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发动机杠杆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00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40
为解决现有技术汽油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存在着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和摩擦损失较大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油发动机杠杆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包括凸轮、气门摇臂、调节轮、气门和控制机构;气门摇臂的一端设置在凸轮正上方且与凸轮相接触,另一端设置有支杆且设置在气门正上方,支杆的圆头与气门上平面相接触;调节轮压靠在气门摇臂的上方;控制机构控制调节轮在水平方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汽油发动机杠杆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直接改变进气门升程控制进气量,不再需要节气门,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汽油机低负荷时的泵气损失。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加工的工艺性好和成本较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汽油发动机气门开启调节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汽油发动机杠杆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技术介绍
为使汽车尾气中的CO、HC和NOx被三效催化器有效催化转化,在车用汽油发动机中,当量空燃比的汽油发动机居主流地位。对于多数汽油发动机,在中小负荷工况时,需减少节气门开度,甚至关闭节气门以降低进气量。然而,由于节气门开度减少,导致进气歧管内空气或混合气压力下降,进气时,活塞上表面的压力明显低于下表面的压力(近似于环境大气压),发动机需要克服这个额外的压力差,把空气或混合气吸入气缸,造成额外的泵气损失,增加了燃油消耗。通常,采用改变气门升程而不是节气门开度的方式降低泵气损失和燃油消耗。现有技术汽油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通过改变凸轮轴在气门摇臂上的受力点,实现对气门升程的连续可调,使得进气歧管内的空气或混合气压力始终保持接近环境大气压(增压时则高于环境大气压),将泵气损失降到了最近。然而,在汽油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凸轮轴需要不断旋转,因此,凸轮轴的位置必须固定。要实现改变凸轮轴在气门摇臂上的受力点,需要增加相应的中间机械机构进行力的传递,导致了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和摩擦损失的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发动机杠杆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凸轮、气门摇臂、调节轮、气门和控制机构;气门摇臂的一端设置在凸轮正上方且与凸轮相接触,另一端设置有支杆且设置在气门正上方,支杆的圆头与气门上平面相接触;调节轮压靠在气门摇臂的上方;控制机构控制调节轮在水平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发动机杠杆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凸轮、气门摇臂、调节轮、气门和控制机构;气门摇臂的一端设置在凸轮正上方且与凸轮相接触,另一端设置有支杆且设置在气门正上方,支杆的圆头与气门上平面相接触;调节轮压靠在气门摇臂的上方;控制机构控制调节轮在水平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油发动机杠杆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控制调节轮在水平方向运动,包括: 当发动机处于怠速时,控制器接收到发动机转速较慢的信号,控制调节轮向气门一侧运动,凸轮轴的转动带动气门摇臂以调节轮为支点上下运动,由于调节轮靠近气门一侧,凸轮轴一侧的力臂较长,气门一侧的力臂较短,使得气门摇臂摆动带动气门上下直线运动的幅度较小,气门升程较小,发动机可保持较小进气量,以满足怠速的要求。当发动机负荷有所增加时,控制器接收到需要增加气门升程的信号,控制调节轮向凸轮一侧运动,即气门摇臂的支点向凸轮一侧移动,增加了气门一侧的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庆钊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