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等。
技术介绍
代表性的层叠陶瓷电子部件之一有层叠陶瓷电容器。并且,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形成在陶瓷坯体的侧面的带状的外部电极。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具有如下结构的芯片状3端子电容器,即在电容器主体(陶瓷坯体)的外表面具备一对端面外部电极(例如信号用端子电极)、和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例如接地用端子电极)(参照专利文献I的权利要求1、图1等)。并且,作为形成该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的方法,公开了在陶瓷坯体的侧面涂敷导电性糊剂并将其烧结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I的段落0053、0067、0068等)。但是,在涂敷导电性糊剂时,由于导电性糊剂的流变(rheology)影响,例如如图6示意性示出的那样, 侧面外部电极101成为层叠方向中央部IOla因鼓起而厚度较厚、而层叠方向端部IOlb厚度较薄的形状,多个内部电极102中,覆盖在层叠方向最上部及最下部的内部电极(最外层内部电极)102a的电容器主体(陶瓷坯体)100的侧面露出的部分102b的区域中的侧面外部电极101的厚度容易变得不充分。特别是,为了增大相对于部件(层叠陶瓷电容器)的体积而得到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陶瓷坯体,其具备被层叠的多个陶瓷层,且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端面及第2端面、和连结所述第1端面及所述第2端面的分别相互对置的第1侧面及第2侧面以及第3侧面及第4侧面;多个内部电极,配置在所述陶瓷坯体的内部,且被引出至第1侧面及第2侧面;以及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以环绕所述陶瓷坯体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陶瓷坯体的第1侧面~第4侧面,且与被引出至第1侧面及第2侧面的所述内部电极连接,环绕所述陶瓷坯体的所述侧面外部电极具备:第1电极部(A),其具有形成在所述陶瓷坯体的第1侧面及第2侧面的侧面电极部(A1)、和形成为从所述侧面电极部(A1开始缠绕第3侧面 ...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26 JP 2012-1654381.一种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陶瓷坯体,其具备被层叠的多个陶瓷层,且具有相互对置的第I端面及第2端面、和连结所述第I端面及所述第2端面的分别相互对置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以及第3侧面及第4侧面; 多个内部电极,配置在所述陶瓷坯体的内部,且被引出至第I侧面及第2侧面;以及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以环绕所述陶瓷坯体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陶瓷坯体的第I侧面~第4侧面,且与被引出至第I侧面及第2侧面的所述内部电极连接, 环绕所述陶瓷坯体的所述侧面外部电极具备:第I电极部(A),其具有形成在所述陶瓷坯体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的侧面电极部(Al)、和形成为从所述侧面电极部(Al开始缠绕第3侧面及第4侧面的一部分的缠绕电极部(A2);和第2电极部(B),其具有形成在第3侧面及第4侧面的侧面电极部(BI)、和形成为从所述侧面电极部(BI)开始围绕第I侧面及第2侧面的一部分的缠绕电极部(B2), 所述第2电极部(B)的缠绕电极部(B2)形成为到达覆盖所述内部电极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层内部电极的、露出到所述陶瓷坯体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中的部分的区域。2.一种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陶瓷坯体,其具备被层叠的多个陶瓷层,且具有相互对置的第I端面及第2端面、和连结所述第I端面及所述第2端面的分别相互对置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以及第3侧面及第4侧面; 多个内部电极,配置在所述陶瓷坯体的内部,且被引出至第I侧面及第2侧面;和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其形成在所述陶瓷坯体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与被引出至第I侧面及第2侧面的所述内部电极连接, 所述侧面外部电极是如下的电极:覆盖引出至所述第I侧面及第2侧面的多个所述内部电极中的、位于最外侧的最外层内部电极的露出到所述陶瓷坯体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中的部分的区域,是通过烧成被二次涂敷的导电性糊剂涂敷膜来形成的。3.一种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陶瓷坯体,其具备被层叠的多个陶瓷层,且具有相互对置的第I端面及第2端面、和连结所述第I端面及所述第2端面的分别相互对置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以及第3侧面及第4侧面; 多个内部电极,配置在所述陶瓷坯体的内部,且被引出至第I侧面及第2侧面;和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其形成在所述陶瓷坯体的第I侧面及第2侧面,与被引出至第I侧面及第2侧面的所述内部电极连接, 所述侧面外部电极形成为:覆盖引出至所述第I侧面及第2侧面的多个所述内部电极中位于最外侧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