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491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包括在基座内设置有坩埚驱动机构,在基座上方设置有单晶炉室,单晶炉室内壁设置有加热系统,加热系统轴心设置有坩埚,坩埚向下与坩埚驱动机构连接,坩埚中用于生长单晶棒,在基座上的单晶炉室旁边设置有立柱,立柱上同时设置有主提拉腔及辅助提拉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两个提拉腔与单晶炉主体进行交替配合使用,一个提拉腔进行单晶生长使用时,另一个提拉腔作为加料使用;提高了单晶炉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
技术介绍
单晶炉是生长硅单晶的专用设备,在实际硅单晶生长过程中,为了缩短辅助时间、减少耗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在同一个坩埚中进行二次加料。目前,常用的二次加料方法是将块状或粒状原料通过辅助加料桶进行加料,不但增长了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块状或粒状原料的形状不规则、不统一,往往会出现卡滞现象,造成加料失败,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一个提拉腔辅助加料,使得二次加料过程费时、容易卡滞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包括在基座内设置有坩埚驱动机构,在基座上方设置有单晶炉室,单晶炉室内壁设置有加热系统,加热系统轴心设置有坩埚,坩埚向下与坩埚驱动机构连接,坩埚中用于生长单晶棒;在基座上的单晶炉室旁边设置有立柱,立柱上同时设置有主提拉腔及辅助提拉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提拉腔之间的交互配合工作,缩短了辅助时间、减少了耗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提高了单晶炉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基座,2.坩埚驱动机构,3.单晶炉室,4.加热系统,5.坩埚,6.单晶棒,7.隔离阀,8.夹头一,9.主提升杆,10.主支臂,11.主提拉腔筒体,12.软轴一,13.主提升机构,14.副提升机构,15.软轴二,16.夹头二,17.棒状原料,18.副支臂,19.辅助提拉腔筒体,20.副提升杆,21.立柱。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包括在基座I内设置有坩埚驱动机构2,在基座I上方设置有单晶炉室3,单晶炉室3内壁设置有加热系统4,加热系统4轴心设置有坩埚5,坩埚5向下与坩埚驱动机构2连接实现升降,坩埚5中用于生长单晶棒6,单晶棒6向上能够穿出隔离阀7。单晶棒6上端固定连接有夹头一 8,夹头一 8通过软轴一 12与主提升机构13连接,夹头一 8和软轴一 12均设置在主提拉腔筒体11内,主提拉腔筒体11通过主支臂10与主提升杆9固定连接,主提升杆9竖直铰接在立柱21上,构成主提拉腔,立柱21为单晶炉主体部件。另外在立柱21上铰接有副提升杆20,副提升杆20通过副支臂18与辅助提拉腔筒体19固定连接,辅助提拉腔筒体19顶端设置有副提升机构14,辅助提拉腔筒体19内腔设置有与副提升机构14传动连接的软轴二 15,软轴二 15下端通过夹头二 16与棒状原料17连接,构成辅助提拉腔结构。参见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中,常规单晶炉上设置的主提拉腔与辅助提拉腔的相对位置关系。当主提拉腔工作时,夹头一 8与单晶棒6连接时,夹头二 16与棒状原料17连接;当辅助提拉腔工作时,夹头二 16与单晶棒6连接时,夹头一 8与棒状原料17连接,两者转换连接对象,轮流进入单晶炉室3拉晶。本技术的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先在单晶炉室3内的坩埚5中加入原料,通过加热系统4将原料熔化后,通过夹头一 8、软轴一 12和主提升机构13提拉生长出单晶棒6,将单晶棒6提拉至主提拉腔筒体11后,关闭隔离阀7,调整好主提拉腔筒体11内的压力至常压,然后通过主提升杆9、主支臂10将主提拉腔筒体11、单晶棒6等提起并旋转至一旁;接下来通过副提升杆20、副支臂18将下部吊挂有棒状原料17的夹头二 16、软轴二 15、副提升机构14和辅助提拉腔筒体19旋转、安装至单晶炉室3上部对接位置,然后打开隔离阀7,通过副提升机构14、软轴二 15、夹头二 16将棒状原料17慢慢熔化在坩埚5中,熔化结束后,再直接通过夹头二 16、软轴二 15、副提升机构14进行单晶生长,在此过程中,将主提拉腔筒体11中的单晶棒6降下取出,同时再装上棒状原料以备下次使用。待单晶棒生长结束并提升至辅助提拉腔筒体19后,关闭隔离阀7,调整好辅助提拉腔筒体11内的压力至常压,然后通过副提升杆20、副支臂18将辅助提拉腔筒体19及第二根单晶棒等提起并旋转至一旁;然后再将主提拉腔筒体11旋转、安装至单晶炉室3上部对接位置进行棒状原料的融化、生长等;这样依次交替循环,通过主提拉腔筒体11和辅助提拉腔筒体19的交替使用,延长了坩埚5的使用寿命,节省了加热系统4降温、升温的时间和能量消耗,因此,提高了单晶炉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本技术装置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常规单晶炉的立柱21上增加一个辅助提拉腔,形成在一个单晶炉上同时安装两个提拉腔的结构。两个提拉腔与单晶炉主体进行交替配合使用,一个提拉腔进行单晶生长使用时,另一个提拉腔作为加料使用;加料完成后,直接进行晶体生长,该提拉腔又变为晶体生长使用,而原来的作为晶体生长使用的提拉腔将晶体取下后再装上原料,从而变为加料使用;所加原料为棒状原料,将棒状原料直接送进坩埚中,既快捷又可靠,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料费时、容易卡滞的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可靠性高的特点,提高了单晶炉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广泛适用于硅单晶炉、锗单晶炉等各种人工晶体生长设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座(1)内设置有坩埚驱动机构(2),在基座(1)上方设置有单晶炉室(3),单晶炉室(3)内壁设置有加热系统(4),加热系统(4)轴心设置有坩埚(5),坩埚(5)向下与坩埚驱动机构(2)连接;在基座(1)上的单晶炉室(3)旁边设置有立柱(21),立柱(21)上同时设置有主提拉腔及辅助提拉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座(I)内设置有坩埚驱动机构(2),在基座(I)上方设置有单晶炉室(3),单晶炉室(3)内壁设置有加热系统(4),加热系统(4)轴心设置有坩埚(5),坩埚(5)向下与坩埚驱动机构(2)连接; 在基座(I)上的单晶炉室(3 )旁边设置有立柱(21 ),立柱(21)上同时设置有主提拉腔及辅助提拉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提拉腔单晶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提拉腔的结构是,在立柱(21)上竖直铰接有主提升杆(9 ),主提升杆(9 )通过主支臂(10 )与主提拉腔筒体(11)固定连接,在主提拉腔筒体(11)顶端设置有主提升机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留臣冯金生程绪高蒋国庆陈小兔李伯军胡章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盛天龙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