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制动闸片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3226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8:27
一种列车制动闸片铆接装置,具有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固定座和可拆连接在下固定座上的下模座,下模座上设有与列车制动闸片上的摩擦块相应的若干个定位槽以及对应每个摩擦块的铆钉孔位置设有的安装孔,每个安装孔中设有用于放置半空心铆钉的下冲头;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固定座和可拆连接在上固定座上的上模座,上模座的底面上设有和下冲头一一相对的上冲头;所述上冲头的端面中央为凸出的锥台,锥台的四周为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的外围为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铆接后的半空心铆钉翻边,实现被铆接的工件即制动闸片的摩擦块能在制动过程中实现弹性浮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制动闸片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制动闸片是列车制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同时也是盘形制动的关键部件,制动闸片的摩擦块和盘相互作用产生制动力。制动闸片分为左片和右片。中国申请号201420290137.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弹性浮动制动闸片,包括安装板、摩擦块和弹性元件,摩擦块通过铆钉与安装板的一侧铆接,安装板的另一侧设有燕尾板,弹性元件设在安装板和摩擦块之间,摩擦块包括摩擦体和背板,摩擦体与背板固定连接,摩擦块的摩擦体设有第一容纳孔,安装板设有第二容纳孔,铆钉包括铆钉头、铆钉杆和铆钉帽,背板设有第一铆接孔,安装板上设有第二铆接孔,铆钉头位于摩擦体的第一容纳孔内,铆钉杆依次穿过第一铆接孔和第二铆接孔,铆钉帽位于安装板的第二容纳孔内。上述摩擦块和安装板的连接采用的是铆钉连接,要求摩擦块和安装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摩擦块能在铆钉上浮动,这样能防止制动闸片在与盘面接触时产生摩擦块偏摩的情况,所以在铆接过程中,铆钉不能墩粗,目前上述制动闸片的铆接有一定的困难。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58739.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铆接装置,上模机构包括铆接上冲头,下模结构包括和所述铆接上冲头配合的铆接凹模,铆接上冲头和铆接凹模同轴设置,铆接上冲头朝向外端逐渐收缩地延伸,铆接上冲头的端面上具有贯穿的凹槽,铆接凹模包括环形凹入部和中部凸起部,中部凸起部相对于环形凹入部朝向铆接上冲头凸出,并且中部凸起部上具有与铆接上冲头的凹槽配合的凸棱。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303808.8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铆接模具及铆接方法,该铆接模具包括铆接上模和铆接下模,其中,铆接上模的底部设有铆接凸模,铆接凸模的截面呈四边形,铆接下模的上表面为平面,待铆接的材料放置在铆接下模的上表面,铆接下模的上表面设有铆接凹模,铆接凹模型腔的侧面和底面均为平面,铆接凹模型腔底部两个对应的底边处设有凹槽,凹槽与铆接凹槽的型腔相连通。上述两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铆接装置(铆接模具)不用铆钉,将待铆接的两个不同的工件叠置后行成型冲压,使两个工件在产生塑性变形后紧密的铆接在一起。而中国申请号201420290137.0的技术专利中,待铆接的两个不同的工件是摩擦块和安装板,当摩擦块和安装板由铆钉铆接后,要求摩擦块在制动过程中实现弹性浮动。上述两个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铆接装置(铆接模具)不适用于中国申请号201420290137.0技术专利公开的轨道交通用弹性浮动制动闸片的铆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制动闸片摩擦块铆接后实现弹性浮动的列车闸片铆接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列车制动闸片铆接装置,具有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固定座和可拆连接在下固定座上的下模座,下模座上设有与列车制动闸片上的摩擦块相应的若干个定位槽以及对应每个摩擦块的铆钉孔位置设有的安装孔,每个安装孔中设有用于放置半空心铆钉的下冲头;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固定座和可拆连接在上固定座上的上模座,上模座的底面上设有和下冲头一一相对的上冲头;所述上冲头的端面中央为凸出的锥台,锥台的四周为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的外围为平台。在下固定座顶面的前、后侧各设有导向条,所述下模座插在两导向条之间且为动配合,在下固定座的左、右端分别可拆连接有左下挡块和右下挡块,左下挡块的上部与下模座的左端面相靠,右下挡块的上部与下模座的右端面相靠。所述下模座由下模板、下安装板和定位板螺钉连接而成。左下挡块和右下挡块的其中一挡块的上端向内弯曲,弯曲部分压在下模板或下安装板上。在上固定座底面的前、后侧各设有角尺形导向条,所述上模座插在两角尺形导向条之间且为动配合,在上固定座的左、右端分别可拆连接有左上挡块和右上挡块,左上挡块的下部与上模座的左端面相靠,右上挡块的下部与上模座的右端面相靠。所述上模座由上模板和上安装板螺钉连接而成。左上挡块和右上挡块的其中一挡块的下端向内弯曲,弯曲部分抵在上模板或上安装板的底面上。所述上冲头端面上的平台的外周即端面边缘倒角。下模座上设有2个定位销孔,上模座上设有与定位销孔对应的定位销。在下固定座的前后侧各设有限位柱,限位柱的顶端设有调节螺栓。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冲头采取的端面中央为凸出的锥台、锥台四周为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外围为平台的设计能使铆接后的半空心铆钉翻边,铆钉不会产生墩粗胀死的现象,实现铆接的工件即摩擦块能在铆钉上浮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通过更换上、下模组件,就能适应左、右片制动闸片的铆接,而且更换上、下模组件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下模组件(铆接右片制动闸片)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1的下t旲组件(柳接左片制动兩片)的俯视图。图5是上冲头的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8是实施例2下模组件的俯视图。图9是铆接状态图。图10是由本铆接装置加工而成的列车制动闸片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见图1至图6,实施例1具有下模组件10和上模组件20。所述下模组件10包括下固定座1和下模座5。下模座5由下模板5-1、下安装板5-2和定位板5-3螺钉连接而成。下模座5上设有与列车制动闸片上的摩擦块相应的若干个定位槽5-a以及对应每个摩擦块的铆钉孔设有的安装孔5-b,本实施例的列车制动闸片上设置5块摩擦块,所以下模座5上设有5个定位槽5-a。定位槽5-a位于下模板5_1中,安装孔5-b位于定位槽5-a槽底中央,向下贯穿下安装板5-2,安装孔5_b的底部是扩孔。每个安装孔5-b中设有用于放置半空心铆钉的下冲头6,下冲头6的底部为向四周突出的环体6-1,环体处于安装孔5-b的扩孔中,限制下冲头6轴向移动。下模座5分为铆接右片制动闸片的下模座5 (见图3)和铆接左片制动闸片的下模座5 (见图4)两种,在使用时,根据待铆接的制动闸片的不同,需要更换下模座5,为此,下固定座1和下模座5之间采取可拆连接,措施如下:在下固定座1顶面的前、后侧各设有导向条2,所述下模座5插在两导向条2之间且为动配合,在下固定座1的左、右端分别可拆连接有左下挡块3和右下挡块4,可拆连接采用螺钉连接。左下挡块3的上部与下模座5的左端面相靠,右下挡块4的上部与下模座5的右端面相靠,左下挡块3和右下挡块4的其中一挡块的上端向内弯曲,弯曲部分压在下模板5-1或下安装板5-2上,本实施例选择右下挡块4的上端向内弯曲,下模板5-1的右端伸出于下安装板5-2,右下挡块4的弯曲部分压在下模板5-1右端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车制动闸片铆接装置,具有下模组件(10)和上模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10)包括下固定座(1)和可拆连接在下固定座(1)上的下模座(5),下模座(5)上设有与列车制动闸片上的摩擦块相应的若干个定位槽(5‑a)以及对应每个摩擦块的铆钉孔位置设有的安装孔(5‑b),每个安装孔(5‑b)中设有用于放置半空心铆钉的下冲头(6);所述上模组件(20)包括上固定座(11)和可拆连接在上固定座(11)上的上模座(15),上模座(15)的底面上设有和下冲头(6)一一相对的上冲头(16);所述上冲头(16)的端面中央为凸出的锥台(16‑1),锥台(16‑1)的四周为圆弧形凹槽(16‑2),圆弧形凹槽(16‑2)的外围为平台(1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祖欣袁礼彬易峰潘祺睿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