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冷却器体及其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00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述机油冷却器体的铸造工艺,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1)将铝水进行除渣,待用;(2)将模具安装在液压铸造机上进行喷火加热至150~200℃,在模具的型腔中均匀喷涂石墨脱模剂,合模待用;(3)待模具温度达到200~300℃,铝水温度为730~750℃,向液压铸造机的料筒中倒入铝水,以50~80毫米/秒的速度将铝水压射入模具的型腔中,压射冲型时间为4~5秒,在50~100㎏f/㎝2压力条件下保压20~30秒,得到铸件;铸件在模具的型腔内冷却30~50秒,开模取出铸件;(4)割除铸件上的浇口、冒口,打磨铸件、抛丸,得到所述的机油冷却器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机油冷却器体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以有效地降低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体及其铸造工艺,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柴油机的机油冷却器体,属于柴油机设备

技术介绍
柴油机在运转过程中,机油流经运动件的摩擦表面时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随着机油的往复循环,机油温度会逐渐升高,若油温超过90°C,机油的黏度将严重下降并丧失润滑效果,同时机油还会发生氧化变质。机油冷却器体的功用就是对机油进行强制冷却,防止油温过高而使机油消耗量增加,同时还防止机油氧化变质等。机油冷却器体一般采用重力、低压铸造工艺,和液态挤压铸造比,尺寸精度相对低,表面粗糙、组织疏松、易渗漏、市场故障率高;并且由于现有机油冷却器体的结构复杂,铸造壁厚相差悬殊,产品有较高的气密性要求,所以产品合格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体及其铸造工艺,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降低故障率。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油冷却器体,包括冷却器芯,其特征是:在所述冷却器芯的前侧设置用于安装散热器和容纳冷却水的冷却腔室,冷却器芯的右侧设置与冷却腔室连通的出水口 ;在所述冷却器芯的上部设置与机体连通的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在冷却器芯的左侧设置第三出油口 ;在所述冷却器芯的冷却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在所述冷却器芯的后侧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油孔与进油口连通,第二油孔与第一过滤孔连通,第`二过滤孔通过冷却器芯的内部油道与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连通。所述冷却器芯的右侧为出水端面,出水端面设置涡流状出水流道,出水口设置在出水流道的端部。本专利技术所述机油冷却器体的铸造工艺,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1)向71(T750°C的铝水中加入除渣剂进行除渣3飞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待用; (2)将模具安装在液压铸造机上进行喷火加热至15(T200°C,在模具的型腔中均匀喷涂石墨脱模剂,合模待用; (3)待模具温度达到20(T30(TC,铝水温度为73(T750°C,向液压铸造机的料筒中倒入铝水,以5(Γ80毫米/秒的速度将铝水压射入模具的型腔中,压射冲型时间为4飞秒,在50^100 kg f/ cm 2压力条件下保压20 30秒,得到铸件;铸件在模具的型腔内冷却30 50秒,开模取出铸件; (4)割除铸件上的浇口、冒口,打磨铸件、抛丸,得到所述的机油冷却器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机油冷却器体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以有效地降低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广图4所示:所述机油冷却器体包括冷却器芯1、冷却腔室2、出水端面3、出水流道31、出水口 32、进油口 4、第一出油口 51、第二出油口 52、第三出油口 53、第一油孔61、第二油孔62、第一过滤孔71、第二过滤孔72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冷却器芯1,在冷却器芯I的前侧设置冷却腔室2,冷却腔室2用于安装散热器以及容纳冷却水;如图4所示,所述冷却器芯I的右侧为出水端面3,出水端面3设置涡流状出水流道31,并在出水流道31的端部设置与冷却腔室2连通的出水Π 32 ; 如图1所示,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上部设置与机体连通的进油口 4、第一出油口 51和第二出油口 52 ;如图3所示,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左侧设置第三出油口 53 ;所述进油口 4、第一出油口 51、第二出油口 52和第三出油口 53与冷却器芯I内部的油道连通; 如图1所示,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冷却腔室2中第一油孔61和第二油孔62,所述第一油孔61与散热器的进油口连接,第二油孔62与散热器的出油口连接,冷却器芯I内部油道中的油由第一油孔61进行冷却后由第二油孔62回到冷却器芯I的内部油道;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后侧设置与冷却器芯I内部油道连通的第一过滤孔71和第二过滤孔72,第一过滤孔71和第二过滤孔72分别与滤清器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对冷却后的油进行过滤; 所述第一油孔61与进油口 4连通,第二油孔61与第一过滤孔71连通,第二过滤孔72通过冷却器芯I的内部油道与第一出油口 51、第二出油口 52和第三出油口 53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从冷却器芯I上部的进油口 4进来的机油由冷却腔室2中的第一油孔61进入散热器,冷却水由冷却器芯I右侧的进水口 32进入冷却腔室2,冷却后由第二油孔进入冷却器芯I的内部油道中,再由冷却器芯I后侧的第一过滤孔71进入滤清器过滤后,由第二过滤孔72回到冷却器芯的内部油道中,最后后由冷却器芯I上部和左侧的第一出油口 51、第二出油口 52和第三出油口 53送入机体及各个部位。本专利技术所述机油冷却器体的铸造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向71(T750°C的铝水中加入除渣剂进行除渣3飞分钟,除去表面浮渣,待用; (2)将模具安装在液压铸造机上进行喷火加热至15(T200°C,在模具的型腔中均匀喷涂石墨脱模剂,合模待用; (3)待模具温度达到20(T30(TC,铝水温度为73(T750°C,向液压铸造机的料筒中倒入铝水,以5(Γ80毫米/秒的速度将铝水压射入模具的型腔中,压射冲型时间为4飞秒,在50^100 kg f/ cm 2压力条件下保压20 30秒,得到铸件;铸件在模具的型腔内冷却30 50秒,开模取出铸件; (4)割除铸件上的浇口、冒口,打磨铸件、抛丸,得到所述的机油冷却器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机油冷却器体铸造工艺有利于型腔排气、铝水冲型平稳、铸件组织结构致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冷却器体,包括冷却器芯(1),其特征是:在所述冷却器芯(1)的前侧设置用于安装散热器和容纳冷却水的冷却腔室(2),冷却器芯(1)的右侧设置与冷却腔室(2)连通的出水口(32);在所述冷却器芯(1)的上部设置与机体连通的进油口(4)、第一出油口(51)和第二出油口(52),在冷却器芯(1)的左侧设置第三出油口(53);在所述冷却器芯(1)的冷却腔室(2)中设置有第一油孔(61)和第二油孔(62),在所述冷却器芯(1)的后侧第一过滤孔(71)和第二过滤孔(72);所述第一油孔(61)与进油口(4)连通,第二油孔(61)与第一过滤孔(71)连通,第二过滤孔(72)通过冷却器芯(1)的内部油道与第一出油口(51)、第二出油口(52)和第三出油口(5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冷却器体,包括冷却器芯(I),其特征是: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前侧设置用于安装散热器和容纳冷却水的冷却腔室(2),冷却器芯(I)的右侧设置与冷却腔室(2)连通的出水口( 32 );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上部设置与机体连通的进油口(4)、第一出油口(51)和第二出油口(52),在冷却器芯(I)的左侧设置第三出油口(53);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冷却腔室(2)中设置有第一油孔(61)和第二油孔(62),在所述冷却器芯(I)的后侧第一过滤孔(71)和第二过滤孔(72);所述第一油孔(61)与进油口(4)连通,第二油孔(61)与第一过滤孔(71)连通,第二过滤孔(72)通过冷却器芯(I)的内部油道与第一出油口(51)、第二出油口(52)和第三出油口(5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体,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器芯(I)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以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贝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