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82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歧管。针对从气体分配部向多个分支管分配的辅助气体减少各分支管之间的浓度波动。进气歧管(1)具备分配辅助气体的气体分配部(8)。气体分配部具备:气体导入管(11);气体腔室(12),其使来自气体导入管的辅助气体集合;多个分配管(13A‑13C),其从气体腔室分支,与各分支管连接;预备腔室(14),其使导入到气体导入管的辅助气体在向气体腔室集合之前集合;多个扩散孔(15A、15B),其设置于两腔室(12、14)之间,使辅助气体从预备腔室向气体腔室扩散。各扩散孔和各分配管彼此配置于隔着气体腔室的相反侧,各扩散孔(15A、15B)以与各分配管(13A‑13C)中的相邻的两个分配管(13A、13B)或(13B、13C)之间相对的方式配置。

Intake manifol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ake manifold.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 between the branches for the auxiliary gas distributed from the gas distribution section to multiple branches. The intake manifold (1) has a gas distribution portion (8) for dispensing auxiliary gases. The gas distribution part has: a gas inlet tube (11), a gas chamber (12), which collects auxiliary gases from the gas inlet tube, a plurality of distribution tubes (13A_13C), which branch from the gas chamber and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branch tube, and a preparation chamber (14) which enables the auxiliary gases introduced into the gas inlet tube to assemble before they are assembled into the gas chamber; A plurality of diffusion holes (15A, 15B) are arranged between two chambers (12, 14) so that the auxiliary gas diffuses from the preparation chamber to the gas chamber. The diffuser holes and the distributors are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each other across the gas chamber, and the diffuser holes (15A, 15B) are arranged in a relative manner between the two distributors (13A, 13B) or (13B, 13C) adjacent to each distributor (13A_13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歧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向发动机的各气缸分配进气的进气歧管,详细而言,涉及具备用于将PCV气体、EGR气体等辅助气体向发动机的各气缸分配的气体分配部的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公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进气装置(进气歧管)。在图14中利用主视图表示该进气歧管41的概略。该进气歧管41具备:缓冲罐42;三个进气管(分支管)43A、43B、43C,其与发动机的各气缸相对应地设置;气体分配部44,其用于向三个分支管43A~43C分别分配外部气体(辅助气体)。气体分配部44包括:气体导入管45,其与辅助气体供给源连接;上游侧分配管46A、46B,其从该气体导入管45分支成两股;气体腔室47,其使来自该上游侧分配管46A、46B的辅助气体集合;以及三个下游侧分配管48A、48B、48C,其从该气体腔室47分支,与各分支管43A~43C分别连接。该气体分配部44在图14中以气体导入管45的轴线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形状。从气体导入管45导入到气体腔室47的辅助气体经由各下游侧分配管48A~48C向各分支管43A~43C分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896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进气歧管41中,针对气体分配部44想到如下那样的问题。在图15中利用正剖视图表示气体分配部44的一部分。在图15中,在例如发动机的三个气缸#1、#2、#3中的、一个气缸#1成为进气冲程的情况下,该气缸#1的进气口的负压变大,与此相伴,连接到与该气缸#1相对应的分支管43A的下游侧分配管48A中成为负压。于是,空气从所对应的其他气缸#2、#3的进气口经由所对应的分支管43B、43C向与其他气缸#2,#3相对应的下游侧分配管48B、48C倒流,向气体腔室47流入。由此,在气体腔室47中,产生压力的偏差,该气体腔室47中的下游侧分配管48A~48C的附近处的辅助气体的浓度有可能产生波动。另外,在气体分配部44中,由于其形状,辅助气体产生具有在图14中以虚线箭头所示那样的方向性的流动。即、导入到气体导入管45的辅助气体向各上游侧分配管46A、46B分开地流动,进一步向气体腔室47流动,从该腔室47向各下游侧分配管48A~48C分开地流动。因此,在气体腔室47中,由于辅助气体流的惯性,辅助气体的浓度分布有可能不稳定地产生偏差。如此在辅助气体的浓度分布不一样的状态下,若辅助气体从各下游侧分配管48A~48C向各分支管43A~43C流动,则在三个气缸#1~#3之间,所导入的辅助气体的浓度产生波动,发动机的运转有可能变得不稳定。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从气体分配部向多个分支管分配的辅助气体减少各分支管之间的浓度波动的进气歧管。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进气歧管,其具备:缓冲罐;多个分支管,其从缓冲罐分支,并列地配置;气体分配部,其用于向多个分支管分别分配辅助气体,气体分配部具备:气体导入管,其与辅助气体供给源连接;气体腔室,其用于使导入到气体导入管的辅助气体集合;多个分配管,其从气体腔室分支,并且隔着预定的间隔配置,与多个分支管分别连接,在该进气歧管中,该该进气歧管具备:预备腔室,其配置于气体腔室与气体导入管之间,用于使导入到气体导入管的辅助气体在向气体腔室集合之前集合;多个扩散孔,其设置于气体腔室与预备腔室之间,用于将集合到预备腔室的辅助气体向气体腔室扩散,多个扩散孔和多个分配管彼此配置于隔着气体腔室的相反侧,各扩散孔以与多个分配管中的相邻的两个分配管之间相对的方式配置。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结构,在气体分配部中,导入到气体导入管的辅助气体向预备腔室流动而暂且集合,从预备腔室经由各扩散孔向气体腔室扩散而再次集合,进一步经由各分配管向各分支管分配。在此,从气体导入管集合到预备腔室的辅助气体的压力的偏差在预备腔室中被暂且减少。另外,从预备腔室经由各扩散孔集合到气体腔室的辅助气体的压力的偏差在气体腔室中被进一步减少,各分配管的附近相互的浓度的波动被减少。即、在该气体分配部中,辅助气体的压力的偏差被预备腔室和气体腔室呈两阶段减少,各分配管的附近相互的浓度的波动被减少。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主旨在于,在气体导入管与预备腔室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有用于使导入到气体导入管的辅助气体的流动减速的减速腔室。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作用之外,从气体导入管向减速腔室导入的辅助气体的流动被减速腔室减速。因而,从减速腔室向预备腔室导入的辅助气体的流动的惯性被减少。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主旨在于,在预备腔室与减速腔室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气体的分配节流部,分配节流部的通路面积设定得比减速腔室与预备腔室之间的连接部的通路面积小。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结构,除了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作用之外,在预备腔室与减速腔室之间设置有通路面积比减速腔室与预备腔室之间的连接部的通路面积小的分配节流部,因此,从减速腔室向预备腔室导入的辅助气体的压力被减少。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其主旨在于,气体腔室和预备腔室以横跨并列地配置的多个分支管的方式配置,气体导入管沿着预备腔室的长度方向配置而与预备腔室或减速腔室连接。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结构,除了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作用之外,气体导入管沿着预备腔室的长度方向配置,因此,气体导入管相对于气体分配部的伸出变少。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能够针对从气体分配部向多个分支管分配的辅助气体减少各分支管之间的浓度波动。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能够进一步减少预备腔室中的辅助气体的压力的偏差,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气体腔室中的辅助气体的压力的偏差。其结果,能够针对从气体分配部向多个分支管分配的辅助气体进一步减少各分支管之间的浓度波动。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能够进一步减少预备腔室中的辅助气体的压力的偏差,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气体腔室中的辅助气体的压力的偏差。其结果,能够针对从气体分配部向多个分支管分配的辅助气体进一步减少各分支管之间的浓度波动。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能够使汽车中的进气歧管的搭载性提高,另外,能够使配管相对于气体导入管的处理容易化。附图说明图1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歧管的俯视图。图2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歧管的左侧视图。图3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表示气体分配部的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地表示的剖视图。图5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表示减速腔室与预备腔室之间的连接部的通路面积的形状的主视图。图6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表示分配节流部的通路面积的形状的立体图。图7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表示气体分配部(规格3)中的辅助气体的浓度(EGR率)分布的分析图。图8涉及第1实施方式,是表示对比例的气体分配部(规格1)中的辅助气体的浓度(EGR率)分布的分析图。图9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歧管,其具备:缓冲罐;多个分支管,其从所述缓冲罐分支,并列地配置;以及气体分配部,其用于向所述多个分支管分别分配辅助气体,所述气体分配部具备:气体导入管,其与辅助气体供给源连接;气体腔室,其用于使导入到所述气体导入管的所述辅助气体集合;多个分配管,其从所述气体腔室分支,并且,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与所述多个分支管分别连接,该进气歧管的特征在于,该进气歧管具备:预备腔室,其配置于所述气体腔室与所述气体导入管之间,用于使导入到所述气体导入管的所述辅助气体在向所述气体腔室集合之前集合;多个扩散孔,其设置于所述气体腔室与所述预备腔室之间,用于使集合到所述预备腔室的所述辅助气体向所述气体腔室扩散,所述多个扩散孔和所述多个分配管彼此配置于隔着所述气体腔室的相反侧,各所述扩散孔以与所述多个分配管中的相邻的两个分配管之间相对的方式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27 JP 2017-0348281.一种进气歧管,其具备:缓冲罐;多个分支管,其从所述缓冲罐分支,并列地配置;以及气体分配部,其用于向所述多个分支管分别分配辅助气体,所述气体分配部具备:气体导入管,其与辅助气体供给源连接;气体腔室,其用于使导入到所述气体导入管的所述辅助气体集合;多个分配管,其从所述气体腔室分支,并且,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与所述多个分支管分别连接,该进气歧管的特征在于,该进气歧管具备:预备腔室,其配置于所述气体腔室与所述气体导入管之间,用于使导入到所述气体导入管的所述辅助气体在向所述气体腔室集合之前集合;多个扩散孔,其设置于所述气体腔室与所述预备腔室之间,用于使集合到所述预备腔室的所述辅助气体向所述气体腔室扩散,所述多个扩散孔和所述多个分配管彼此配置于隔着所述气体腔室的相反侧,各所述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健英西川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