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的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中,若能独立地先于前车门打开后车门,则可能会在车辆停止之前打开后车门,或许不能确保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当前车门关闭时限制后车门的打开,当前车门打开时允许后车门打开的车辆的开闭体结构,其一例示于图13。即,图13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开闭体结构的基本结构的图,图示的开闭体结构包括:设于后车门的内部把手101;将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锁定单元102;使内部把手101的工作相对于锁定单元102处于传递/非传递状态的空摆机构103;以及与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将该空摆机构103切换至传递/非传递状态的致动器(螺线管)104。在该开闭体结构中,当关闭前车门时,因打开关闭被锁定单元102锁定而不能打开后车门,在该状态下即便乘员操作了内部把手101,该操作力也不会被空摆机构103传递至锁定单元102,因此,可维持锁定单元102对后车门的锁定状态,不能打开该后车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装置,是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的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装置,其包括:空摆机构,该空摆机构将内部把手和闩锁单元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其中所述内部把手设于所述后车门,所述闩锁单元能将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成关闭状态;底座构件,该底座构件配置所述空摆机构;以及工作构件,该工作构件与所述前车门抵接,并通过与所述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工作来将所述空摆机构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装置配置于所述后车门的前端部,且与所述前车门直接抵接的所述工作构件以能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底座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8 JP 2011-259115;2011.11.28 JP 2011-25921.一种门锁装置,是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的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装置,其包括:空摆机构,该空摆机构将内部把手和闩锁单元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其中所述内部把手设于所述后车门,所述闩锁单元能将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成关闭状态;底座构件,该底座构件配置所述空摆机构;以及工作构件,该工作构件与所述前车门抵接,并通过与所述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工作来将所述空摆机构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装置配置于所述后车门的前端部,且与所述前车门直接抵接的所述工作构件以能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底座构件,所述闩锁单元包括第一闩锁单元和第二闩锁单元,所述空摆机构包括:能旋转的闩锁侧传递杆,该闩锁侧传递杆在一端部具有连结于与所述第一闩锁单元相连的连结构件的第一连结部,在另一端部具有连结于与所述第二闩锁单元相连的连结构件的第二连结部,并且该闩锁侧传递杆设有承受操作力的卡合部;以及把手侧传递杆,该把手侧传递杆根据所述内部把手的操作来进退移动,并能在所述把手侧传递杆和所述闩锁侧传递杆的卡合部卡合的连结位置与解除该卡合的非连结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工作构件配置成能沿着所述把手侧传递杆的摆动方向进退移动,该工作构件与所述把手侧传递杆卡合以将该把手侧传递杆切换至连结/非连结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构件以能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座构件,且在该工作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车门抵接的销状的抵接部,该抵接部从形成于所述后车门的通孔朝向所述前车门突出至外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轴将所述内部把手以能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所述底座构件的上下方向一端部,并将所述空摆机构的所述把手侧传递杆以能沿着上下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底座构件的另一端部,在所述内部把手与所述把手侧传递杆之间配置有L字状的旋转杆,该旋转杆被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轴轴支承成能旋转,并且一端侧与所述内部把手卡合,且另一端侧与所述把手侧传递杆作节点连结,以将所述内部把手的旋转力转换为所述把手侧传递杆的进退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