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901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上模(3)和下模(4),上模板(1)上设有浇口(5),其特征在于:上模(3)和下模(4)配合构成边缘呈八边形的圆锅形型腔,下模板(2)上对应浇口(5)的位置安装有分流柱(6),分流柱(6)下端连接下模(4)上的导流槽(7),导流槽(7)和上模配合形成3个浇道连接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设计的进浇口和浇道结构,熔液在进入浇口后经两次分流分成3股,从型腔的3个面进入型腔,使得填充完全,冲击和回流减少,提高压铸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一种气动隔膜泵流体盘,呈圆锅形,其边缘为八边形,圆锅形的底部有许多形状不一的凹槽。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采用普通的单浇道铸造时,很容易发生填充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浇道设置不合理导致填充不完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压铸模具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和下模,上模板上设有浇口,上模和下模配合构成边缘呈八边形的圆锅形型腔,下模板上对应浇口的位置安装有分流柱,分流柱下端连接下模上的导流槽,导流槽和上模配合形成3个浇道连接型腔。在下模上、八边形型腔上不和浇道连接的5个边上设有有排渣包。本技术有益效果:特别设计的进浇口和浇道结构,熔液在进入浇口后经两次分流分成3股,从型腔的3个面进入型腔,使得填充完全,冲击和回流减少,提高压铸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下模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模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下模板2的中央安装有下模4,下模4和上模板I上的上模3 —起构成压铸的型腔,下模4的一侧设有在导流槽7,导流槽7外侧侧安装有分流柱6,导流槽7可将熔液分成3股从八边形型腔的3个边进入型腔,下模4上八边形型腔的另外5个边外侧设有7个排渣包8。上模板I的中央安装有上模3,浇口 5位于上模3的左侧。上模板I和下模版2的四个角上设有定位孔,在定位孔中安装定位销后将上模板I和下模板2扣合在一起。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板(I)、下模板(2)、上模(3)和下模(4),上模板(I)上设有浇口(5),其特征在于:上模(3)和下模(4)配合构成边缘呈八边形的圆锅形型腔,下模板(2)上对应浇口(5)的位置安装有分流柱(6),分流柱(6)下端连接下模(4)上的导流槽(7),导流槽(7)和上模配合形成3个浇道连接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下模(4)上、八边形型腔上不和浇道连接的5个边上设有排渣包(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上模(3)和下模(4),上模板(1)上设有浇口(5),其特征在于上模(3)和下模(4)配合构成边缘呈八边形的圆锅形型腔,下模板(2)上对应浇口(5)的位置安装有分流柱(6),分流柱(6)下端连接下模(4)上的导流槽(7),导流槽(7)和上模配合形成3个浇道连接型腔。本技术特别设计的进浇口和浇道结构,熔液在进入浇口后经两次分流分成3股,从型腔的3个面进入型腔,使得填充完全,冲击和回流减少,提高压铸质量。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934099SQ20122065619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庆午, 付书进, 袁斌炜, 余文广, 江祖黔 申请人:贵州裕高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隔膜泵流体盘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上模(3)和下模(4),上模板(1)上设有浇口(5),其特征在于:上模(3)和下模(4)配合构成边缘呈八边形的圆锅形型腔,下模板(2)上对应浇口(5)的位置安装有分流柱(6),分流柱(6)下端连接下模(4)上的导流槽(7),导流槽(7)和上模配合形成3个浇道连接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午付书进袁斌炜余文广江祖黔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裕高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