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料装置,其包括盛料筒(7),所述盛料筒内包括有拉杆(1)和托底(8),所述拉杆的顶端能与外部连接,其底端与所述托底连接,所述盛料筒下端为敞口,托底用于封闭盛料筒下端的敞口,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中空的套管(6),所述套管套装在拉杆(1)上,拉杆能够在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盛料筒(7)、套管(6)以及托底(8)均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该加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且能避免硅料受到金属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料装置,具体是一种在单晶炉中用于晶体生长的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品产能的大量释放,供应量得到了大幅提高,然而在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和有关国家政策不稳定的影响下,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价格快速下跌、行业洗牌加剧,使得光伏行业陷入寒冬的考验。目前,全球光伏市场供需状况严重失衡,整个光伏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产业进入调整和整合期,在如此严峻形势下,促使光伏生产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提高光伏产业自身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拉法是目前制备单晶硅的主要方法,其相应生产设备是直拉单晶炉,通过直拉法制备单晶硅棒的主要生产过程为:首先,将硅原料放入高纯石英坩埚中,通过石墨加热器加热将其熔化;然后对熔化后的熔硅体稍做降温,使之产生一定的过冷度,再将籽晶插入熔硅体表面进行熔接,待籽晶与熔硅体熔接后,慢慢向上提升籽晶,经过引晶、缩颈、放肩、转肩、等径、收尾等工艺过程后即完成单晶硅棒的拉制。由于直拉单晶炉内特殊的温度环境要求以及单晶硅生长对于内、外界的苛刻条件,想要增加单炉投料量,具有很大的困难。首先,石英坩埚的价格昂贵,且为一次性耗材,直接导致单位生产成本的上升;其次,单晶炉每次生产结束后均要经过、停炉冷却、拆炉、清炉、装炉等过程,无形之中延长了生产周期。由于以上两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耗材的利用率降低,因此在石英坩埚容积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二次加料装置增加单炉的投料量,以提高设备及耗材的利用率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产能的有效办法。目前国内已有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二次加料装置,如申请号为200820117664.6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单晶拉制加料装置,其包括筒体,筒体中心有活动拉杆,筒体的下端头为敞口,所述拉杆的下端部连接有托碗,托碗可将筒体的下端头封闭。该加料装置结构简单,加料操作既平稳,又简单迅速,可以防止加料装置在高温区损坏。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硅原料与套在拉杆上的拉杆护套直接接触,由于拉杆护套通常为金属材质,所以极易导致硅料受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第二,拉杆与托碗之间为螺纹连接,在高温情况下如果拉杆材质发生性变,托碗易脱落掉入石英坩埚内,从而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且能避免硅料受到金属污染的加料装置。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加料装置包括盛料筒,所述盛料筒内包括有拉杆和托底,所述拉杆的顶端能与外部提升装置连接,其底端与所述托底连接,所述盛料筒下端为敞口,托底用于封闭盛料筒下端的敞口,其中,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中空的套管,所述套管套装在拉杆上,拉杆能够在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盛料筒、套管以及托底均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是,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用于对套管进行导向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固定筋不仅能够提高盛料筒的强度,同时还对套管具有导向的作用。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拉杆的底端设有卡头,所述托底上开有连接孔,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拉杆和托底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套管底端的螺母、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的护套、以及设置在所述护套内的卡套,所述卡套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拉杆底端的卡头依次穿过螺母、护套和卡套而与托底连接为一体。通过该连接结构有有效地防止托底与拉杆之间的脱离,大大降低晶体生产工艺中的事故率。由于拉杆通过螺母、护套、卡套而与托底连接,在进行加料作业时,首先将原料装于盛料筒中,由于拉杆顶端可与单晶炉中的晶体提升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晶体提升装置的提升,可将将该加料装置放入单晶炉的副室内,再通过晶体提升装置的上升或下降实现加料作业。优选的是,所述护套、卡套和螺母均采用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发生性变的材料制成。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用于固定拉杆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圈和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套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定位圈用于固定所述防护套,同时对盛料筒还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护套可以有效的防止拉杆与定位圈之间的摩擦,其中防护套的位置由定位圈所固定。优选所述定位圈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套采用不锈钢制成,以避免拉杆与定位圈之间的磨损。优选的是,盛料筒的下部形状为锥形,可以有效避免硅溅现象的发生,相应的,所述托底的形状为与盛料筒下端的敞口形状相适配的倒锥形。优选的是,所述盛料筒外壁上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能够将盛料筒支撑在单晶炉的脖口上。优选所述支撑台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是,所述拉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拉杆设置在盛料筒的中部。本技术加料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安全方便,增加了装料量,能够实现单晶炉投料量的增加,并可提高石英坩埚、石墨件等辅材的使用率;同时也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石英坩埚的使用率,并彻底杜绝了原料与金属的接触,消除了对产品的金属污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1.由于盛料筒、套管、托底、定位圈、固定筋等部件均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有效避免了硅原料与金属接触,从而可以避免硅原料受金属的污染;2.盛料筒的下部为锥形,托底相应的也采用与盛料筒下端的敞口相适配的倒锥形,这种结构能够对原料的下落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溶液的进溅,原料可安全、顺畅的落入单晶炉的石英坩埚内;3.可以防止因托底与拉杆之间发生脱离而造成的质量事故的发生;4.实现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二次加料作业,增加了石英坩埚投料量,并且通过多次加料,实现了多支晶体的连续生长,提高了设备的产能;5.能够提高设备、辅材等部件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针对一些品质参数具有特殊要求的单晶棒,可以在单晶拉晶过程中加入特殊的原料,达到提高合格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加料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拉杆与托底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加料装置在准备加料前在晶体生长设备中的位置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加料装置在进行加料作业时与晶体生长设备中的位置图。图中:1_拉杆;2-防护套;3-定位圈;4_固定筋;5-支撑台;6_套管;7_盛料筒;8-托底;9_卡头;10_护套;11_卡套;12_螺母;13_石英相■祸;14_原料;15_支撑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 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该加料装置包括盛料筒,所述盛料筒内包括有拉杆和托底,所述拉杆的顶端能与外部连接,其底端与所述托底连接,所述盛料筒下端为敞口,托底用于封闭盛料筒下端的敞口,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中空的套管,所述套管套装在拉杆上,拉杆能够在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盛料筒、套管以及托底均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实施例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加料装置包括盛料筒7,盛料筒7内包括有拉杆1、托底8和套管6,拉杆I的顶端能与晶体生长设备中的提升装置连接,其底端与托底1连接。盛料筒下端为敞口,托底8用于封闭盛料筒下端的敞口。所述套管6为中空的套管,套管6套装在拉杆I上,拉杆I能够在套管6内上下自由移动。通过控制晶体生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料装置,包括盛料筒(7),所述盛料筒内包括有拉杆(1)和托底(8),所述拉杆的顶端能与外部连接,其底端与所述托底连接,所述盛料筒下端为敞口,托底用于封闭盛料筒下端的敞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中空的套管(6),所述套管套装在拉杆(1)上,拉杆能够在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盛料筒(7)、套管(6)以及托底(8)均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料装置,包括盛料筒(7),所述盛料筒内包括有拉杆(I)和托底(8),所述拉杆的顶端能与外部连接,其底端与所述托底连接,所述盛料筒下端为敞口,托底用于封闭盛料筒下端的敞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中空的套管¢),所述套管套装在拉杆(I)上,拉杆能够在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盛料筒(7)、套管(6)以及托底⑶均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用于对套管进行导向的固定筋(4),所述固定筋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I)的底端设有卡头(9),所述托底(8)上开有连接孔,所述盛料筒内还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拉杆和托底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套管底端的螺母(12)、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的护套(10)、以及设置在所述护套内的卡套(11),所述卡套(11)与螺母(12)螺纹连接,所述拉杆底端的卡头(9)依次穿过螺母(12)、护套(10)和卡套(11)而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金玉,李伟,昝武,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