从侧面对车辆作用有碰撞载荷时、即所谓的侧面碰撞时,由于车门的变形,车门外把手被拉入到车辆内侧。若与此相伴地车门外把手和闩锁单元向远离方向相对变位,则杆向从闭锁解除杆拔出的方向移动。杆的嵌合于穿插孔的位置从大径部移动到小径部,因此穿插孔与杆的间隙增大,即使闭锁解除杆和杆相对地倾斜,也能够防止杆与闭锁解除杆卡合。因此,虽然车门发生变形而凹陷,车门外把手以向前方倾斜的方式移动,但由于闭锁解除杆没有被下压而能够维持车门的锁定状态。另外,由于穿插部的嵌入穿插孔中的部分为大径,所以能够减小穿插孔与杆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杆与闭锁解除杆之间的晃动。杆的穿插部是由大径部和从该大径部连续地延伸的小径部构成的结构,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过低成本且简单的结构来提高侧面碰撞时的乘员保护性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穿插部的轴线随着趋向于下方而比穿插孔的轴线更向前方倾斜,因此,在碰撞初期杆向车辆前方内侧变位时,穿插部的轴线与穿插孔的轴线的相对角度接近于零(0),穿插部不会卡挂在穿插孔上,而是朝向容易脱离的方向。由于穿插部的大径部容易从穿插孔脱离,所以能够防止大径部与闭锁解除杆卡合。在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小径部的从大径部的下端到杆的前端的全部区域形成为小径。碰撞时,即使在车门外把手与闩锁单元的相对变位增大的情况下,由于小径部较长地形成至杆的前端,所以也能够通过小径部来防止闭锁解除杆和杆咬合而卡合。另外,由于小径形成至杆的前端,所以提高了将杆插入到闭锁解除杆的穿插孔中时的组装性。在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小径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大径部而末端扩开的锥部。在将杆组装于闭锁解除杆上时,能够容易地插入到闭锁解除杆的穿插孔中,即,从小径部开始穿插,通过锥部而顺利地转移至大径部。因此,从小径部向大径部的转移不会发生卡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杆向闭锁解除杆的组装性。在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闭锁解除杆具有引导部,用于将穿插部从上方穿插于穿插孔时引导到穿插孔中。引导部具有从上向下而前端变细的引导面,引导面在穿插孔的从车宽方向侧方到后方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杆向闭锁解除杆的组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周围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基本原理的说明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的闩锁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5向视图。图6是图4的6-6线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引导部的立体图。图8是通过图5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车门内把手来使闭锁解除杆转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车门外把手向车内侧变位的作用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杆发生变位的中途的作用图。图11是图10的(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2是比较例及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作用图。图13是现有技术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基本原理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汽车)、11…车身、12…前车门(车门)、13…后车门(车门)、15…闩眼、20…车辆用门锁装置、30…闩锁单元、32…闭锁解除杆、36…穿插孔、36a…穿插孔的轴线、37…引导部、39…引导面、40…车门外把手、50…杆、53…穿插部、53a…穿插部的轴线、71…大径部、72…小径部、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闩眼,其设置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闩锁单元,其能够对该闩眼进行闭锁动作及闭锁解除动作;闭锁解除杆,其设置在该闩锁单元上,通过向下方转动而对所述闩眼进行闭锁解除;以及车门外把手,其经由杆而对该闭锁解除杆进行闭锁解除操作,所述闩锁单元和比该闩锁单元位于高的位置的所述车门外把手设置在车门上,所述杆的上端部与所述车门外把手连结,所述杆的下端部以与所述车门外把手的闭锁解除操作连动而能够将所述闭锁解除杆向成为所述闭锁解除方向的下方按压并使所述闭锁解除杆变位的方式与所述闭锁解除杆连结,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杆具有穿插部,该穿插部从上方穿插在设于所述闭锁解除杆且上下贯穿的穿插孔中,该穿插部具有:嵌合在所述穿插孔中的大径部、和从该大径部向下方连续地延伸且直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小径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18 JP 2013-007297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闩眼,其设置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闩锁单元,其能够对该闩眼进行闭锁动作及闭锁解除动作;闭锁解除杆,其设置在该闩锁单元上,通过向下方转动而对所述闩眼进行闭锁解除;以及车门外把手,其经由杆而对该闭锁解除杆进行闭锁解除操作,所述闩锁单元和比该闩锁单元位于高的位置的所述车门外把手设置在车门上,所述杆的上端部与所述车门外把手连结,所述杆的下端部以与所述车门外把手的闭锁解除操作连动而能够将所述闭锁解除杆向成为闭锁解除方向的下方按压并使所述闭锁解除杆变位的方式与所述闭锁解除杆连结,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杆具有穿插部,该穿插部从上方穿插在设于所述闭锁解除杆且上下贯穿的穿插孔中,该穿插部具有:嵌合在所述穿插孔中的大径部、和从该大径部向下方连续地延伸且直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小径部,所述小径部的从所述大径部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让治内川诚中村旬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