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911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4:14
提供能够比以往小型化的门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中,由于将对锁芯进行的钥匙操作力传递至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锁定切换部件”的中继杆的钥匙操作传递连杆配置为以与中继杆共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以与它们配置为以不同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以往的装置相比,能够实现门锁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具有用于向钥匙操作传递连杆和中继杆传递力的第一可动抵接部的第一扇形突部和具有第二可动抵接部的第二扇形突部绕钥匙操作传递连杆和中继杆的共用的转动轴配置,从而在第一以及第二可动抵接部的转动空间限制在绕共用的转动轴的圆形区域内的方面,也能够实现门锁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供能够比以往小型化的门锁装置。本技术的门锁装置中,由于将对锁芯进行的钥匙操作力传递至作为本技术的“锁定切换部件”的中继杆的钥匙操作传递连杆配置为以与中继杆共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以与它们配置为以不同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以往的装置相比,能够实现门锁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具有用于向钥匙操作传递连杆和中继杆传递力的第一可动抵接部的第一扇形突部和具有第二可动抵接部的第二扇形突部绕钥匙操作传递连杆和中继杆的共用的转动轴配置,从而在第一以及第二可动抵接部的转动空间限制在绕共用的转动轴的圆形区域内的方面,也能够实现门锁装置的小型化。【专利说明】门锁装置
本技术涉及内置于车门、且通过对设于门的锁芯进行的钥匙操作能够对门进行锁定以及解除锁定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图24所示的以往的门锁装置构成为,利用马达的动力使锁定切换部件2在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转动,而能够对门进行锁定以及解除锁定。在该门锁装置上,在锁定切换部件2的侧方设有扇形的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该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由于对设于门的锁芯(未图示)进行的钥匙操作而转动。而且,以锁定切换部件2也由于对锁芯的钥匙操作而在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切换的方式从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向锁定切换部件2传递钥匙操作力。另外,锁芯在未被进行钥匙操作时不会从中立位置移动,因此不会从锁定切换部件2向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传递力。具体而言,在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所具有的一对抵接部突部4、4之间容纳有从锁定切换部件2延伸的卡合臂5的前端部。而且,若通过相对于锁芯的钥匙操作使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在钥匙锁定位置与钥匙开锁位置之间转动,则卡合臂5被任一个抵接部突部4按压而使锁定切换部件2在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转动。另一方面,在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配置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即使锁定切换部件2在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转动,卡合臂5也不按压抵接部突部4、4地而在上述抵接部突部4、4之间转动,从而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保持在中立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138453号公报(图1、图8、段落~)然而,上述的 门锁装置中,在横向并列配置的锁定切换部件2与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的设置空间内,需要确保钥匙操作传递部件3和卡合臂5的两个转动空间合在一起的较大的空间,从而妨碍门锁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比以往的装置小型化的门锁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锁定切换部件,其内置于车辆的门,从设于门的车内侧的锁定操作部或者内置于门的电气驱动源受到力,而在使门锁定的锁定位置与使门开锁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钥匙操作传递部件,其设为能够以与锁定切换部件共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受到对门所具备的锁芯的钥匙操作力而在钥匙锁定位置与钥匙开锁位置之间转动;第一可动抵接部,其与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中的一方一体转动,且在绕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共用的转动轴的一部分配置;第二可动抵接部,其与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中的另一方一体转动,在绕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共用的转动轴的与第一可动抵接部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一部分配置,当使钥匙操作传递部件转动至钥匙锁定位置时,以使锁定切换部件向锁定位置联动转动的方式在与第一可动抵接部之间传递钥匙操作力,并且,当使钥匙操作传递部件转动至钥匙开锁位置时,以使锁定切换部件向开锁位置联动转动的方式在与第一可动抵接部之间传递钥匙操作力;以及转动缝隙,其在绕共用的转动轴的第一可动抵接部与第二可动抵接部之间设置,在钥匙操作传递部件配置于钥匙锁定位置与钥匙开锁位置的中间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当使锁定切换部件向锁定位置或开锁位置转动时,仅使第一可动抵接部或者上述第二可动抵接部中的一方与该锁定切换部件一起转动,而防止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联动转动。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门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第一可动抵接部配置有一对,且配置在绕共用的转动轴的两个位置;第二可动抵接部配置有一对,且配置在绕共用的转动轴的一对第一可动抵接部之间的两个位置。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门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一对第一扇形突部,一对第一扇形突部与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中的一方一体转动,在绕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共用的转动轴的分开180度的两个位置配置;一对第二扇形突部,该一对第二扇形突部与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中的另一方一体转动,在绕锁定切换部件以及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共用的转动轴的分开180度的两个位置配置,而绕共用的转动轴地与第一可动抵接部交替排列;一对第一可动抵接部,该一对第一可动抵接部为各第一扇形突部的两个侧面;以及一对第二可动抵接部,该一对第二可动抵接部为各第二扇形突部的两个侧面。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门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闩锁单元,其能够将门保持为相对于车辆关闭的状态;打开连杆,其在能够与闩锁单元卡合的开锁位置与不能与闩锁单元卡合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锁定位置使门锁定,另一方面在开锁位置使门开锁;主动杆,其限制打开连杆的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作为锁定切换部件的中继杆,其绕与主动杆不同的转动轴转动;以及杆连结部件,其能够联动地连结主动杆和中继杆。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门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闩锁单元,其能够将门保持为相对于车辆关闭的状态;打开连杆,其在能够与闩锁单元卡合的开锁位置与不能与闩锁单元卡合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锁定位置使门锁定,另一方面在开锁位置使门开锁;主动杆,其规定打开连杆的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作为锁定切换部件的中继杆,其绕与主动杆不同的转动轴转动;长孔,其在主动杆以及中继杆中的一方设置;以及销,其在主动杆以及中继杆中的另一方设置,与长孔卡合而使主动杆和中继杆能够联动。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门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闩锁单元,其能够将门保持为相对于车辆关闭的状态;打开连杆,其在能够与闩锁单元卡合的开锁位置与不能与闩锁单元卡合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锁定位置使门锁定,另一方面在开锁位置使门开锁;以及作为锁定切换部件主动杆,其规定打开连杆的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在技术方案4至6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门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主动杆,主动杆与和锁定操作部一体动作的线状部件连结,受到对锁定操作部进行的操作力而转动,并且,受到来自作为电气驱动源的马达的动力而转动,从而在使门锁定的锁定位置与使门开锁的开锁位置之间移动。技术方案8的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锁定切换部件,其内置于车辆的门,从设于门的车内侧的锁定操作部或者内置于门的电气驱动源受到力,而在使门锁定的锁定位置与使门开锁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钥匙操作传递部件,其受到对门所具备的锁芯进行的钥匙操作力而在钥匙锁定位置与钥匙开锁位置之间转动,将钥匙操作力传递至锁定切换部件,以使得当该钥匙操作传递部件转动至钥匙锁定位置时使锁定切换部件向锁定位置联动转动,另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锁定切换部件,其内置于车辆的门,从设于所述门的车内侧的锁定操作部或者内置于所述门的电气驱动源受到力而在将所述门锁定的锁定位置与将所述门开锁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钥匙操作传递部件,其设为能够以与所述锁定切换部件共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受到对所述门所具备的锁芯的钥匙操作力而在钥匙锁定位置与钥匙开锁位置之间转动;?一对第一扇形突部,所述一对第一扇形突部与所述锁定切换部件以及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中的一方即第一部件一体转动,并在绕所述锁定切换部件以及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所述共用的转动轴的分开180度的两个位置配置;?一对第二扇形突部,所述一对第二扇形突部与所述锁定切换部件以及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中的另一方即第二部件一体转动,在绕所述锁定切换部件以及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所述共用的转动轴的分开180度的两个位置配置,且绕所述共用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扇形突部交替排列,当使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转动至所述钥匙锁定位置时,以使所述锁定切换部件向所述锁定位置联动转动的方式在与所述第一扇形突部之间传递钥匙操作力,并且当使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转动至所述钥匙开锁位置时,以使所述锁定切换部件向所述开锁位置联动转动的方式在与所述第一扇形突部之间传递所述钥匙操作力;?转动缝隙,其在绕所述共用的转动轴的所述第一扇形突部与所述第二扇形突部之间设置,在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配置于所述钥匙锁定位置与所述钥匙开锁位置的中间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当使所述锁定切换部件向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开锁位置转动时,仅使所述第一扇形突部或者所述第二扇形突部中的一方与该锁定切换部件一起转动,而防止所述钥匙操作传递部件的联动转动;?转矩传递轴,其设于所述第二部件而沿所述共用的转动轴方向延伸,在前端面具有所述一对第二扇形突部,并且,具有与所述一对第二扇形突部的外周面成为一个面的圆形外周面;?圆形凹部,其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所述一对第一扇形突部从一部分突出的圆形的内周面并且容纳有所述一对第二扇形突部;?中心孔,其在所述圆形凹部的里壁的中心贯通形成;?前端轴,其从所述转矩传递轴的前端面的中心比所述一对第二扇形突部向前方突出,并贯通所述中心孔;?卡止突起,其从所述前端轴的前端部向侧方突出,卡止于所述中心孔的外侧开口缘,并防止所述前端轴从所述中心孔脱出;?支承筒,其能够转动地支承所述转矩传递轴的轴向的中间部;以及?大径部,其通过使所述转矩传递轴的基端部阶梯状地扩径而成,在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在所述共用的转动轴方向上隔着所述支承筒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敦司多田武史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