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526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具有:弹键机构;具有能够使弹键机构向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移动的连接杆(35)及使连接杆(35)移动的锁定板(50)的锁定机构;将锁芯(58)的操作力传递给锁定机构的锁定板(50)的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55、61、68);至少收容锁定机构及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55、61、68)的壳体(11、21)。在门锁装置中设有定位机构(15b、66),该定位机构将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55、61、68)相对于壳体(11、21)定位成与锁芯(58)的中立位置对应的中立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车门上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门上设有能够脱离地卡止于在车体上固定的大致呈U字形状的撞针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具有与撞针卡止的弹键机构和解除该弹键机构进行的撞针的卡止的锁定机构。另外,在近年的车辆中,至少锁定机构收容在封闭壳体内,并且,插入钥匙的锁芯与封闭壳体内的锁定机构直接连结,从而防止不正当操作及车辆被盗。 作为具有这种机构的门锁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门锁装置,其配 设有钥匙柄和钥匙辅助柄,且使与钥匙辅助柄连动的扇形齿轮向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移动,所述钥匙柄从动于设于门的车外侧的锁芯的操作,所述钥匙辅助柄经由钥匙连接杆与该钥匙柄连结。在该门锁装置中,当钥匙辅助柄处于中立位置时,例如,即使通过致动器使扇形齿轮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或与其相反地转动,也以钥匙辅助柄不动作的方式,设有间隙地使钥匙辅助杆与扇形齿轮连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50114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门锁装置中,钥匙辅助柄相对于扇形齿轮在间隙的范围内转动自如。因此,存在钥匙辅助柄、钥匙连接杆及钥匙柄没被定位,钥匙柄的位置不固定的问题。进而,当钥匙柄的位置不固定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钥匙柄与锁芯的组装时,由凹凸构成的彼此的连结形状不吻合而不易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钥匙连接杆进行定位而将钥匙柄保持在规定位置,能够提高钥匙柄与锁芯的组装性的门锁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具有弹键机构,其能够卡止脱离撞针;锁定机构,其具有连接杆和锁定板,所述连接杆能够使该弹键机构在可操作的解锁位置和不可操作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板使该连接杆在所述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其将配设于门上的锁芯的操作力向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板传递;壳体,其至少收容所述锁定机构及所述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还设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将所述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相对于所述壳体定位成与所述锁芯的中立位置对应的中立状态。通过设置定位机构,能够在将锁芯组装在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之前的状态下,将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定位成中立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与锁芯的组装,能够提高组装性。优选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定位部;设于所述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且与所述定位部能够脱离且带有弹性力地卡合的卡止部。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卡止部与设于壳体的定位部能够脱离且带有弹性力地卡合,因此,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能够在保持设有定位机构的状态下动作。从而,不需要在安装锁芯后拆下定位机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闻组装性。 优选所述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具有钥匙柄,其直接连结从所述锁芯的后端突出而进行旋转动作的旋转杆,且与所述锁芯的操作对应地转动;钥匙连接杆,其与所述钥匙柄连结而往复移动;钥匙辅助柄,其与该钥匙连接杆连结而能够转动地配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锁定板保持间隙地卡合,所述卡止部设置在所述钥匙连接杆上。一端侧与钥匙柄连结,另一端侧与钥匙辅助柄连结而进行往复移动的钥匙连接杆由于用于使各连结部可动的间隙而容易晃动。通过在该钥匙连接杆上设置定位机构,钥匙连接杆被施加定位机构的弹性力,从而能够抑制晃动,防止产生晃动导致的噪音。优选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对所述钥匙连接杆进行直线性引导的引导槽和沿着该引导槽延伸而供所述卡止部滑动的抵接壁,在该抵接壁上设有所述定位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定位机构。优选所述卡止部与所述钥匙连接杆一体形成。由此,不需要其他专业部件,能够削减制造成本。优选在所述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上还设有检测该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动作位置的钥匙操作检测开关。通过在定位成中立状态的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上设置钥匙操作检测开关,能够在制造时容易可靠地进行钥匙操作力检测开关的导通测试。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能够利用定位机构将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定位成中立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与锁芯的组装,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门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门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 (A)是⑶的A-A线剖视图、⑶是表示图I的第一外壳构件的锁定机构配设部的主视图。图4表示门锁装置的弹键机构,(A)是表示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⑶是表示门关闭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4的弹键机构与锁芯的关系的侧视图。图6是图I的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7(A)是图I的锁定板的放大主视图、(B)是图I的钥匙辅助柄的放大主视图、(C)是图I的钥匙连接杆的放大主视图。图8 (A)是钥匙柄的后视图、⑶是图8 (A)的B-B线剖视图、(C)是图5的旋转杆前端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9是表示将开关基板覆盖在图I的第一外壳构件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从图I的解锁状态对锁芯进行锁定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从图2的锁定状态对锁芯进行解锁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符号说明·I 撞针11第一外壳构件(壳体)15a抵接壁15b定位凹部(定位部、定位机构)17钥匙连接杆保持槽(引导槽)21第二外壳构件(壳体)35连接杆50锁定板55钥匙辅助柄(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58 锁芯61钥匙连接杆(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66卡止部(定位机构)68钥匙柄(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71旋转杆91第一可动触点(钥匙操作检测开关)93固定触点(钥匙操作检测开关)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按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及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安装在车辆的能够开闭的门上,能够脱离地与配设在车体上的撞针1(参照图4(B))卡止。该门锁装置配设有与撞针I卡止的弹键机构、对由该弹键机构进行的撞针I的卡止状态进行锁定或解锁的锁定机构。如图3(A)所示,配设有构成门锁装置的各部件的第一外壳构件11具有锁定机构配设部12和弹键机构配设部13,且俯视下呈L字形状。如图3(B)所示,在锁定机构配设部12设有能够转动地轴接后述的锁定板50及内部杆40的支承轴即安装轴部14a、14b。在安装轴部14a的上侧突出设有朝向上方弯曲的圆弧状的支承凸部16。另外,在安装轴部14a的右侧及斜上方,沿铅直方向形成有两个用于保持后述的钥匙连接杆61的钥匙连接杆保持槽(引导槽)17。在这些钥匙连接杆保持槽17的右侧朝向图中跟前侧突出设有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抵接壁15a。该抵接壁15a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在抵接壁15a的中央设有朝向与钥匙连接杆保持槽17相反方向弯曲的定位凹部(定位部)15b。在安装轴部14b的左侧部设有轴孔18,该轴孔18用于能够转动地配置后述的旋钮杆75。在该轴孔18的更上部左侧设有驱动电动机配设部19和凸轮构件配设部20。并且,安装在第一外壳构件11的锁定机构配设部12上的第二外壳构件21与第一外壳构件11 一起构成壳体。安装于第一外壳构件11的弹键机构配设部13的辅助外壳24覆盖配置在弹键机构配设部13的弹键机构的栏块25—侧。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该栏块25上,穿过凹部26朝向弹键机构配设部13凹陷设置。穿过凹部26成为撞针I穿过的空间。在该穿过凹部2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装置,其具有:弹键机构,其能够卡止脱离撞针;锁定机构,其具有连接杆和锁定板,所述连接杆能够使该弹键机构向可操作的解锁位置和不可操作的锁定位置移动,所述锁定板使该连接杆向所述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移动;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其将配设于门上的锁芯的操作力向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板传递;壳体,其至少收容所述锁定机构及所述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还设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将所述钥匙操作力传递机构相对于所述壳体定位成与所述锁芯的中立位置对应的中立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形干雄赤木伸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