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401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及汽车。该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包括扭力梁本体、横向稳定杆、衬套、减振块和支架,其中,扭力梁本体上具有U型槽,衬套轴向套设在横向稳定杆上并卡在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而减振块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并与衬套接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设置与横向稳定杆配合的减振块,用于缓冲车轮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加强了悬架的减振降噪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后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提高了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其舒适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汽车的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也就是所谓的整车NVH,是衡量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汽车后扭力梁悬架是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轮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悬架本身可起到横向稳定杆的作用,提高车辆侧倾刚度。其中,汽车后扭力梁悬架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下面仅详细说明其左半部分。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后扭力梁悬架的左半部分包括在车辆的纵向上延伸的左纵臂10和在车辆的横向上延伸的扭力梁本体11,其中,扭力梁本体11的纵截面为U型,形成一 U型槽,这样的扭力梁本体称为U型扭力梁本体。左纵臂10的前端通过衬套12由车辆的车身铰接制成,左纵臂10的后端通过轮毂支架13由车辆的车轮20支撑。左纵臂10上分别固定安装螺旋簧支座14和减震器支撑销15。螺旋簧支座14通过弹簧(图中未示出)支撑车辆的车身,减震器支撑销15支撑车辆的减震器(图中未示出)的下端。扭力梁本体11两端固定设置在左纵臂10和右纵臂(图中未示出)之间。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当左右轮胎上下不平衡地跳动时,车轮20通过左、右轮毂支架对左、右纵臂产生不平衡的冲击力,左、右两个纵臂分别绕与其对应的衬套转动,但转动的方向相反。左、右纵臂与扭力梁本体11产生扭转变形,从而缓冲了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这样就可以提高车辆行驶时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汽车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对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横向稳定杆上设置橡胶衬套,同时橡胶衬套卡在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中的方式,来缓冲车轮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但随着市场的需求,各生产厂家仍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进一步改善才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提高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用以进一步改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提高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其采用如上所述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包括扭力梁本体、横向稳定杆和衬套,所述扭力梁本体上具有U型槽;所述衬套轴向套设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并卡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其中,所述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还包括减振块和支架;所述减振块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所述减振块与所述衬套接触设置。如上所述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减振块与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过盈配合。如上所述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减振块与所述衬套沿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径向方向接触设置。如上所述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优选的是,所述支架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采用如上所述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设置与横向稳定杆配合的减振块,用于缓冲车轮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加强了悬架的减振降噪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后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提高了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左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与横向稳定杆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结合图2-图4所示,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I包括扭力梁本体(图中未示出)、横向稳定杆5和衬套4,其中,扭力梁本体上具有U型槽,衬套4轴向套设在横向稳定杆5上并卡在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用于缓冲车轮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I还包括减振块2和支架3,减振块2通过支架3固定安装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且减振块2与衬套4接触设置,共同缓冲车轮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加强了悬架的减振降噪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后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提高了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作为一个优选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衬套4与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过盈配合,用以限制衬套4沿横稳定杆5的轴向方向移动,保证减振降噪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减振块2与衬套4沿横向稳定杆5的径向方向接触设置,用以限制衬套4沿横稳定杆5的径向方向移动,进一步保证减振降噪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其中,支架3可以通过螺栓结构(图中未示出)固定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方便减振块2的拆卸和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块2和衬套4可以由橡胶制成。实施例二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汽车,其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由于加强了悬架的减振降噪效果,改善了后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因此,提高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及汽车加强了悬架的减振降噪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后扭力梁悬架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传递和响应,提高了驾驶员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包括扭力梁本体、横向稳定杆和衬套,所述扭力梁本体上具有U型槽;所述衬套轴向套设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并卡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还包括减振块和支架;所述减振块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所述减振块与所述衬套接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包括扭力梁本体、横向稳定杆和衬套,所述扭力梁本体上具有U型槽;所述衬套轴向套设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并卡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还包括减振块和支架;所述减振块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扭力梁本体的U型槽内; 所述减振块与所述衬套接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扭力梁悬架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璇陈立山赵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