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223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6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紧凑地配置于后车门内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1)是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52)和后车门(53)打开关闭出入口(51)的车辆(50)的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装置,包括:空摆机构,该空振机构将内部把手和闩锁单元(58、59)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其中所述内部把手设于所述后车门,所述闩锁单元能将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成关闭状态;底座构件,该底座构件配置该空摆机构;以及工作构件,该工作构件与所述前车门抵接,并通过与所述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工作来将所述空摆机构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所述门锁装置配置于所述后车门的前端部,且与所述前车门直接抵接的所述工作构件以能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底座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的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中,若能独立地先于前车门打开后车门,则可能会在车辆停止之前打开后车门,或许不能确保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当前车门关闭时限制后车门的打开,当前车门打开时允许后车门打开的车辆的开闭体结构,其一例示于图13。即,图13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开闭体结构的基本结构的图,图示的开闭体结构包括:设于后车门的内部把手101;将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锁定单元102;使内部把手101的工作相对于锁定单元102处于传递/非传递状态的空摆机构103;以及与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将该空摆机构103切换至传递/非传递状态的致动器(螺线管)104。在该开闭体结构中,当关闭前车门时,因打开关闭被锁定单元102锁定而不能打开后车门,在该状态下即便乘员操作了内部把手101,该操作力也不会被空摆机构103传递至锁定单元102,因此,可维持锁定单元102对后车门的锁定状态,不能打开该后车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以下结构:在同样的对开式的门锁装置中,不是利用致动器,而是如图14所示利用机械结构来切换空摆机构的状态。图14表示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门闩锁装置的基本结构,图示的门闩锁装置将被前车门按压的工作杆201的动作经由连结杆202传递至空摆机构的锁定杆203,并通过使滑动销204工作,来切换与内部把手205连结的打开杆206和棘轮释放杆207的连结状态(锁定/开锁状态),以限制后车门的打开关闭。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7875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232716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结构中,由于利用致动器104切换空摆机构103的状态,因此在左右的后车门上分别需要致动器104,从而存在导致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另外,需分别独立地检测左右前车门的打开关闭状态以分别控制致动器104,因此,也存在系统复杂化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结构中,由于工作杆201和门锁装置主体配置于分离的位置(由连结杆202连结),因此存在门内零件的布局自由度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利用通过锁定杆203旋转而工作的滑动销204,来将与内部把手205联动的打开杆206和操作闩锁单元208、209的棘轮释放杆207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因此也存在零件个数增加而使结构复杂化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紧凑地配置于后车门内的门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是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的上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装置,其包括:空摆机构,该空摆机构将内部把手和闩锁单元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其中上述内部把手设于上述后车门,上述闩锁单元能将上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成关闭状态;底座构件,该底座构件配置上述空摆机构;以及工作构件,该工作构件与上述前车门抵接,并通过与上述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工作来将上述空摆机构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上述门锁装置的特征是,将上述门锁装置配置于上述后车门的前端部,并将与上述前车门直接抵接的上述工作构件以能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底座构件。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将上述工作构件以能滑动的方式设于上述底座构件,并在该工作构件上设置与上述前车门抵接的销状的抵接部,使该抵接部从形成于上述后车门的通孔朝向上述前车门突出至外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空摆机构包括:能旋转的闩锁侧传递杆,该闩锁侧传递杆在一端部具有连结于与一个闩锁单元相连的连结构件的第一连结部,在另一端部具有连结于与另一个闩锁单元相连的连结构件的第二连结部,并设有承受操作力的卡合部;以及把手侧传递杆,该把手侧传递杆根据上述内部把手的操作来进退移动,并能在其和上述闩锁侧传递杆的卡合部卡合的连结位置与解除该卡合的非连结位置之间摆动,将上述工作构件配置成能沿着上述把手侧传递杆的摆动方向进退移动,该工作构件与上述把手侧传递杆卡合以将该把手侧传递杆切换至连结/非连结位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利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轴将上述内部把手以能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底座构件的上下方向一端部,并将上述空摆机构的上述把手侧传递杆以能沿着上下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底座构件的另一端部,在上述内部把手与上述把手侧传递杆之间配置有大致L字状的旋转杆,该旋转杆被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轴轴支承成能旋转,一端侧与上述内部把手卡合,并且另一端侧与上述把手侧传递杆作节点连结,以将上述内部把手的旋转力转换为上述把手侧传递杆的进退力。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3或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把手侧传递杆的一端侧设置支承部,该支承部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将上述内部把手的工作传递至上述把手侧传递杆的上述旋转杆,在上述把手侧传递杆的另一端侧设有位于上述闩锁侧传递杆的前侧的前侧部和位于上述闩锁侧传递杆的后侧的后侧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3至5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把手侧传递杆上形成有具有台阶部和长孔部的导向槽孔,其中上述台阶部与上述闩锁侧传递杆的上述卡合部卡合,上述长孔部避免与上述闩锁侧传递杆的卡合部的卡合并对上述卡合部进行引导,设置施力元件,该施力元件对上述把手侧传递杆从上述卡合部与上述长孔部在把手侧传递杆的进退方向上相对的非连结位置朝上述卡合部与上述台阶部在上述把手侧传递杆的进退方向上相对的连结位置施力,在上述工作构件上设置滑块,当上述前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该滑块按压上述把手侧传递杆以将该把手侧传递杆保持于非连结位置,并且当上述前车门处于打开状态时,该滑块朝远离上述把手侧传递杆的方向移动以允许上述把手侧传递杆朝连结位置移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工作构件包括: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与上述前车门抵接;第二滑块,该第二滑块设于上述空摆机构侧并对该空摆机构进行操作;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对上述第一滑块和上述第二滑块朝上述前车门侧施力;以及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夹装于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在上述底座构件上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与上述第二滑块卡合以限制上述第二滑块朝上述空摆机构侧移动规定距离以上。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将上述内部把手以能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底座构件。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将门锁装置配置于后车门的前端部,并将与前车门抵接的工作构件配置于底座构件,因此,无需将工作构件的动作传递至门锁装置的杆等连结元件,能将包括工作构件的门锁装置紧凑地配置于后车门的前端部,从而提高了后车门的形状和后车门内的零件布局的自由度。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能通过将工作构件设为滑动构件来简化结构,并且能通过使工作构件的销状的抵接部从后车门的通孔朝外部突出来减小从后车门突出的工作构件,从而能改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门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装置,是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的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装置,其包括:空摆机构,该空摆机构将内部把手和闩锁单元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其中所述内部把手设于所述后车门,所述闩锁单元能将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成关闭状态;底座构件,该底座构件配置所述空摆机构;以及工作构件,该工作构件与所述前车门抵接,并通过与所述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工作来将所述空摆机构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装置配置于所述后车门的前端部,且与所述前车门直接抵接的所述工作构件以能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底座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8 JP 2011-259115;2011.11.28 JP 2011-25921.一种门锁装置,是将利用对开式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关闭出入口的车辆的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锁定的装置,其包括:空摆机构,该空摆机构将内部把手和闩锁单元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其中所述内部把手设于所述后车门,所述闩锁单元能将所述后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成关闭状态;底座构件,该底座构件配置所述空摆机构;以及工作构件,该工作构件与所述前车门抵接,并通过与所述前车门的打开关闭联动地工作来将所述空摆机构切换至连结/非连结状态,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装置配置于所述后车门的前端部,且与所述前车门直接抵接的所述工作构件以能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底座构件,所述闩锁单元包括第一闩锁单元和第二闩锁单元,所述空摆机构包括:能旋转的闩锁侧传递杆,该闩锁侧传递杆在一端部具有连结于与所述第一闩锁单元相连的连结构件的第一连结部,在另一端部具有连结于与所述第二闩锁单元相连的连结构件的第二连结部,并且该闩锁侧传递杆设有承受操作力的卡合部;以及把手侧传递杆,该把手侧传递杆根据所述内部把手的操作来进退移动,并能在所述把手侧传递杆和所述闩锁侧传递杆的卡合部卡合的连结位置与解除该卡合的非连结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工作构件配置成能沿着所述把手侧传递杆的摆动方向进退移动,该工作构件与所述把手侧传递杆卡合以将该把手侧传递杆切换至连结/非连结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构件以能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座构件,且在该工作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车门抵接的销状的抵接部,该抵接部从形成于所述后车门的通孔朝向所述前车门突出至外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轴将所述内部把手以能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所述底座构件的上下方向一端部,并将所述空摆机构的所述把手侧传递杆以能沿着上下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底座构件的另一端部,在所述内部把手与所述把手侧传递杆之间配置有L字状的旋转杆,该旋转杆被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轴轴支承成能旋转,并且一端侧与所述内部把手卡合,且另一端侧与所述把手侧传递杆作节点连结,以将所述内部把手的旋转力转换为所述把手侧传递杆的进退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敦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