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按照以下步骤制作:A、杀青,B、揉捻,C、整形,D、提毫,E、提香,F、烘干。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杀青过程在保证茶叶杀死90%-100%的情况下,保证茶叶不生青,不共熟,不焦边,无红茎红叶,无青草气,无水闷气,无熟闷气,无烟焦气;揉捻过程中可以保证90%以上的茶叶卷曲度均整;提毫过程中可以保证茶叶出毫率80%以上;整个茶叶加工过程中,以500g鲜茶叶计,可加工得到125g干茶,最后得到干茶中的碎茶沫仅为3-4g。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加工得到的茶叶品质非常好,无较大差异,色泽均匀,栗香持久,卷曲度均整,白毫均匀蓬松似棉花,无臭生、无臭糊、无异味,而且碎茶沫非常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制作工艺,特别是一种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绿茶纯手工加工工艺主要有杀青、揉捻、整形、提毫以及干燥这几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某一个步骤出现失误,就容易导致最终加工得到的茶叶 质量差别较大。无论是纯手工加工,还是机械加工或者半机械加工,茶叶每个工序中最主要 的是掌握各个工序所需要的温度、时间以及加工方法,对于机械加工和半机械加工而言,温 度、时间以及加工方法都非常容易控制。但是对于纯手工制作而言,温度、时间以及加工技 术都非常讲究,也特别难以控制,而且由于纯手工是一次性连贯加工完成,中间无法停顿, 注定了纯手工加工工艺要求较之机械和半机械加工更高。但是现在的纯手工加工出来的 茶叶质量主要取决于炒茶师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每个师傅的炒茶工艺和手法都不尽相 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师傅加工出来的茶叶质量差异较大。为了实现手工茶的产业化生产, 现在很多茶叶企业都将手工制茶方法总结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工艺,但是由于这些工艺仅仅 是对手工制茶各个步骤的1个大概描述,而手工制茶若要得到高品质茶业,则需要对每个 步骤严格把控,比如温度变化过程中的手法控制等。但现有的手工炒茶工艺中并未有详细 的手法、温度和时间的相互配合的记载,从而导致很多工人炒制得到的不同锅的茶业差异 很大,最高时差异达到了80%左右;整个加工过程中,碎茶沫量达到了总量的50%左右。虽 然现在有部分专利或文献公开了一些绿茶的纯手工工艺,但是由于其只是对炒茶工艺进行 了主体框架的描述,而并未对主体中的细节部分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炒茶过程中,炒茶的 每个工序细节,以及每个工序与工序之间如何衔接,温度如何变化,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最终 加工得到的茶叶品质的高低。从而导致了按照现有技术最终加工最终得到的茶叶品质仍然 有不小的差异,导致加工得到的茶叶色泽不均匀,香气不持久,卷曲度不均整,无白毫或白 毫较少,会有臭生、臭糊、异味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使用该制作工艺加工得到的 茶叶差异非常小,而且品质非常好,色泽均匀,栗香持久,卷曲度均整,白毫均匀蓬松,无臭 生、无臭糊、无异味,而且碎茶沫非常少。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按照以下步骤制作: A、杀青,B、揉捻,C、整形,D、提毫,E、提香,F、烘干。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A杀青工艺为:将400g - 500g的鲜叶放 入锅温为340- 360度的锅中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抖杀、闷杀、高抛结合,杀青时间为2-4 分钟。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A杀青过程中,若杀青天气为雨天,则杀 青只抖杀。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B揉捻工艺为:将茶叶置于手中沿锅边 揉捻,同时将锅温降低至60-70度,温度未降至60-70度前,每次揉捻2周后,解块抖散1次, 当温度降至60-70度时,每次揉捻3-4周后,解块抖散1次,揉捻时间为15-20分。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B揉捻过程中,当粘锅结焦、结团时,茶 叶多抖少揉;当锅温低于60度时,茶叶只抖不揉。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C整形工艺为:在65-75度锅温下,将 茶叶握于手中成团,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搓揉4-5周,然后抖散,反复至茶叶干度为 82% -88%,白毫开始显露为止,整形时间为10-15分钟。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D提毫工艺为:在70-80度锅温下,将茶 团相互轻摩擦4-6次后,然后轻丢于锅中,如此反复3-5分钟。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E提香工艺为:将提毫锅温升高5-10度, 并翻动茶叶2-3分钟。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F烘干工艺为:在45-50度锅温下,将茶 叶摊于锅边,翻动茶叶待其含水量为5% -6%,用手搓压成沫时出锅,得成品茶,烘干时间 为3-5分钟。 前述的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中,所述步骤F烘干工艺后,把成品茶放入装有干石 灰或干木炭的缸中,1个星期后,再装袋存放。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对绿茶手工制茶的各个 步骤的温度变化、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加工手法进行了细节的描述,不同的时间段以及温度 变化过程中加工手法的变化,从而使得使用该工艺制得的茶叶具有以下的优点: 其中杀青过程中锅温340-360度,且杀青时间为2-4分钟,可以使得鲜叶杀青过程 中容易杀死、杀透,杀匀而不过度;杀青过程多抖杀少闷杀,多抖杀可以使得水汽容易蒸发, 从而缩短杀青时间,闷杀过程可以使得叶温迅速上升至80度以上,抑制茶叶中酶的活性, 保证受热均匀,从而使得茶叶杀透、杀匀,而且防止茶叶产生红茎红叶,又消除了鲜叶中的 青草气,增进芳香。少闷杀可以避免芽叶黄熟,香低叶淡,从而对茶叶质量造成影响。雨天 时只抖杀可加快水分散发。 揉捻过程中,当锅温未降至60-70度时,每初揉捻2周后即解块抖散一次,避免茶 叶未降温前的高温烫伤人手,当温度为60-70度时,揉捻3-4周后,解块抖散一次,可以促进 水分的散发;当茶叶产生粘锅结焦、结团时,采用多抖少揉的方式,当锅温低于60度时,只 抖不揉,以免茶叶产生红茎红叶。 整形过程中,在65-75度锅温条件下,每次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搓揉4-5周 后再抖散,采取这种多揉少抖的方式加工10-15分钟,即促进了茶叶紧细卷曲,保持芽叶完 整,又保持形状,避免茶叶失水减重太快无法做成特有形状。 提毫过程中,在70-80度锅温下,将茶团相互轻摩擦4-6次,然后轻丢于锅中,如此 反复3-5分钟,可以使得提毫刚好到位,少提,毫不到位,多提,茶叶破碎大。整个过程中摩 擦、丢放都必须保证一个"轻"字,才能保证茶叶提出毫而不损坏茶叶,不使茶叶断碎。 提香过程中,在温度升高5-10度的基础上,轻、快翻动茶叶2-3分钟,使芽头都能 接触锅面,可以防止茶叶起泡,焦边。经过该工序加工后的茶叶栗香持久,香气纯正。 将烘干后的茶叶放入装有干石灰或干木炭的缸中,便于收去茶叶中的青味。 每锅投入的鲜叶量为400g_500g,量多或者量少都不利于茶叶的加工。 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制作得到的茶叶与现在市面上的茶叶A和茶叶B进行对 比,其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杀青过程在保证茶叶杀死90% -100%的情况下,保证茶叶不生 青,不共熟,不焦边,无红茎红叶,无青草气,无水闷气,无熟闷气,无烟焦气;揉捻过程中可 以保证90%以上的茶叶卷曲度均整;提毫过程中可以保证茶叶出毫率80%以上;整个茶叶 加工过程中,以500g鲜茶叶计,可加工得到125g干茶,最后得到干茶中的碎茶沫小于3g。 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加工得到的茶叶品质非常好,无较大差异,色泽均匀,栗香持久,卷曲度 均整,白毫均匀蓬松,无臭生、无臭糊、无异味,而且碎茶沫非常少。不同工人加工出来的茶 叶对比发现其差异小于5%。 表1茶叶对比明细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茶的手工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制作:A、杀青,B、揉捻,C、整形,D、提毫,E、提香,F、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钰海,
申请(专利权)人:黔南州梅渊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