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外筒总成、减震器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542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外筒总成、减震器以及汽车,其中,减震器外筒总成包括:减震器外筒和支架;减震器外筒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结构,每个第一凸起结构的表面设有第二凸起结构;支架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和连接部,第二环形部的半径大于第一环形部的半径;第一环形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结构,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三凸起结构间隙配合;第二凸起结构延伸至第二环形部的内表面。从而可以将支架在轴向和径向上被定位在减震器外筒上,不需要将支架焊接到减震器外筒中,进而防止了焊接过程会损伤减震器外筒的情况,并且减少了减震器外筒安装到车体上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外筒总成、减震器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因为路面的凹凸不平会引起汽车的颠簸,从而在汽车的车体和汽车的导向机构之间设置了减震器,减震器可以减缓汽车的车体的颠簸。减震器包括减震器外筒总成和连杆。现有技术中,减震器外筒总成由减震器外筒和支架构成。减震器外筒是一个圆柱筒,支架包括了空心圆柱状的环形部以及环形部下端径向延伸出的连接部;将支架的环形部套设并焊接在减震器外筒上,减震器弹簧与支架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从而减震器外筒总成通过减震器弹簧与汽车的车体连接。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减震器外筒总成中的减震器外筒是一个圆柱状的筒,并且支架的环形部也是空心圆柱状,只能将支架焊接到减震器外筒上,从而焊接过程有可能会损伤减震器外筒,并且增加了减震器外筒安装到车体上的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外筒总成、减震器以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外筒总成中的减震器外筒是一个圆柱状的筒,并且支架的环形部也是空心圆柱状,只能将支架焊接到减震器外筒上,从而焊接过程有可能会损伤减震器外筒,并且增加了减震器外筒安装到车体上的工序的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外筒总成,包括:减震器外筒和支架;所述减震器外筒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支架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半径;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结构,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三凸起结构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内表面;所述连接部为所述第二环形部底端径向向外延伸出的部分,用于连接减震器弹善O如上所述的减震器外筒总成中,所述第一环形部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过盈配合。如上所述的减震器外筒总成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凸起结构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减震器外筒的表面。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包括:连杆和有如上任一所述的减震器外筒总成;所述连杆套设在所述减震器外筒总成的减震器外筒中;所述减震器外筒中填充有油液,以减缓所述连杆的运动。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导向机构、车轮、减震器弹簧和有如上所述的减震器;所述导向机构连接在所述车轮和所述减震器之间;所述减震器的支架通过所述减震器弹簧与所述车体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提供一种减震器外筒总成,包括:减震器外筒和支架;减震器外筒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结构,每个第一凸起结构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支架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以及连接部,其中,第二环形部的半径大于第一环形部的半径;第一环形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结构,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三凸起结构间隙配合;第二凸起结构延伸至第二环形部的内表面;连接部为第二环形部底端径向向外延伸出的部分,用于连接减震器弹簧。从而支架可以在轴向上被限位在减震器外筒的表面上,同时支架在径向方向上可以被定位在减震器外筒的表面上,不需要将支架焊接到减震器外筒中,进而防止了焊接过程会损伤减震器外筒的情况,并且减少了减震器外筒安装到车体上的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器外筒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器外筒总成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器外筒总成的另一俯视图。附图标记:1-减震器外筒2-支架3-第一凸起结构4-第二凸起结构5-第一环形部6_第二环形部7-连接部8-第三凸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器外筒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器外筒总成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外筒总成,包括:减震器外筒I和支架2 ;减震器外筒I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每个第一凸起结构3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4;支架2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部5,第二环形部6以及连接部7,其中,第二环形部6的半径大于第一环形部5的半径;第一环形部5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结构8,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3与第三凸起结构8间隙配合;第二凸起结构4延伸至第二环形部6的内表面;连接部7为第二环形部6底端径向向外延伸出的部分,用于连接减震器弹簧。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减震器外筒总成包括了减震器外筒I和套设在减震器外筒I上的支架2,支架2用于连接减震器弹簧。在减震器外筒I的外表面上设置了第一凸起结构3,第一凸起结构3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每个凸起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3之间形成了间隙,这种结构是一种倒角结构;每个凸起结构的表面另设置了第二凸起结构4,各个第二凸起结构4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首先,减震器外筒I和支架2的中心轴线重合,轴向所在的方向是减震器外筒I和支架2的中心轴线,径向所在的方向是减震器外筒I的半径方向。支架2包括了在轴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部5、第二环形部6以及连接部7 ;第一环形部5、第二环形部6以及连接部7为一体成型;连接部7是第二环形部6的底端在径向上朝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7用于连接减震器弹簧;并且,第二环形部6的半径大于第一环形部5的半径,第二凸起结构4延伸至第二环形部6的内表面,第二凸起结构4可以与第二环形部6贴合,从而第二环形部6与减震器外筒I的第二凸起结构4配合,将支架2在轴向上定位在减震器外筒I上。由于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3之间形成了预设的间隙,可以在第一环形部5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三凸起结构8,第三凸起结构8与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3间隙配合,从而支架2在径向方向上被卡在了减震器外筒I上。并且,在减震器外筒I的底面开设了三个漏水孔,漏水孔沿着减震器外筒I的中心轴线贯穿减震器外筒1,从而雨水可以通过漏水孔排出,雨水不会积在减震器外筒I的底面上。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由减震器外筒I和支架2构成的减震器外筒总成,减震器外筒I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每个第一凸起结构3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4 ;支架2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部5,第二环形部6以及连接部7,其中,第二环形部6的半径大于第一环形部5的半径,第二凸起结构4延伸至第二环形部6的内表面;从而第二环形部6与减震器外筒I的第二凸起结构4配合,将支架2在轴向上定位在减震器外筒I上。并且,第一环形部5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结构8,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3与第三凸起结构8间隙配合,从而支架2在径向方向上被卡在了减震器外筒I上。实现了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外筒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外筒和支架;所述减震器外筒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支架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半径;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结构,相邻的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三凸起结构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内表面;所述连接部为所述第二环形部底端径向向外延伸出的部分,用于连接减震器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兵易凌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