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5654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耐热性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抑制了在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之间产生的微孔,且通过提高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粘接可靠性而抑制了因酸洗涤液的渗透引起的电路剥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是形成有具有线性湿度膨胀系数为20×10-6/%RH以下的第1聚酰亚胺树脂层、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以上且低于上述第1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优选制成两面的金属层均通过涂布法与聚酰亚胺树脂层粘接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特别是涉及绝缘层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具有挠性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PDA、汽车导航仪、硬盘、其它各种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小型化及轻量化,作为它们的电配线用基板材料,采用配线的自由度高、薄型化容易的柔性基板。而且,关于进一步高度化的这些电子设备中所用的具有挠性的柔性印刷基板,对更加小型高密度化、多层化、精细化及高耐热性化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专利文献I提出了下述方法:在成为电路配线的导体上直接通过涂布来形成聚酰亚胺树脂层(下面简称为涂布法),且多层化地形成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多个聚酰亚胺树脂层。根据该方法,可提供在对温度变化的尺寸稳定性、粘接力、以及蚀刻后的平面性等方面可靠性优异的柔性印刷基板。另外,这里所谓的涂布法是指下述方法:将成为聚酰亚胺树脂层的聚酰亚胺前体树脂溶液或聚酰亚胺树脂溶液涂布于金属层后,仅通过干燥、或通过干燥及用于酰亚胺化的加热处理使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粘接。另外,在通过加热压接使导体层与树脂基板贴合来形成柔性印刷基板的方法中,也提出了对作为导体层的铜箔表面利用由铜-钴-镍构成的镀覆来实施粗糙化处理从而提高粘接性的方法、即通过铜箔表面的粗糙化来进行改性(专利文献2)。下面,有时将通过加热压接使导体层与树脂基板贴合的方法简称为“加热压接法”。另外,作为针对小型高密度化要求的对策,对于在聚酰亚胺树脂层的两表面形成有作为导体的金属层的、所谓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需求不断提高。在该两面覆金属层叠板中,对于通过涂布法制造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一侧的金属层和聚酰亚胺树脂层通过涂布法形成,由于聚酰亚胺树脂层已通过酰亚胺化而固化,因此另一侧的金属层通过加热压接法粘接。即现状是:即使是涂布法,为了制造两面覆金属层叠板,至少单侧的金属层也不得不通过加热压接法粘接于聚酰亚胺树脂层。另一方面,由于伴随着无铅化而使用熔融温度高于铅焊料的焊料材料,因此为了应对焊料接合温度的上升,与金属层相接的聚酰亚胺树脂层发生高耐热性化。因此,在用加热压接法使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贴合时存在以下问题:加热压接时容易在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之间生成微孔。由于该微孔的形成,存在当在柔性印刷基板上形成电路时会因酸洗涤液的渗透而发生配线剥落等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粘接可靠性降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控制作为金属层的铜箔的粗糙化处理面的镀层来抑制粗糙化处理高度即粗糙化处理程度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铜箔-聚酰亚胺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降低的问题。这样,遗留有以下技术问题: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粘接可靠性和剥离强度的兼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9353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35775号公报专利文献3:W02010/010892A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中,尽管与粗糙化处理后的金属层相接的聚酰亚胺树脂层具有高耐热性,也可抑制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之间产生的微孔的发生,且通过提高金属层与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粘接可靠性,抑制了因酸洗涤液的渗透而引起的电路剥落。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实现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粘接可靠性和剥离强度的兼顾。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利用涂布法形成的2个单面覆金属层叠板,将单面覆金属层叠板各自的最外层的聚酰亚胺树脂层彼此加热压接来制成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即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另夕卜,在以下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单面覆金属层叠板”是指在具有多个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层叠体的单面上粘接有金属层的层叠板。另外,“两面覆金属层叠板”是指在具有多个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层叠体的两面上粘接有金属层的层叠板。另外,下面将对聚酰亚胺树脂层彼此进行加热压接的情况也称为加热压接法。即,本专利技术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特征在于,其是在第I层叠体与第2层叠体一体化而成的两面上具有金属层的覆金属层叠体,上述第I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分别具有金属层、和至少包含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及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多个聚酰亚胺树脂层,上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线性湿度膨胀系数为20X10_6/%RH以下,上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C以上且低于上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外,优选:在上述金属层上涂布成为上述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聚酰亚胺前体树脂溶液或聚酰亚胺树脂溶液后,通过干燥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的用于酰亚胺化的加热处理,将两面的上述金属层与上述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粘接;优选上述金属层使用金属箔来形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下述工序:在成为金属层的金属箔上形成线性湿度膨胀系数为20X 10_6/%RH以下的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C以上且低于上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并在该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上以上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成为最外层的方式至少层叠I层的上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上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或者上述第I及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从而形成第I层叠体的工序;与上述第I层叠体同样地以上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成为最外层的方式形成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相同或不同的第2层叠体的工序;以及将上述第I层叠体与上述第2层叠体的最外层的上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彼此进行加热压接的工序,并且,在上述金属箔上形成上述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工序是涂布成为上述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聚酰亚胺前体树脂溶液或聚酰亚胺树脂溶液后、进行干燥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的用于酰亚胺化的加热处理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不仅构成绝缘层的聚酰亚胺树脂具有高耐热性,显示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而且无论金属层的表面形状如何都能够抑制金属层和与其相接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之间的微孔的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由于耐化学品性也优异,因此适于要求高精细加工的各种用途中,其有用性非常高。附图说明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剖面图。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剖面图。图3是其它方式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剖面图。图4是用于制造第I实施方式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中间体即单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符号说明I金属层(金属箔);2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3、3a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10、11、12两面覆金属层叠板;20、20a、20b单面覆金属层叠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用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I实施方式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10具有下述结构:在由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2、2及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3、3构成的层叠结构的多个聚酰亚胺树脂层的两面上具备金属层1、1。粘接于金属层1、1的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2、2是通过涂布法形成的。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3、3贴合形成第2聚酰亚胺树脂贴合层3a,对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3、3稍后叙述。图1的虚线表示在该部分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第1层叠体与第2层叠体一体化而成的两面上具有金属层的覆金属层叠体,其中,所述第1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分别具有金属层、和至少包含第1聚酰亚胺树脂层及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多个聚酰亚胺树脂层,所述第1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线性湿度膨胀系数为20×10?6/%RH以下,所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以上且低于所述第1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21 JP 2011-2800171.一种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第I层叠体与第2层叠体一体化而成的两面上具有金属层的覆金属层叠体,其中, 所述第I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分别具有金属层、和至少包含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及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多个聚酰亚胺树脂层, 所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线性湿度膨胀系数为20X10_6/%RH以下, 所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C以上且低于所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中,所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所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50 120°C。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中,所述第I层叠体和第2层叠体均在最外层具有所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 所述覆金属层叠体是将所述最外层的所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彼此通过加热压接进行贴合而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覆金属层叠体中,所述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中与所述金属层相接的聚酰亚胺树脂层是在所述金属层上涂布成为所述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的聚酰亚胺前体树脂溶液或聚酰亚胺树脂溶液后、通过干燥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的用于酰亚胺化的加热处理而粘接于所述金属层上的。5.根据权利 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中,所述金属层的与所述第I或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相接的面的表面粗糙度Rz在0.5 3 μ m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中,所述第2聚酰亚胺树脂层是通过使含有50摩尔%以上的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的二氨基化合物与四羧酸化合物反应、经由聚酰亚胺前体树脂而得到的。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其中,所述第I聚酰亚胺树脂层是通过使含有50摩尔%以上的4,4’ - 二氨基-2,2’ -二甲基联苯的二氨基化合物与四羧酸化合物反应、经由聚酰亚胺前体树脂而得到的。8.一种两面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 在成为金属层的金属箔上形成线性湿度膨胀系数为20X 10_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荣吾矢熊建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