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圈及设有该护圈的传动轴、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169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圈、设有该护圈的传动轴和车辆,具体地是适合应用于前置后驱形式的载货汽车的传动轴护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护圈的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滚子,滚子的圆周面显露于本体的外表面。当传动轴脱落后,与护圈接触,这时传动轴高速转动,与护圈上的滚子接触后,相对于滚子转动,从而减弱了传动轴所受的圆周切向力,只做相对转动,传动轴相对滑动幅度减小,减少或消除了传动轴对护圈的摆动冲击力,降低了由于相对滑动行程的冲击力对护圈的损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护圈、设有该护圈的传动轴和车辆,具体地是适合应用于前置后驱形式的载货汽车的传动轴护圈。本技术护圈的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滚子,滚子的圆周面显露于本体的外表面。当传动轴脱落后,与护圈接触,这时传动轴高速转动,与护圈上的滚子接触后,相对于滚子转动,从而减弱了传动轴所受的圆周切向力,只做相对转动,传动轴相对滑动幅度减小,减少或消除了传动轴对护圈的摆动冲击力,降低了由于相对滑动行程的冲击力对护圈的损害。【专利说明】护圈及设有该护圈的传动轴、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护圈、设有该护圈的传动轴和车辆,具体地是适合应用于前置后驱形式的载货汽车的传动轴护圈。
技术介绍
对于前置后驱式载货汽车,需要传动轴传递动力至后桥,为了防止传动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紧固螺母松旷等其它因素导致传动轴脱落,进而接触地面,地面对传动轴的反作用力冲击汽车,对汽车造成损害。但是传统的传动轴护圈就是一 U型钢圈结构,传动轴脱落后不久转速依然很高,当与护圈接触发生刚性碰撞,在护圈的反作用力下,传动轴发生摆动,形成冲击力,破环护圈,这时护圈已经起不到作用了。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护圈在受到传动轴碰撞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当传动轴与护圈接触后,这时传动轴受重力G和法向反作用力Fz,以及护圈产生的滑动摩擦力Ff,这时FZ=G,Fg=Ff,其中,图示作用力均为矢量,滑动摩擦力比较大,故传动轴在护圈内沿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边滚边滑,由于传动轴转速很高,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冲量很大,造成对护圈的冲力损害,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有滚子的传动轴护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的护圈在受到传动轴碰撞时,护圈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较大,故传动轴在护圈内沿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边滚边滑,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冲量很大,造成对护圈的冲力损害,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圈,该护圈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滚子,所述滚子的圆周面显露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滚子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安装孔上。进一步地,所述滚子为深沟球轴承。进一步地,所述滚子与销轴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截面为U型。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所述护圈的固定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传动轴,该传动轴包括上述护圈。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传动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护圈通过在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滚子,将滚子的圆周面显露于本体的外表面,当传动轴脱落后,与护圈接触,这时传动轴高速转动,与护圈上的滚子接触后,相对于滚子转动,从而减弱了传动轴所受的圆周切向力,只做相对转动,传动轴相对滑动幅度减小,减少或消除了传动轴对护圈的摆动冲击力,降低了由于相对滑动行程的冲击力对护圈的损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护圈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护圈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护圈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护圈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护圈的俯视图。图中:1:本体;2:滚子;3: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圈,该护圈包括本体1,在所述本体I上设有若干个滚子2,所述滚子2的圆周面显露于所述本体I的外表面。将滚子的圆周面显露于本体的外表面,当传动轴脱落后,带有滚子的护圈,与转动的传动轴接触,相对于传动轴发生转动,传动轴只在护圈上做转动,滑动或跳动幅度大幅减弱,从而减弱了传动轴由于相对护圈滑动和跳动带来的冲击力损害,保护传动轴护圈,从而使护圈自身作用发挥到最大效用。通常,所述本体I的截面为U型。在所述本体I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滚子2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本体I上的安装孔上。优选地,所述滚子2为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与销轴形成过盈配合,这样保证了深沟球轴承的内圈相对固定,当传动轴与深沟球轴承接触时,深沟球轴承的外圈转动,从而减弱了传动轴由于相对护圈滑动和跳动带来的冲击力损害,保护了护圈,同时也保护了护圈周边的零部件,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滚子2并不限于为深沟球轴承,任何具有转动功能的与深沟球轴承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零部件均可适用。例如可以是圆柱滚子,所述圆柱滚子可以采用硬塑料制成,圆柱滚子套装于销轴上,与销轴形成间隙配合,当传动轴脱落后,圆柱滚子与转动的传动轴接触,同样可以起到保护护圈的目的。在本体I上还设有安装部3,所述安装部3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护圈安装于护圈横梁上的固定孔,即通过所述固定孔可以将护圈安装定位于传动轴的外围。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护圈在受到传动轴碰撞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当传动轴与护圈接触后,这时传动轴受重力G和法向反作用力Fz,以及护圈产生的滑动摩擦力Ff,这时FZ=G,Fg=Ff,由于增加了滚子,就把摩擦阻力系数降到了一个很小的数值,从而产生的摩擦阻力Ff也很小,有效的减少了传动轴的的冲量,这样传动轴就会在护圈底部及周边很小的范围内滚动,消除了安全隐患,不会对护圈产生大的冲击力,同时,也消除了由于滑动摩擦对护圈造成的损害,例如滑动摩擦产生的高温及磨损等,防止传动轴转动过程脱离了护圈而接触地面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汽车造成更大的损伤,同时也保护了护圈周边的零部件,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传动轴,该传动轴包括上述护圈。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传动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护圈通过在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滚子,将滚子的圆周面显露于本体的外表面,当传动轴脱落后,与护圈接触,这时传动轴高速转动,与护圈上的滚子接触后,相对于滚子转动,从而减弱了传动轴所受的圆周切向力,只做相对转动,传动轴相对滑动幅度减小,减少或消除了传动轴对护圈的摆动冲击力,降低了由于相对滑动行程的冲击力对护圈的损害。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护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在所述本体(I)上设有若干个滚子(2),所述滚子(2)的圆周面显露于所述本体(I)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I)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滚子(2)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本体(I)上的安装孔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在所述本体(1)上设有若干个滚子(2),所述滚子(2)的圆周面显露于所述本体(1)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义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