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歧管组件、废气再循环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5876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组件、废气再循环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所述进气歧管组件包括进气歧管本体,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具有进气侧,所述进气侧上设置有中冷器,且所述进气侧上的进气口与所述中冷器的出气口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去了进气歧管和中冷器之间的连接管路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动机进气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汽车
,特别是设及一种进气歧管组件、废气再循环系统、 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降低柴油机废气中NOx成分主要采用废气再循环的方法。该方法的 主要过程为:当柴油机带负荷运行时,增压器阀开启,通过将发动机燃烧排出的废气,引导 至进气歧管,与新鲜空气混合后一起进入燃烧室。由于柴油机废气是一种不可燃气体,其在 燃烧室中不参与燃烧,运样,进入燃烧室中的废气通过吸收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来降低燃 烧溫度和压力,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通常,从增压器阀通过的废气需要经由中冷器进一 步降低溫度,再通过管路进入到进气歧管,并由进气歧管稳压后分配到各缸盖内参与燃烧, 运样有利于减少NOx的生成量。 但是,增压器阀、中冷器、进气歧管W及缸盖均为独立的器件,相互之间需要依靠 管路进行气体连通,运种气体传输方式不仅占用空间,而且会导致进气压力损失。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组件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 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气歧管组件,所述进气歧管组件包括进 气歧管本体,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具有进气侧,所述进气侧上设置有中冷器,且所述进气侧上 的进气口与所述中冷器的出气口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歧管组件还包括增压器阀座,所述增压器阀座设在所述进气 歧管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器阀座位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进气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在与所述进气侧相对的 出气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器阀座的出气口布置在所述出气侧上,且与所述增压器阀座 的进气口贯通所述进气歧管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为长方形腔体,所述进气侧和所述出气侧分别为沿 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的外表面上。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进 气歧管组件。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包括增压器、缸盖和如上所 述的进气歧管组件,所述进气歧管组件中的中冷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增压器的出气口连通, 所述进气歧管组件中的增压器阀座的进气口通过所述增压器阀与所述缸盖的废气通道连 通,所述增压器阀座的出气口和所述进气歧管组件中的进气歧管本体的出气口同时与所述 缸盖燃烧室的进气口连通。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为如上所述的发 动机总成。 由于本技术将中冷器设置在进气歧管本体的进气侧,并且使中冷器的出气口 与进气歧管本体的进气侧上的进气口气体连通,即将各器件之间的气口直接连接,因此本 技术省去了进气歧管和中冷器之间的连接管路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动 机进气损失。【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进气歧管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气歧管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进气歧管组件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 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屯、"、"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 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W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 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气歧管组件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进气 歧管本体1具有进气侧la,进气侧la上设置有中冷器2,且进气侧la具有进气口(图中未 示出)。进气歧管本体1具有出气口 11,出气口 11设在与进气侧la相对的出气侧化上。 进气侧la上的进气口与中冷器2的出气口气体连通。本实施方式通过运种集成的方式, 将各器件之间的气口直接连接,W省去进气歧管和中冷器之间的连接管路的使用,运一方 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发动机进气损失,另一方面减少了气体传输空间和零部件的使 用,W最少的部件实现最大的功能,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空间。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气歧管组件还包括增压器阀座3,增压器阀座3设在进气 歧管本体1上。增压器阀座3可W用于安装增压器阀6,安装时,直接将增压器阀6插入增 压器阀座3中,通过螺栓固定即可。如图3所示,图中示出了两路气体,一路是低压气路,一 路是高压气路,其中:低压气路具体为:从缸盖5排出的增压器废气依次经由排气歧管、后 处理和增压器冷却器,进入到增压器4中,并与通过增压器4增压后的空气一起进入到中冷 器2进行冷却,最后通过进气歧管本体1稳压后,返回到缸盖5中。高压气路具体为:从缸 盖5排出的增压器废气依次经由排气歧管和增压器冷却器,再通过增压器阀6,最后通过进 气歧管本体1稳压后,返回到缸盖5中。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气歧管组件中的增压器阀座3位于进气歧管本体1的进气 侧la上。那么,增压器阀6可W安装在进气歧管本体1的进气侧la,与中冷器2同侧。优 选地,增压器阀座3的出气口 31布置在出气侧化上,且增压器阀座3的出气口 31与增压 器阀座3的进气口贯通进气歧管本体1。运种结构形式有利于减小发动机整体结构的体积, 减少发动机所占的机舱空间,使整车达到更优的设计。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气歧管组件中的进气歧管本体1为长方形腔体,进气歧管 本体1的中空腔体作为其气体稳压腔。进气侧la和出气侧化分别为沿进气歧管本体1的 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的外表面上。通过运种结构,既可W更多地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还可W 进一步地减小发动机整体结构的体积,减少发动机所占的机舱空间。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本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上 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进气歧管组件。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其它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 此不再展开描述。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总成包括增压器4、缸 盖5、增压器阀6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进气歧管组件,所述进气歧管组件中的中冷器 2的进气口与增压器4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组件中的增压器阀座3的进气口通过增 压器阀6与缸盖5的废气通道连通,增压器阀座3的出气口和所述进气歧管组件中的进气 歧管本体1的出气口 11同时与缸盖5燃烧室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其它部分 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为上述各实施方 式中所述的发动机总成。所述车辆的其它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W上实施例仅用W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审IJ。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W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运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 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 一种进气歧管组件,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所述进气歧管本体(1)具有进气侧 (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歧管组件,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所述进气歧管本体(1)具有进气侧(1a),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1a)上设置有中冷器(2),且所述进气侧(1a)上的进气口与所述中冷器(2)的出气口气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庄李腾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