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5219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5:31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属于轨道车辆制造安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检测系统无法适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地铁转向架,无法对转向架的多种性能进行标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括加载装置、称重装置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称重装置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安装在加载装置的基础平台的主床身上,称重装置置于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内部;加载装置包括基础平台、左传动机构、右传动机构和龙门架;基础平台、左立柱、右立柱及横梁构成封闭框架;称重装置的引导轨、第一称重轨、连接轨、第二称重轨和过渡轨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的左侧对中组件与右侧对中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左侧对中组件的右侧对中组件的斜出缸运动系统并列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试验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属于轨道车辆制造安全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检测系统无法适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地铁转向架,无法对转向架的多种性能进行标定的问题。本技术的包括加载装置、称重装置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称重装置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安装在加载装置的基础平台的主床身上,称重装置置于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内部;加载装置包括基础平台、左传动机构、右传动机构和龙门架;基础平台、左立柱、右立柱及横梁构成封闭框架;称重装置的引导轨、第一称重轨、连接轨、第二称重轨和过渡轨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的左侧对中组件与右侧对中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左侧对中组件的右侧对中组件的斜出缸运动系统并列设置。本技术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试验中。【专利说明】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属于轨道车辆制造安全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支撑车体并牵引车辆沿着导轨运行,其结构是否合理,性能能否满足行走要求,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和动力学性能。转向架性能参数的获取仅依靠计算、仿真等方法远远不够,由于加工、装配等原因,其实际值与计算值会有差别。为确定转向架性能参数的实际值,在轨道车辆制造或检修时,必须模拟车体的静载荷,对转向架性能参数进行综合检测。目前国内生产制造厂使用的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费用昂贵,后续的保养、维修不便。因此,自主研制一种新型的转向架静载综合检测系统,对于降低我国地铁建设的投资成本,提高轨道车辆转向架检测设备的国产化率有重大的意义。而且现有的检测系统无法适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地铁转向架,无法对转向架的多种性能进行标定,无法实现实时数据显示和数据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来模拟车体重量载荷,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地铁转向架的多种性能参数进行标定,可实时进行数据的显示和监测。本技术为了解决 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包括加载装置、称重装置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称重装置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安装在加载装置的基础平台的主床身上,称重装置置于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内部;加载装置包括基础平台、左传动机构、右传动机构和龙门架;所述基础平台包括主床身和两个副床身,所述主床身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所述两个副床身对称连接在主床身的左右两侧;所述龙门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和横梁,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左右并列设置,且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两个副床身上,横梁固定连接在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端,所述左传动机构和右传动机构左右并列固定在横梁上,左传动机构的左丝杠和右传动机构的光杠通过联轴节连接,所述基础平台、左立柱、右立柱及横梁构成封闭框架;称重装置包括两组称重组件,两组称重组件左右对称设置,每组称重组件均包括引导轨、第一称重轨、第二称重轨、挡板、连接轨、过渡轨、四个支撑座和四个称重传感器,所述引导轨、第一称重轨、连接轨、第二称重轨和过渡轨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且引导轨、第一称重轨、连接轨、第二称重轨和过渡轨的上表面保持同一平面上,引导轨、第一称重轨、连接轨、第二称重轨和过渡轨的外表面均保持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为阶梯型,连接轨与两个支撑座的台面连接,引导轨和过渡轨分别与一个支撑座的台面连接,第一称重轨和第二称重轨各通过两个称重传感器与支撑座的台肩连接,第一称重轨的前端设置有挡板;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包括两个测量架,两个测量架左右对称设置,位于左侧的测量架的外侧设置有左侧对中组件,位于右侧的测量架的外侧设置有右侧对中组件,所述左侧对中组件与右侧对中组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侧对中组件和右侧对中组件均包括下部丝杠轴系、上部导向轴系和两个斜出缸运动系统,上部导向轴系与下部丝杠轴系上下排布并通过斜出缸运动系统建立连接;所述左侧对中组件的两个斜出缸运动系统前后并列设置,右侧对中组件的两个斜出缸运动系统前后并列设置,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还包括两个轴距测量机构,两个轴距测量机构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测量架的内侧各设置有一个轴距测量机构,每个轴距测量机构包括两个轴距测量组件,两个轴距测量组件前后并列设置。优选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均为A字型立柱结构。左立柱和右立柱均包括两个斜拉柱和一个水平杆,两个斜拉柱呈八字型设置,两个斜拉柱的中部通过水平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如此设计,刚度好,稳定性强,受力均勻,进而保证了测量精度。优选的:所述横梁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安装有调整垫片。如此设计,用于调整横梁保持水平。优选的:所述左传动机构包括左支架、左液压缸、左加载传感器、左直线导轨、左溜板、左丝母和左丝杠;所述左直线导轨固定连接在横梁上,左溜板固定连接在左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左液压缸通过前置法兰固定在左溜板上,左加载传感器固定在左液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左丝杠的左端通过轴承组件支撑在左立柱上,左丝母与左丝杠配合,所述左丝母通过左支架固定在左溜板上。优选的:所述左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左导轨压板和多个第一顶丝螺钉,多个左导轨压板分列在左直线导轨的前后两侧,且多个左导轨压板固定在横梁上,每个第一顶丝螺钉与一个左导轨压板螺纹连接,且第一顶丝螺钉的末端抵靠在左直线导轨前侧端面或后侧端面上。如此设计,通过第一顶丝螺钉限制左直线导轨产生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左传动机构还包括两个左限位块,所述左直线导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左限位块,左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横梁上,左限位块的下端面与左溜板的下端面平齐或左限位块的下端面低于左溜板的上端面。如此设计,通过左限位块限制左溜板的行程。优选的:所述左传动机构还包括两个左定位块和两个第一止动螺钉,所述两个左定位块固定安装在左溜板的前端面上,且左定位块的上端面高于左溜板的上端面,每个第一止动螺钉与一个左定位块螺纹连接,且第一止动螺钉的末端抵靠在左直线导轨的前端面上。如此设计,用于限制左溜板的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左加载传感器为Interface压力传感器。如此设计,可有效保证测量精度。优选的:所述右传动机构包括右液压缸、右支架、第一支撑拉杆、右加载传感器、右直线导轨、右溜板、光杠、右丝杠和右丝母;所述右直线导轨固定连接在横梁上,右溜板固定连接在右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右液压缸通过前置法兰固定在右溜板上,右加载传感器固定在右液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光杠和右丝杠前后并列设置,所述光杠的右端通过轴承组件支撑在右立柱上,且光杠的右端为驱动端穿出右立柱,所述右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组件支撑在右立柱上,且右丝杠的右端为驱动端穿出右立柱,所述右丝杠的左端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的轴承座通过第一支撑拉杆与横梁连接,右丝母与右丝杠配合,所述右丝母通过右支架固定在右溜板上。优选的:所述右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右导轨压板和多个第二顶丝螺钉,多个右导轨压板分列在右直线导轨的前后两侧,且多个右导轨压板固定在横梁上,每个第二顶丝螺钉与一个右导轨压板螺纹连接,且第二顶丝螺钉的末端抵靠在右直线导轨前侧端面或后侧端面上。如此设计,通过第二顶丝螺钉限制右直线导轨产生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右传动机构还包括两个右限位块,所述右直线导轨的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检测系统包括加载装置(J)、称重装置(Z)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D),称重装置(Z)和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D)安装在加载装置的基础平台(Ja)的主床身(J6)上,称重装置(Z)置于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D)内部;加载装置(J)包括基础平台(Ja)、左传动机构(Jb)、右传动机构(Jc)和龙门架(Jd);所述基础平台(Ja)包括主床身(J6)和两个副床身(J5),所述主床身(J6)通过地脚螺栓(J1)固定在地基上,所述两个副床身(J5)对称连接在主床身(J6)的左右两侧;所述龙门架(Jd)包括左立柱(J9)、右立柱(J29)和横梁(J16),所述左立柱(J9)和右立柱(J29)左右并列设置,且左立柱(J9)和右立柱(J2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两个副床身(J5)上,横梁(J16)固定连接在左立柱(J9)和右立柱(J29)的上端,所述左传动机构(Jb)和右传动机构(Jc)左右并列固定在横梁(J16)上,左传动机构(Jb)的左丝杠(J37)和右传动机构(Jc)的光杠(J40)通过联轴节(J39)连接,所述基础平台(Ja)、左立柱(J9)、右立柱(J29)及横梁(J16)构成封闭框架;称重装置(Z)包括两组称重组件,两组称重组件左右对称设置,每组称重组件均包括引导轨(Z1)、第一称重轨(Z2)、第二称重轨(Z7)、挡板(Z8)、连接轨(Z3)、过渡轨(Z4)、四个支撑座(Z5)和四个称重传感器(Z6),所述引导轨(Z1)、第一称重轨(Z2)、连接轨(Z3)、第二称重轨(Z7)和过渡轨(Z4)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且引导轨(Z1)、第一称重轨(Z2)、连接轨(Z3)、第二称重轨(Z7)和过渡轨(Z4)的上表面保持同一平面上,引导轨(Z1)、第一称重轨(Z2)、连接轨(Z3)、第二称重轨(Z7)和过渡轨(Z4)的外表面均保持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座(Z5)的上表面为阶梯型,连接轨(Z3)与两个支撑座(Z5)的台面连接,引导轨(Z1)和过渡轨(Z4)分别与一个支撑座(Z5)的台面连接,第一称重轨(Z2)和第二称重轨(Z7)各通过两个称重传感器(Z6)与支撑座(Z5)的台肩连接,第一称重轨(Z2)的前端设置有挡板(Z8);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D)包括两个测量架(D1),两个测量架(D1)左右对称设置,位于左侧的测量架(D1)的外侧设置有左侧对中组件,位于右侧的测量架(D1)的外侧设置有右侧对中组件,所述左侧对中组件与右侧对中组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侧对中组件和右侧对中组件均包括下部丝杠轴系、上部导向轴系和两个斜出缸运动系统,上部导向轴系与下部丝杠轴系上下排布并通过斜出缸运动系统建立连接;所述左侧对中组件的两个斜出缸运动系统前后并列设置,右侧对中组件的两个斜出缸运动系统前后并列设置,对中及轴距测量装置还包括两个轴距测量机构,两个轴距测量机构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测量架(D1)的内侧各设置有一个轴距测量机构,每个轴距测量机构包括两个轴距测量组件,两个轴距测量组件前后并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海峰刘江宋成林李所军刘君王冲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广瀚新能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