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515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所述气体分配器设于所述气囊的气袋内部并与一气体发生器相连,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经过所述气体分配器充入气袋内,所述气体分配器包括柔性内管和柔性外管,所述柔性外管位于所述柔性内管的外围,所述柔性内管上开设有内气孔,所述柔性外管上开设有外气孔,所述柔性内管小于所述柔性外管使得所述内气孔与所述外气孔分离。由于内气孔与外气孔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气体经过两层气孔,增加了缓冲,能更好的抵抗热气流的温度和微粒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安全气囊通常包括气体发生器(图未示)、气体分配器I'和气袋(图未示)。气体发生器能够被引爆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气袋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气体4'进入到气袋中后,气袋迅速膨胀用于保护乘员;气体分配器1'位于气袋的底部,气体分配器I,的底面设有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的安装孔2',气体4'从气体发生器出去后首先进入到气体分配器P中,再从气体分配器P的出气孔3'流入到气袋中,气体4'在气体分配器I,处进行缓冲,抵抗热气流的温度和微粒的冲击,保护气袋不受到破坏。现有的气体分配器只有一层结构,气体快速从气体分配器进入到气袋中,抵抗热气流的温度和微粒冲击的性能较差。还有的气体分配器虽然是双层结构的,但内外层相同,当气体冲击气体分配器时,两层结构在冲击下紧贴在一起,同样存在抵抗热气流的温度和微粒冲击的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抵抗热气流的温度和微粒的冲击的性能较强的气体分配器。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所述气体分配器设于所述气囊的气袋内部并与一气体发生器相连,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经过所述气体分配器充入气袋内,所述气体分配器包括柔性内管和柔性外管,所述柔性外管位于所述柔性内管的外围,所述柔性内管上开设有内气孔,所述柔性外管上开设有外气孔,所述柔性内管小于所述柔性外管使得所述内气孔与所述外气孔分离。优选地,所述柔性内管与所述柔性外管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柔性内管的周长小于所述柔性外管的周长。优选地,所述柔性内管和所述柔性外管沿中心轴线的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柔性内管与所述柔性外管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柔性内管和所述柔性外管由一片十字形板材制成,所述十字形板材上每两块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板围合后分别形成所述柔性内管和所述柔性外管。优选地,所述内气孔与所述外气孔相互错开。优选地,所述内气孔的个数大于所述外气孔的个数。优选地,所述柔性内管和所述柔性外管由涂层织布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内气孔与外气孔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气体经过两层气孔,增加了缓冲,能更好的抵抗热气流的温度和微粒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气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气体分配器的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气体分配器的透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气体分配器的展开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例中气体分配器的展开图。附图标记对照表:I,—气体分配器2'—安装孔 3'—出气孔4'-气体1-柔性内管 2-柔性外管 4-气袋5-十字形板材 6-气体发生器11-内气孔12——内安装孔 21——外气孔 51——短块52-长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相同的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纵向”是指垂直于图中水平面的方向。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气体分配器设于气囊的气4袋内部并与气体发生器6相连,气体发生器6产生的气体经过气体分配器充入气袋4内,气体分配器包括柔性内管I和柔性外管2,柔性外管2套设在柔性内管I外。本实施例中,气囊为前气囊,安装在仪表板上的,气体发生器6采用碟形气体发生器。柔性外管2和柔性内管I的中心轴线均沿水平方向布置,柔性外管2位于柔性内管I的外围,柔性内管I的底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6的内安装孔12,柔性内管I上还开设有内气孔11,柔性外管2上开设有外气孔21,柔性内管I小于柔性外管2使得内气孔11与外气孔21分离。柔性内管I与柔性外管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沿中心轴线的长度相等,柔性内管I的周长小于柔性外管2的周长,内气孔11有四个,外气孔21有一个,内气孔11的孔径小于外气孔21的孔径,内气孔11与外气孔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气体从气体发生器6出去后,首先进入到气体分配器的柔性内管I的空腔内,图中柔性外管2和柔性内管I的左右两侧与气袋4相通。图2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气体的流动方向,部分气体从柔性内管I的左右两侧进入到气袋4中;另一部分气体进入到四个内气孔11中,再从内气孔11中流入到外气孔21中;还有少量的气体从内气孔11经过柔性外管2的左右两侧流入到气袋4中。由于气体从气体发生器6中喷射出去后,首先通过柔性内管I左右两侧和内气孔11向外流出,此时气流方向发生了改变,防止气袋4第一时间内在空间相对狭小的情况下被高温高压的热气体损坏;又由于内气孔11与外气孔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纵向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气体从内气孔11流入到外气孔21中或从柔性外管2的左右两侧流入到气袋4的过程中气流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当气体进入气袋4时,避免热气体对气袋4的损坏。另外,柔性外管2和柔性内管I上气孔的分布也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控制气流的方向,让预定需要优先展开的部分先展开,例如:让气袋朝有利于保护乘员的方向优先展开。再有,气体发生器6中在产生气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粒,微粒随气体一起喷出,速度较快,会对气袋4的内壁产生一定的冲击、甚至破坏气袋4。气体分配器起到阻挡微粒的作用,如图3所示,当只有一层柔性外管2时,或者两层柔性管大小相同并重合时,直线a的内侧可以起到阻挡微粒的作用,而直线a的外侧则无法阻挡微粒;当增加了柔性内管I时,由于柔性内管I与柔性外管2沿中心轴线的长度相等,柔性内管I在纵向上与柔性外管2间隔一定的距离,直线b相对于直线a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样阻挡微粒的范围更广,能够阻挡更多的微粒。此外,由于内气孔11与外气孔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也能起到阻挡微粒的作用。较佳地,柔性内管I沿中心轴线上的长度可以大于柔性外管2沿中西轴线的长度,这样可以阻挡更多的微粒。较佳地,内气孔11可以与外气孔21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内气孔11的孔径大于外气孔21的孔径。这样气体从较大的内气孔11进入到较小的外气孔21的过程中,气体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也能起到抵抗高温气体冲击的作用。较佳地,内气孔11和外气孔21的个数和孔径可以不限。当内气孔11的个数大于外气孔21的个数时,气体导流性较好,气体导流性会影响到气袋4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展开。另外,柔性外管2的外面还可以再增加一层柔性管,产生更多次的气流方向改变,进一步抵抗高温气体和微粒冲击。但是过多层的柔性管,可能会影响气体导流性。因此实际产品的设计中,既要保证气袋4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展开到需要的位置,又要保证气袋4能够抵抗热气流的温度和微粒的冲击。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柔性内管I与柔性外管2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内气孔11和外气孔21仍相互错开并保持一定的纵向距离。不同的是,由于柔性外管2与柔性内管I之间呈90°,柔性内管I的左右两侧被柔性外管2阻挡了一部分,一方面有利于改变气流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阻挡更多的微粒。较佳地,柔性内管I与柔性外管2的中心轴线还可以在水平面上呈其他角度。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柔性内管I和柔性外管2由一片十字形板材5制成,十字形板材5包括两块短块51和两块长块52。两块短块51围合形成柔性内管1,两块长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所述气体分配器设于所述气囊的气袋内部并与一气体发生器相连,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经过所述气体分配器充入气袋内,所述气体分配器包括柔性内管和柔性外管,所述柔性外管位于所述柔性内管的外围,所述柔性内管上开设有内气孔,所述柔性外管上开设有外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内管小于所述柔性外管使得所述内气孔与所述外气孔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分配器,所述气体分配器设于所述气囊的气袋内部并与一气体发生器相连,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经过所述气体分配器充入气袋内,所述气体分配器包括柔性内管和柔性外管,所述柔性外管位于所述柔性内管的外围,所述柔性内管上开设有内气孔,所述柔性外管上开设有外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内管小于所述柔性外管使得所述内气孔与所述外气孔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内管与所述柔性外管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柔性内管的周长小于所述柔性外管的周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内管和所述柔性外管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小雨李东军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