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2376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重量较重,内套管较为单一、轴向刚度不能调整、不利于控制螺栓打紧力矩的问题。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和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的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填充有橡胶层;所述内套管具有呈管状的安装部和套设在安装部外侧的套管部,所述的套管部的截面呈椭圆状;所述安装部与套管部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筋相连接且形成若干个调节孔。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可调整内套管轴向刚度,能够精确控制螺栓打紧力矩、质量轻、通用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以往的步行和自行车时代,汽车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汽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燃油经济性和车辆的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也成为了人们购车考虑的首要因素。扭力梁悬架型式因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易装配和维护等特点而在汽车中得以广泛应用。汽车后扭力梁是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星车辆的晃动,保持车辆的平稳,扭力梁本身可起到横向稳定杆的作用,提高车辆侧倾刚度。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是用于连接后扭力梁与车身的部件,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会产生变形实现其校正功能,降低噪音,从而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现有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均包括内套管、橡胶层和外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均采用钢材料制成。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 201875033U)公开了一种轿车后扭力梁衬套,包括内套管、橡胶层和外套管,内套管一端固定有挡片,内套管的外壁上固定有梯形骨架;所述橡胶包覆在内套管及梯形骨架上并与之硫化为一体,且橡胶层上端面抵在内套管的挡片上;所述外套管套在所述橡胶层外并与之硫化为一体;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均采用金属材质。该衬套虽然能够很好实现其校正功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操稳性和平顺性。但现有的衬套重量较重,内套管均呈筒状,较为单一,轴向刚度不能调整,不利于控制螺栓打紧力矩,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调整内套管轴向刚度,能够精确控制螺栓打紧力矩、通用性高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和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的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填充有橡胶层;所述内套管具有呈管状的安装部和套设在安装部外侧的套管部,所述的套管部的截面呈椭圆状;所述安装部与套管部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筋相连接且形成若干个调节孔。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的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填充有橡胶层,且橡胶层与外套管和内套管与橡胶层均通过硫化固连。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通过设计改进了内套管的结构,内套管的截面大致呈椭圆状,内套管的安装部与套管部之间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可通过调整调节孔的形状来调整内套管的轴向刚度,有利于精确的控制螺栓打紧力矩,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打紧力矩要求,通用性较高。同时设置调节孔也降低了整个内套管的质量。此外,将内套管设置成椭圆状,易变形,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方便衬套的安装打紧,同时也增加了内套管与橡胶层之间的扭矩,使其与橡胶层之间受力不易发生扭动造成损坏,相对于对比文件需要在套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梯形骨架来增加与橡胶层之间的扭矩,本衬套的内套管直接一体成型,制作更为简便。在上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中,所述内套管采用铝材料制成。内套管采用铝材料制成,质量较轻,便于成型,成本也较低,利于内套管轴向刚度的调整。在上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中,所述外套管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外套管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质量较轻,所需成本较低,制作时便于成型。在上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中,所述连接筋与调节孔的个数均为2 5个。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也可通过调整调节孔的数量来调整内套管的轴向刚度,从而精确的控制螺栓打紧力矩,满足不同车型对打紧力矩的要求。在上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中,所述安装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部轴向方向相同的条形凹槽。通过条形凹槽的作用能够使得衬套安装在车身上时周向定位,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不会发生周向转动,从而会产生变形实现其校正功能,降低噪音,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在上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中,所述条形凹槽的个数为2 4个,所述条形凹槽沿着所述安装部的内侧壁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条形凹槽均匀分布在安装部的内侧壁上,在起到周向定位作用的同时,又使得内套管各部分受力较为均匀,不易损坏。在上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中,所述外套管的其中一端部上具有向外翻折的翻边。通过衬套外套管翻边的作用,车辆在轴向冲击的过程中,达到极限位置是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不易损坏脱落。同时外套管是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便于翻边的成型,制作过程中不易出现翻边开裂,与金属件相比减小了翻边过程中产品的报废率,提高了生产的合格率,降低了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具有以下优点:1、改进了内套管的结构,在内套管的安装部与套管部之间设有若干个调节孔,可通过调整调节孔的形状和个数来调整内套管的轴向刚度,有利于精确的控制螺栓打紧力矩,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打紧力矩要求,通用性较高。2、内套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凹槽,起到周向定位的作用,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不会发生周向转动,使其能够很好的实现校正功能,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3、外套管的一端部上具有翻边,车辆在受到轴向冲击过程中,到达极限位置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不易损坏脱落。4、内套管和外套管分别采用铝材料和塑料制成,与钢材等材料相比,重量降低了15% 25%,质量较轻,成本也较低,便于成型,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的剖视图。图中,1、内套管;11、安装部;12、套管部;13、连接筋;14、调节孔;15、条形凹槽;2、橡胶层;3、外套管;31、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I和外套管3。内套管I采用铝材料制成,外套管3采用塑料制成,内套管I与外套管3之间填充有橡胶层2且通过硫化固连。内套管I具有呈管状的安装部11和套设在安装部11外侧的套管部12,套管部12的截面呈椭圆状。安装部11和套管部12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筋13相连接且形成若干个调节孔14,连接筋13与调节孔14的个数均为2 5个。本实施例和本说明书附图所述的连接筋13与调节孔14均为4个。更具体地说,安装部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延伸方向与安装部11轴向方向相同的条形凹槽15,条形凹槽15的个数为2 4个,条形凹槽15沿着安装部11的内侧壁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和本说明书附图所述的条形凹槽15为2个。此外,外套管3的其中一端部上还具有向外翻折的翻边31。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通过设计改进了内套管I的结构,在内套管I的安装部11与套管部12之间开设有若干个调节孔14,可通过调整调节孔14的形状和个数来调整内套管I的轴向刚度,有利于精确的控制螺栓打紧力矩,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打紧力矩要求,通用性较高。同时还在内套管I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凹槽15,起到周向定位的作用,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不会发生周向转动,使其能够很好的实现校正功能,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此外,外套管3的一端部上还具有翻边31,车辆在受到轴向冲击过程中,到达极限位置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不易损坏脱落。本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的内套管I和外套管3分别采用铝材料和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1)和套设在所述内套管(1)外的外套管(3),所述内套管(1)与外套管(3)之间填充有橡胶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具有呈圆管状的安装部(11)和套设在安装部(11)外侧的套管部(12),所述的套管部(12)的截面呈椭圆状;所述安装部(11)与套管部(12)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筋(13)相连接且形成若干个调节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I)和套设在所述内套管(I)外的外套管(3),所述内套管(I)与外套管(3)之间填充有橡胶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I)具有呈圆管状的安装部(11)和套设在安装部(11)外侧的套管部(12),所述的套管部(12)的截面呈椭圆状;所述安装部(11)与套管部(12)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筋(13)相连接且形成若干个调节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管(I)采用铝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扭力梁后桥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3)采用塑料材料制成。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明起栾兰李朋席鹏东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