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诸秋莲专利>正文

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48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青工序、杀青工序、揉捻工序、炒干成型工序,其特征在于:在炒干成型工序中将茶叶炒至九成干,茶叶定形后,进入“辉锅”工序,即在锅温120~130°,翻炒4.0~4.5小时,通过茶叶与锅内壁之间的摩擦,磨去茶叶表面的黑色物质,使茶叶变得灰绿而富有光泽,而且含水量可以降低到3.5%以下。另外,通过高温、长炒等强的热化学作用,使得绿茶色泽翠绿、均匀,汤色深绿、明亮、清澈,香气清和持久、耐泡,味道清醇、香滑、回甘,从而形成特有的外形及内在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茶的生产工艺,属于茶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绿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康禾贡茶,从清康熙年代开始成为贡茶,直至清嘉庆历时进贡4代皇帝饮用,茶味清香甘醇,回味无穷,是 河源三大特产之一(《辞海》912页有记载)。现有的绿茶制作工艺包括分拣 一杀青一揉捻一成型一干燥一商品,其通常是在锅温130 180度下杀青8 10分钟,然后在110 120度下烘干20分钟,然后在90 100度温度下历 时1 1.5小时烤干成型。另外中国专利00107622.1公开了一种绿茶的制备 方法,新鲜茶叶在130°杀青1分钟,自然冷却后在80°杀青1分钟,揉捻 5分钟。干燥时首先在8(T炒50分钟,继之在12(T烘干,最后在80°烤 30分钟。制作过程中,茶叶在高温的时间约2、 5 4个小时。这种绿茶制 造工艺的成型温度较低、时间较短、热化学作用较弱,茶叶显棕色,表面有 一层黑色物质,而且香气不足,含水量高,使得茶叶难以长久保存。并不可 避免地还有多少不等的碎叶和茶灰,影响茶叶的型态与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色泽翠 绿、香气清和持久的绿茶生产工艺。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青工序、杀青工序、揉捻工序、炒干成型工序,其特征在于在炒干成型工序中将茶叶炒至九成干,茶叶定形后,进入辉锅工序,即在锅温120 130° ,翻炒4.0 4. 5小时,通过茶叶与锅内壁之间的摩擦,磨去茶叶表面的黑色物质,使茶叶变得灰绿而富有光泽。而且含水量可以降低到3.5%以下。所述炒干成型工序包括初烘、包揉和复烘,其中初烘的锅温为300 330° ,时间10 15分钟,至茶叶六成干;复烘的前期锅温为300 330° , 时间10 15分钟,至茶叶八成干;后期锅温为280 300° ,时间40 50分钟,至茶叶九成干。所述杀青工序中锅温300 330° ,每锅杀青时间10 1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绿茶生产工艺中由于增加了 辉锅工艺, 因此通过茶叶与锅内壁之间的摩擦,磨去茶叶表面的黑色物质,使茶叶变得 灰绿而富有光泽。特别是通过高温、长炒等强的热化学作用,使得绿茶色泽 翠绿、均匀,汤色深绿、明亮、清澈,香气清和持久、耐泡,味道清醇、香 滑、回甘,从而形成特有的外形及内在品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绿茶生产工艺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主要是在传统的工艺基础上,加入机械设备和新的工艺,其加工工艺过程如下鲜叶—精选—杀#~> 揉捻~ 初烘 ~>包揉—复烘 —辉锅—再精选一 贡茶。鲜叶质量的基本要求是采摘细嫩、肉厚等良种芽叶。对夹二叶为主, 少量对夹三叶,芽叶完整,色泽鲜绿,新鲜,匀净。鲜叶品质分3个等级(1 3等),标准如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清洁,无异气味,无外来粉尘,采用水泥或磨石子地面,层高4m以上。进 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摊青厚度3cm以下。另外不同等级、不 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有表面水的鲜叶单独摊青,上、下午鲜叶分开摊 青,分别付制。摊青时间3 5小时,最多不超过8小时。摊青过程中要适 当翻叶散热,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摊青后进入杀青工序。可用平锅手工杀青或微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如 可采用口径100cm光滑平锅,每锅投叶量约5kg。如果采用直径30cm微型 滚筒杀青机,则投叶量为每小时25kg的摊青叶。在杀青工序中,锅温或滚 筒体温度300 330度,最适宜的温度为310 320度。杀青时间为平锅每锅 杀青10 15分钟,滚筒杀青从摊青叶入筒到出筒时间为10 15分钟。在杀 青工序结束后,杀青叶失重率13% 15%。杀青工序结束后,进入揉捻工序。揉捻工序中采用手工揉捻或25型或 30型揉捻机进行机械揉捻,经过杀青后的杀青叶应趁热揉捻。手工揉捻在 蔑匾内进行,每次3 4锅杀青叶,采用双手在蔑匾内来回推揉,来轻去重, 反复轻揉,10-15分钟;机械揉捻每次投叶量为揉捅九成满为宜,l等鲜叶揉捻7 10分钟,2等鲜叶揉捻9 12分钟,3等鲜叶揉捻12 15分钟。揉捻叶散热后即进入初烘工序,如果时间稍长茶叶易红变。初烘工序以 手工抛炒为主,以失水为主要目的,结合适当做条造型,锅温300 330度, 时间约15分钟,至茶叶六成干,手感尚不刺手为度。初烘后进入包揉工序,主要用于茶叶定型,因属于常规工艺,不多描述。 包揉后进入复烘工序,复烘时前期锅温300 330度,以做形为主,时 间约15分钟,至八成干,手触有较强刺手感为度。后期锅温280 300度, 以炒干挥发水分为主。至九成干,茶叶已定形。约45分钟。茶叶定型后,进入本专利技术特有的'辉锅'工序。该工序中锅温度维持 120 130度,历时4.0 4.5小时。此阶段目的是通过茶叶与锅内壁之间的 适度磨檫,磨去茶叶表面的黑色物质,使茶叶变得灰绿而富光泽,形成其特 有的外形及内质品质特色,另外进一步降低茶叶的含水量。例如采用生长在 东江上游生态自然保护区康禾镇的细嫩茶叶,由于当地常年云雾缭绕,气候 独特,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用当地中小叶茶树品种新梢的鲜叶,经过精选、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辉锅、再精选等i:序,制成具有色泽翠绿、均匀,汤色深绿、明亮、清澈,香气清和持久、耐泡,味道清醇、 香滑、回甘的优质贡茶。经过上述一系列工序加工的绿茶其理化指标如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青工序、杀青工序、揉捻工序、炒干成型工序,其特征在于:在炒干成型工序中将茶叶炒至九成干,茶叶定形后,进入“辉锅”工序,即在锅温120~130°,翻炒4.0~4.5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青工序、杀青工序、揉捻工序、炒干成型工序,其特征在于在炒干成型工序中将茶叶炒至九成干,茶叶定形后,进入“辉锅”工序,即在锅温120~130°,翻炒4.0~4.5小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千成型 工序包括初烘、包揉和复烘,其中初烘的锅温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秋莲
申请(专利权)人:诸秋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