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6363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培养基由白糖、豆粨粉、MgSO4、KH2PO4、乳化硅油以及水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培养基由白糖、豆粨粉、MgSO4、KH2PO4、乳化硅油以及水组成。【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真菌发酵
,具体的说涉及。技术背景杏鲍燕(PleurotuseryngiiQuel.)又名刺疗侧耳,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具有极高的栽培价值与商业价值。目前国内外杏鲍菇栽培以固体菌种为主,而液体菌种相对于固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出菇齐、便于管理、菌种成本低、接种方便且快速等优点,有利于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工厂化。但液体菌种的制备技术要求较高,目前杏鲍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制备仍处于探索阶段。之前也有报道的其他液体培养基方法,如马铃薯做碳源,麸皮做氮源,但这中方法在实际工厂化生产过程操作更为繁琐,且耗费原料。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相比于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出菇齐、便于管理、菌种成本低。 2、相比于已经报道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本专利技术配方简单,碳源只需白糖,氮源只需?柏粉。3、相比于已经报道的液体菌种培养基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培养基制备过程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其包括如下组分:白糖10_30g/L,豆柏粉2_5g/L,MgSO40.2-1.0g/L,KH2PO40.2-1.2g/L,乳化硅油2_5ml/100L,水余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上述培养基的方法,该方法为:将白糖、MgSO4和KH2PO4加水溶解;加入经过100-140目筛子过滤的豆柏粉,搅拌均匀;将上述液体通过50-100目尼龙布过滤,加入乳化硅油,最后水定容。将上述液体菌种培养基于121°C灭菌60-90分钟,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压力为0.1兆帕。并在罐体上放置一水淋以迅速冷却罐体,待罐体冷却即可用于液体菌种接种。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培养杏鲍菇液体菌种,发菌时间只需20-25天,比固体菌种缩短30%到50%ο与马铃薯等为碳源的液体培养方法相比,此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因为马铃薯需要经过切割为特殊小块,且工厂化生产培养液一般在500L以上,马铃薯量至少15%,及75kg,并且煮沸后再经多层纱布过滤,在大规模生产中操作比较困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培养基的配制,其中部分组分的配方见表1.表1培养液的部分配方组成【权利要求】1.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组分: 白糖 10-30g/L, 豆柏粉2-5g/L,MgSO40.2-1.0g/L,KH2PO40.2-1.2g/L, 乳化硅油2-5ml/100L, 水余量。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白糖、MgSO4和KH2PO4加水溶解; 加入经过100-140目筛子过滤的豆柏粉,搅拌均匀; 将上述液体通过50-100目尼龙布过滤,加入乳化硅油,最后水定容。【文档编号】C05G3/00GK103508809SQ201310479868【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专利技术者】谭琦, 王涛, 鲍大鹏, 李正鹏, 周峰, 李玉 申请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上海科立特农科(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组分:白糖10?30g/L,豆粕粉2?5g/L,MgSO40.2?1.0g/L,KH2PO40.2?1.2g/L,乳化硅油2?5ml/100L,水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琦王涛鲍大鹏李正鹏周峰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科立特农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