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扁平独芽绿茶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2056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工扁平独芽绿茶的生产方法,它依次包括原料培植、鲜叶采摘、鲜叶筛选、鲜叶摊凉、高温杀青、快速冷却、理条做形、快速冷却、干燥、冷却摊凉、辉锅提香的加工步骤,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手工扁平独芽绿茶外观微扁挺直秀丽,色泽翠绿油润,香味浓郁持久,汤色黄绿鲜亮,芽头匀整美观,滋味鲜醇爽口,经久耐泡,有效解决了现有扁平独芽绿茶“生青味重,汤色浅淡,芽头不匀整,不耐泡”的技术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生产方法,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扁平独芽绿茶是我国绿茶的主要茶类之一,目前一般采用机械方法来制茶,其加工工序普遍为:茶叶采摘-摊凉-杀青-做形-增香,其杀青温度普遍为130-140°C,增香步骤一般是将茶叶置于烘箱中烘烤,通过上述生产方法制得的独芽绿茶香气不持久,且色泽易劣变,普遍带有生青味,机械制得茶叶不耐泡,存在“生青味重,汤色浅淡,芽头不匀整,不耐泡”的技术问题。因此研发一种香味浓郁持久、经久耐泡的手工扁平独芽绿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手工扁平独芽绿茶的生产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鲜叶采摘:2月中旬至3月中旬采摘种植在川南地区的茶树上第一片独芽鲜叶,独芽鲜叶标准为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清洁;不采病虫芽(叶)、紫芽(叶)、霜冻芽、鳞片、鱼叶、单片叶等不合格鲜叶及杂物;采摘的独芽鲜叶无废气物污染、机械损伤、发热变红等现象; (2)鲜叶筛选:对采摘的鲜叶根据叶片大小进行分级,要求同级鲜叶叶片的长短相差不超过0.5cm ;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扁平独芽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步骤:(1)鲜叶采摘:2月中旬至3月中旬采摘种植在川南地区的茶树上第一片独芽鲜叶,独芽鲜叶标准为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清洁;(2)鲜叶筛选:对采摘的鲜叶根据叶片大小进行分级,要求同级鲜叶叶片的长短相差不超过0.5cm;(3)鲜叶摊凉:鲜叶于室内摊凉处理,摊叶厚度1.5?2cm,摊凉时间4?6小时,此时鲜叶含水量降为68%?70%;(4)高温杀青:当杀青锅锅温升至160?170℃时将鲜叶抖散均匀投入杀青锅中,投入量在0.2?0.3Kg鲜叶/锅,采用抖、撒、翻为主的手势操作,持续操作3?4min至鲜叶叶质变软、失去光泽、香气显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扁平独芽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鲜叶采摘:2月中旬至3月中旬采摘种植在川南地区的茶树上第一片独芽鲜叶,独芽鲜叶标准为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清洁; (2)鲜叶筛选:对采摘的鲜叶根据叶片大小进行分级,要求同级鲜叶叶片的长短相差不超过0.5cm ; (3)鲜叶摊凉:鲜叶于室内摊凉处理,摊叶厚度1.5-2cm,摊凉时间4-6小时,此时鲜叶含水量降为68%-70% ; (4)高温杀青:当杀青锅锅温升至160-170°C时将鲜叶抖散均匀投入杀青锅中,投入量在0.2-0.3Kg鲜叶/锅,采用抖、撒、翻为主的手势操作,持续操作3-4min至鲜叶叶质变软、失去光泽、香气显露、手捏不粘时取出即为杀青叶,此时杀青叶含水量为64-65% ; (5)快速冷却摊凉:杀青叶快速冷却2-3min至温度下降到低于20°C后,摊放30-60min,摊放厚度为1.5-2cm ; (6)理条做形 :当理条锅锅温升至110-120°C时,将冷却后的杀青叶投入锅中,投入量在0.3-0.4Kg杀青叶/锅,先用较快速度以抖、散、抓、齐的手势翻炒1-2分钟,将杀青叶抖散,待芽叶变软后减慢速度转为理条,待芽叶理直成条后,将锅温降至90-100°C,用手掌加压以先轻、后重、再轻的原则将芽叶加压炒制4-6min,待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纳溪区金凤山茶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