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和生专利>正文

整体式炒茶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422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工炒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整体式炒茶锅等结构的改良。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炒茶锅要设置出茶斜板时,必须通过焊接将两块不同的钢板连接在一起,整体性较差,结构不够紧凑并且强度不高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出茶斜板(1)、锅体(2)以及护板支承面(3),锅体(2)的两个侧面各设有一个侧板(4),其特征是所述的出茶斜板(1)、锅体(2)以及护板支承面(3)由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出茶斜板(1)与锅体(2)通过圆弧面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炒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整体式炒茶锅等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现今的茶叶由手工炒制或机械炒制而成,手工炒制的茶叶质量较好,但是手工炒制茶叶需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产量低,且制成后碎末多,浪费青茶叶。对于机械炒茶技术,都是用若干铁槽焊接成炒茶锅,以一定功率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配上牵引装置和热源,牵动炒茶锅在热源上往复运动,使青茶叶受热变干,然后将木棍放在炒茶锅中,使其随茶叶滚动,把干茶叶逐渐压制成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炒茶锅(公开号CN 2423734Y),其包括一锅体和围绕该锅体的围框,该锅体由多个连续凹槽组成,各凹槽在其底部形成有纵向延伸的底部凸起,其中,各凹槽在底部凸起形成之前的横截面形状为扁平的半椭圆形。但这种结构的炒茶锅要设置出茶斜板时,必须通过焊接将两块不同的钢板连接在一起,整体性较差,结构不够紧凑并且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炒茶锅,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炒茶锅要设置出茶斜板时,必须通过焊接将两块不同的钢板连接在一起,整体性较差,结构不够紧凑并且强度不高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整体式炒茶锅,包括出茶斜板、锅体以及护板支承面,锅体的两个侧面各设有一个侧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出茶斜板、锅体以及护板支承面由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出茶斜板与锅体通过圆弧面连接。锅体的截面成圆弧形,出茶斜板与锅体连接的圆弧面与锅体的圆弧面方向相反。锅体上与护板支承面连接点的切线与护板支承面可以成直角。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板设有翻边,其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可以将炒茶锅定位在炒茶机的护板上。作为优选,所述的锅体下端设有限位轴,限位轴穿入支承块中,支承块固定在机架上。限位轴与支承块组成锅体圆弧升降的支承点,使锅体始终处在炒茶机内。因此,本技术具有炒茶锅的出茶斜板、锅体以及护板支承面由整体金属板弯折而成,整体性较好,并且强度较高,结构紧凑、简单、合理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整体式炒茶锅,如图1、图2,由一整块长方形的钢板弯折成出茶斜板1、锅体2以及护板支承面3,锅体2的截面为圆弧形,出茶斜板1与锅体2连接的圆弧面与锅体2的圆弧面方向相反。锅体2上与护板支承面3连接点的切线与护板支承面3可以成直角,护板支承面可搁置在炒茶机的护板上。锅体2的两个侧面各焊接有一个侧板4,侧板4的上边连有翻边4-1,每个翻边上各连接有2个定位销5。锅体2下端穿接有限位轴6,限位轴穿入支承块7中,支承块7固定在机架8上。限位轴6与支承块7组成锅体2圆弧升降的支承点,使得锅体可以自由升降。使用时,通过定位销5将侧板4固定在护板上,从而将锅体2固定在炒茶机内。炒制茶叶时可以在锅体2内进行,炒制完毕取茶叶时,由于出茶斜板1与锅体2由整体钢板弯折而成,并且由圆弧过渡,茶叶能够较为顺畅地沿着出茶斜板1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式炒茶锅,包括出茶斜板(1)、锅体(2)以及护板支承面(3),锅体(2)的两个侧面各设有一个侧板(4),其特征是所述的出茶斜板(1)、锅体(2)以及护板支承面(3)由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出茶斜板(1)与锅体(2)通过圆弧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炒茶锅,包括出茶斜板(1)、锅体(2)以及护板支承面(3),锅体(2)的两个侧面各设有一个侧板(4),其特征是所述的出茶斜板(1)、锅体(2)以及护板支承面(3)由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出茶斜板(1)与锅体(2)通过圆弧面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和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和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